冯广智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主任
心血管内科徐曙东
主任医师 教授
3.3
心血管内科耿宝玉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心血管内科周俊高
主任医师
3.1
心血管内科周希敏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1
心血管内科陈震
主任医师
3.1
心血管内科尚应方
主治医师
3.0
心血管内科丁国斌
副主任医师
3.0
心血管内科陈宇清
主任医师
3.0
心血管内科蒋智慧
副主任医师
3.0
闾文德
主任医师
3.0
心血管内科高建
副主任医师
2.9
心血管内科高丽
副主任医师
2.9
心血管内科张泽峰
副主任医师
2.9
心血管内科马凌云
主治医师
2.9
心血管内科殷祎
主治医师
2.9
起搏器的使用寿命取决于很多因素: 1、起搏器本身,一般三腔起搏器比双腔起搏器短,双腔又比单腔短。但由于不同的起搏器的电池容量不一样,所以又和电池容量密切相关。 2、起搏器使用频率和比例:如果心率设置得高,则耗电多;如果起搏器依赖,100%起搏,那么使用寿命短。 3、起搏器功能,一般功能越复杂寿命越短,当然功能越多对患者越有用。但也有一些功能可以帮助省电,比如自动阈值测定可以减少起搏电压,最少心室起搏功能可以减少起搏比例。 4、如果是带ICD功能的起搏器,包括CRT-D,则放电多的使用寿命短。
高血压要吃药,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了。但还是有很多患者不知道怎么服药。有的人看过一次医生,就一直服药,一直不调整;有的人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头痛时加药,不头痛就减药;有的人吃了药怕有不良反应,就停药了。 这就需要正确的监测血压,但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监测。最常见的是早上服药后量血压,结果正常就认为控制较好。也有的是早上服药前量血压,一看血压高,就自行调药。还有的一年都量不到几次血压,量了一次正常就以为正常。还有的只有头疼头昏时才量。 那应该怎么量呢?量血压也要因人而异。以下患者应该加强测量血压:比如对于新发现血压增高,需要明确有无高血压;比如刚开始服药的患者,需要了解服药效果的;比如刚开始调整用药,需要了解血压变动情况的;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需要了解血压控制情况。 测量的准确性与很多因素有关,测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被测量者保持静息,如果刚走过路,上过楼,或者情绪波动,会影响血压;保持环境安静,经常看到广场义诊,说话都听不清,血压更量不准了;周围温度适宜:寒冷环境下血压肯定会高;测量的肢体衣物适量,过多或过紧的衣物会影响血压的准确。 如何监测血压为好?因为人的血压是不断波动的,要记住一次血压不能说明问题,就像一次考试不能说明成绩好坏一样。强烈建议24小时血压监测,可以在24小时血压监测的结果指导下在高峰前1-2小时服药。如果不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患者可以在数天内每天不同时间连续测量,要注意包括服药前、服药后、上午、中午、下午、睡前等时间段,并每天记录,连续测量一周后,就能够知道血压波动了。 本文系陈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早期避免起搏器植入侧剧烈活动 起搏器植入的病人,术后尽早在医生指导下活动,一周时除了植入侧上肢适当减少活动,其他生活基本可以恢复到病前的水平。在起搏器植入的3个月内,为了减少电极脱落风险,建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