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角膜变性

就诊科室: 眼科  角膜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边缘线角膜变性又称 Terrien 角膜边缘性变性,是一种发生在角膜边缘的变性,以角膜边缘变薄和扩张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且发展缓慢,有时可达 20 年或更久。

本病好发于青年人群。

早期无症状。晚期主要表现为视力缓慢逐渐下降,且无法戴镜矫正。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边缘性角膜变性

陈铁红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辽宁 眼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自身免疫反应
  • 炎症
  • 角膜营养障碍
  • 泪液异常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边缘性角膜变性,需加以注意: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桥本甲状腺炎等患者。
  • 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低下,容易患本病。

症状表现

早期多无症状。随病情进展,会出现轻度的畏光、流泪、异物感等刺激症状,视力会逐渐缓慢下降。

典型症状

  • 早期:多无症状,因早期病变侵犯的组织里的神经分布少,故多无症状。
  • 中期:随着病变逐渐发展,侵犯更多的组织,范围扩大,会出现轻度的畏光、流泪、异物感(眼里进沙子的感觉)。
  • 后期:视力逐渐缓慢下降,且无法通过戴镜矫正。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 眼球萎缩:本病进展到晚期,会发生角膜穿孔,眼球内容物会脱出,如同“泄了气的气球”,最终导致眼球萎缩。

如何预防

本病病因未明,尚无有效的预防方式。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检查

本病一般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同时联合角膜地形图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情。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为眼科常规检查。可观察眼球,明确诊断,并根据病变的范围和深度拟定出初步的治疗方案。
  • 角膜地形图:可进一步了解角膜的曲率和散光等情况。
  • 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前节 OCT):可清晰显示角膜病变的深度和形态。

治疗方式

边缘性角膜变性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仅能用来缓解眼部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常用药:

  • 免疫抑制剂:如氟米龙滴眼液、环孢素 A 滴眼液。可以减轻眼部的症状和减轻角膜的损害。
  • 其他:胶原酶合成抑制剂、角膜润滑剂等。可与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

这些眼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且是处方药,需由医生开具后,严格遵医嘱使用,并定期复查。

手术治疗

目的:重建角膜的厚度和曲率,减少或消除疾病导致的散光,避免或治疗角膜穿孔。

原则:因为角膜的移植、修补使用的都是非自身的组织,术后有一定的排斥率,所以手术一般尽量保存患者正常的角膜组织。

术式:角膜由外到内分为五层结构,根据病变侵犯的深度和范围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表层角膜镜片术:
    目的:增加因病变而变薄的角膜厚度,使角膜向前膨出的组织恢复。

    手术深度:相对较浅。

    适用于:较早期出现视力下降、且病变区的角膜持续性变薄者。

  • 板层角膜移植术
    目的:重建角膜的厚度和曲率,减少或消除疾病导致的散光,修补角膜薄弱区而避免角膜穿孔。

    手术范围:部分角膜。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手术的排异率高,再次手术率高。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边缘性角膜变性如何治疗?

刘虎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眼科

注意事项

  •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
  • 饮食中要有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鸡蛋等。
  • 保护眼部,避免眼部受伤:本病患者的病变处角膜极薄,眼内压可使变薄处前突或即将穿孔,因而轻微外力(如揉眼)就可能导致薄弱的角膜发生穿孔。
  • 如医生建议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
  • 勿自行购买和使用医嘱以外的其他眼药,因为任何眼药都可能损伤角膜。
  • 手术后,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遵医嘱拆除角膜缝线。

预后

本病目前无有效的控制手段。早期发现、密切监测和及早干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当病情发展到角膜穿孔时,手术治疗效果差、术后并发症多,且角膜移植术后排斥率高,再次手术的几率高。

相关科普号

刘虎医生的科普号

刘虎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眼科

2.4万粉丝217.6万阅读

陈铁红医生的科普号

陈铁红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辽宁

眼科

327粉丝47.3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