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

就诊科室: 免疫科  血管外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预后

介绍

大动脉炎也叫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一种慢性、多发性、非特异性的炎性疾病。发病年龄通常在 10 ~ 40 岁之间,80%~90% 为女性。

本病可有全身不适、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同时按受累血管的不同,可出现相应器官缺血。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颈动脉炎

周联生 主任医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学说认为,大动脉炎可能由于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感染后,人体内发生免疫反应所导致,可能会引起血沉增快,C 反应蛋白增高,球蛋白增高等。
  • 雌激素水平: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且长期服用雌激素后,可引起与大动脉炎类似的动脉壁损害,因此目前认为,雌激素水平高与本病发生有关。
  • 遗传因素:已有报告显示,有近亲关系的患者先后发病,提示本病可能与某些显性遗传基因相关。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大动脉炎:孩子血压竟比奶奶高,尽早警觉为孩子保驾护航

李冀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症状表现

本病可引起全身不适、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等全身症状。累及不同部位可表现出相应的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

少数患者在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前可有全身不适、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

头臂动脉型(主动脉弓综合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包括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等。

  • 脑部缺血:一过性黑曚、头晕,严重时可出现失语、抽搐,甚至偏瘫。
  • 眼部缺血:视力模糊、偏盲(一侧或双侧眼睛正常视野中缺失一半)。
  • 基底动脉缺血:眩晕、耳鸣、吞咽困难、共济失调(运动协调不良、平衡障碍),或昏睡、意识障碍等。
  • 上肢缺血: 患肢无力、麻木,严重长期缺血也可导致肌肉萎缩。颈动脉、桡动脉和肱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无脉征)等。

胸、腹主动脉型:主要累及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

  • 头痛、头晕、心悸、下肢发冷、间歇性跛行、肌肉萎缩、血尿、蛋白尿、下肢皮温低,阻塞远端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 当肾动脉受累时,可出现持续性高血压。

肺动脉型

部分病人可同时累及肺动脉,重者可有活动后气急、阵发性干咳及咯血。

混合型

累及头臂型、胸腹主动脉型血管,具有头臂型和胸、腹主动脉型的症状特征。多数患者病情较重。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颈动脉炎

周联生 主任医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如何预防

本病无特殊预防方式,通过对危险因素的规避,可对本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 平时应提高免疫力,防止结核、链球菌、立克次体等微生物感染。
  • 避免长期应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药物等。

检查

本病根据病史、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和评估。常用检查有:

  • 实验室检查:如 C 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查等。检查项数值升高可能提示疾病存在,例如检测红细胞的沉降率,如血沉增快多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
  • 眼底检查:患者患有多发性大动脉炎时,眼底会产生改变。
  • 彩超:可探查主动脉及其分支有无狭窄或闭塞,可测定病变动脉的远、近端血流及波形,测定肢体动脉压力,了解肢体血流情况。
  • CT 血管造影(CTA):可直接显示受累血管管腔变化、管径大小、管壁是否光滑、受累血管的范围和长度,是大动脉炎诊断和随访的首选检查,但不能观察血管壁厚度的改变。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详细了解血管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是目前诊断大动脉炎的金标准,但对脏器内小动脉如肾内小动脉分支显示不清。
  • 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出受累血管的形态和结构,以及血管壁周围的水肿情况,有助于判断疾病是否活动。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可看到管壁对同位素的摄取情况,用于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和活动程度。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颈动脉炎

周联生 主任医师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治疗方式

大动脉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早期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利用糖皮质激素,有效抑制全身性症状,使病情趋于稳定,使用免疫抑制剂、扩张血管抗凝类药物以辅助治疗。

一旦出现大的动脉瘤或不可逆的动脉狭窄,导致严重缺血,影响器官功能时,可能需要接受介入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大动脉炎活动的主要治疗药物,及时用药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 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增强疗效,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和硫唑嘌呤等。
  • 扩血管抗凝药物治疗:使用扩血管、抗凝药物治疗,能部分改善因血管狭窄引起的血流不畅和缺血情况。常用药物有地巴唑、阿司匹林等。如果存在高血压,还需进行降压治疗。

介入治疗

大动脉炎早期会出现血管堵塞,影响患者脏器的血液运输,可通过介入治疗,重建血运。常用方法有经皮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置入等。

手术治疗

病变动脉已有明显的狭窄或闭塞,出现典型的脑缺血、肢体血供不足以及重度高血压等症状时,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选择大动脉炎活动期已被控制,器官功能尚未丧失前施行。主要的手术方法为旁路流转术。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儿童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案例

申刚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介入血管瘤科

营养与饮食

  • 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品,如酒、浓茶、咖啡、生蒜、生姜、辣椒、咖喱等。
  • 避免高糖饮食,如饮料、糖果、点心等,防止血糖波动和炎症加剧。
  • 若肾功能不全,应选择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听从医生建议限制饮水量。
  • 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应忌吃油炸、油煎食物。

注意事项

  • 按医嘱服药,避免突然减药或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 对长期服用激素者应注意观察有无继发感染、水钠潴留、糖尿病、骨质疏松、低钾血症、褥疮、股骨头坏死等,还应注意有无腹疼、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
  • 在免疫抑制剂使用中应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监测肝功能和肾功能,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按时监测血压。
  • 注意患肢血液循环变化状况及有无疼痛、寒冷及感觉异常等。如出现头痛、眩晕或晕厥等脑缺血症状,应让患者平躺,并立即通知医师。
  • 疾病活动期、有脑部缺血症状及严重高血压症状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 疾病缓解期也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应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项目,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
  • 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场所。

预后

20% 大动脉炎为自限性,其余患者为慢性病变,需要进行长期药物治疗。受累动脉可形成侧支循环,因此若不累及重要脏器供血,预后良好。

但是,如果疾病不断进展,合并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肾衰竭、脑血管事件或动脉瘤破裂等,预后较差。

大动脉炎相关科普号

李学港医生的科普号

李学港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

肾内科

28粉丝29.2万阅读

秦彦文医生的科普号

秦彦文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动脉硬化

2253粉丝33.3万阅读

成伟医生的科普号

成伟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小儿血管外科

4837粉丝17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