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月07日
17
0
0
-
2023年11月19日
196
0
0
-
2023年09月19日
660
0
3
-
2023年06月13日
279
0
0
-
2023年04月11日
422
0
0
-
刘维新主任医师 中国医大一院 消化内科 临床上常遇到胆结石的病人,许多病人是继发于其他疾病,比如说肝硬化其中很多病人是没有症状的,是不是所有的病人得了胆结石都要做手术呢,实际上胆结石并不一定需要通过手术来取掉,一部分病人是可以通过吃药来化掉的。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好了,反而造成了胆结石患者的不断增加,这不仅是由于物质丰富,而且还在于缺少运动,这样自然就容易患上胆结石。但是胆囊也是我们身体比较重要的一个器官,影响到消化功能,如果由于胆结石的原因将胆囊切除了话,那就得不偿失了。如果是胆结石不是很大的时候,通过吃药是完全可以将胆结石化掉的。那么到底可以通过吃哪些东西来化掉胆结石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胆结石的那些事。什么是胆结石?胆结石,顾名思义就是胆囊或者胆管里面生了石头,从而引起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的疾病。而这个胆结石按照发生的部位我们又可以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从我国80年代初全国调查结果来看,胆囊结石发生率约为52.8%,肝内胆管结石为36.2%,胆总管结石为11%。胆结石是如何形成的?虽然名称叫做胆结石,但是这个胆结石并不是真正的石头,只不过是形状跟石头相似罢了。我们来作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如果我们把胆道系统比喻是河流,那么胆结石就可以比喻为河流中沉积的泥沙,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河流中的水流减慢或者堵塞,那么那些泥沙就会慢慢沉积下来,从而变大,到最后会使河流变窄。而我们胆囊中的胆结石并不是我们食入的沙子和石头,而是胆汁成分异常造成胆盐、卵磷脂减少或者胆固醇含量增加,那么胆固醇就会沉积析出,这样就变成了较大一块的结石。另外,如果胆道发生了感染,那么也容易形成结石,比如我们平常说的胆囊炎、胆管炎等等,当发炎的时候也会影响到胆囊中胆汁成分的异常分泌,从而形成胆结石。总的来说,胆结石的形成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就像一条河流的泥沙堆积一样,必须经过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以及及积聚成块增长这一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胆汁中的胆固醇或者钙质过于饱和(胆汁成分异常);之后以固体结晶状的形式析出而沉淀,再到最后这些结晶体聚集和融合在一起形成结石(胆汁停滞);当胆囊排空受损害时(胆道感染),就容易形成胆结石,停留在胆囊里就叫胆囊结石,停留在肝内胆管就叫肝内胆管结石,停留在胆总管就叫胆总管结石。那么,哪些人特别容易患上胆结石呢?1.肥胖者:肥胖者患上胆结石的几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这是因为肥胖者体内的胆固醇合成量和肥胖程度呈正相关,他们体内胆固醇饱和度明显大于正常人,胆固醇过于饱和就容易诱发结石形成。而且肥胖者平时也缺少运动,就更加容易造成胆汁的停滞堆积。2.长期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脂肪人群:比如经常进食肥猪肉、蛋黄、肝肾等动物内脏,就容易造成体内胆固醇增加,使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就容易形成结石。3.喜欢食甜食的人群:摄入大量的糖分,就会使体内的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从而造成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加,最终就容易形成结石。4.长期禁食或者经常不吃早餐的人群:这些人由于空腹时间长,胆汁得不到分泌,就会使胆汁长期储存在胆囊内,那么就容易形成淤积,从而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在胆囊里沉积,这样也就慢慢形成结石。5.胆道感染、胃切除术后病人等人群:这些人群容易造成胆囊的收缩功能减退或者容易造成胆囊排空延迟,这样就有利于胆结石的形成。胆结石可以通过吃什么来溶掉呢?对于胆结石的溶石治疗,可以通过服用西药来溶石。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口服溶石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牛磺熊去氧胆酸,另一种是熊去氧胆酸。它们溶石原理就是通过降低胆汁胆固醇的分泌,从而使胆汁去饱和。而且不饱和胆汁具有溶解胆固醇的作用,可以使胆石表面的胆固醇分子不断地被溶解,从而使胆石体积逐渐变小,容易排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胆结石都可以通过药物来化掉,如果药物无法化掉的话,那么只能通过手术来取掉胆结石了,现在科技已经比较先进,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取胆结石。但是个人还是建议,最好不要做胆囊摘除手术,毕竟少了胆囊,对以后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胆结石患者除了吃药排石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饮食要注意,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千万不要暴饮暴食。另外,也要重视早餐,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这样就可以预防体重增加,从而减少胆固醇结晶形成,进而有效的预防胆结石的发生。2.多吃高膳食纤维食物,这些食物可以帮助胆汁酸的吸收,抑制肠内胆固醇吸收,促进其排泄,进而减少胆石症的发生。3.平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利胆的食物,比如吃山楂、乌梅或者玉米须泡水等,这可以促进胆汁分泌,还有利于消脂,减少胆固醇的生成,预防胆结石的形成。4.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胆汁排出,还有利于减肥消脂,避免胆汁淤滞和胆固醇过多。总的来说,对于胆结石,只要我们做好预防胆结石的诱因,那么就可以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经常锻炼身体,控制体重,减少胆固醇的生成。2023年04月09日
717
0
1
-
2023年03月25日
265
0
1
-
陶锐主任医师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肝胆胰外科 ——陶锐医生团队出品胆结石是如何形成的?要预防结石就需要调整生活饮食习惯已经有结石了就要合理的及时治疗微创手术首选先让我们来了解胆结石形成需要知道的一些基本知识胆结石实际也叫胆石症,是发生在胆道系统,就是胆囊和胆管里面的结石。因为这个病发生它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发生在肝内胆管内,也叫做肝内胆管结石。第二个是发生在胆囊里面,就是在胆囊里面形成的结石就是胆囊结石。第三个是发生在胆总管,也叫肝外胆管结石。所以说现在大体上基本上是分这三种情况。因为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所以胆结石尤其是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增高。这是肝胆胰外科的常见病,也是多发病。胆囊是一梨形的囊样器官,其位于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从肝门右端附近向前延伸至肝下缘。胆囊长约7-10cm,最宽处为3cm,容积约为30-50ml。进出胆囊的管路叫做胆囊管,胆囊管长约2-3cm,其与肝总管汇合后继续下行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5-8cm,直径约3-6mm,在十二指肠降部的左侧,胆总管与胰管相遇,二者一起进入十二指肠肠壁并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其末端缩窄并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胆囊位于肝脏的下方就好像是处于肝脏的怀抱之中一样,所以我们有个成语叫“肝胆相照”。另外胆道包括肝内和肝外两部分,肝内部分包括左、右肝管和密布于肝内的毛细胆管;肝外部分包括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和壶腹部。他们均是胆汁经过的管路,同时也是胆石容易停留或形成的地方,是理解胆石症的基础。肝脏每天生成大约800-1200ml胆汁,胆汁主要成分有水、电解质、胆汁酸盐、磷脂、胆固醇、胆红素等。其中胆红素是来自衰老红细胞的血红素的降解产物;而胆汁酸盐,即胆汁酸,它的生成能促进其他胆汁成分的分泌,特别是水和钠,另外它还可以分泌有潜在毒性的化合物,以及溶解肠道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其吸收。胆汁主要由肝细胞分泌,在肝脏内,胆汁从肝内胆管流到近端肝管或肝总管。空腹时分泌的胆汁约50%从肝总管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其余胆汁则直接进入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形成的胆总管,所以空腹时几乎没有胆汁从肝脏排出。同时,胆囊会吸收胆汁中高达90%的水分,可见胆囊是一个起浓缩和贮存胆汁的功能的器官并不是主要生成胆汁的器官。胆汁又是怎么从胆囊排出的呢?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形成Vater壶腹进入十二指肠。在和胰管汇合前,胆总管逐渐变细,Oddi括约肌环绕胆总管和胰管,后两者又有自身的括约肌,因此胆汁通常不会逆流至胰管内。因为人的进食是间断的,而胆汁在肝脏的产生是持续不断的,人体为了适应这一现象,最大限度利用胆汁的生理作用,在各个时段胆汁的流向是不一样的,进食后尤其是油腻食物后,胃肠激素的释放以及胆碱能神经的激活促使胆囊收缩,同时胆管括约肌舒张,可使约75%的胆囊内成分排入十二指肠,从而使食糜与胆汁混和,帮助食物尤其是脂肪的消化吸收。一旦胆囊内或者胆道内胆汁流动不畅、发生瘀滞、或者细菌在胆汁内感染、或者蛔虫卵等寄留就会容易发生结石。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是胆石的发生却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胆结石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很多饮食习惯行为和内外因素都可以引起结石形成,胆结石预防要采取综合措施,对于健康人饮食是最大影响因素。某些慢性代谢性疾病,像糖尿病、慢性肝病,像脂肪肝、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同样发生胆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某些过度节食减肥而导致营养不良,使胆汁成分比例发生异常的人群,也是属于胆结石高发人群。某些药物刺激同样会增加胆囊结石的出现。知道了怎样形成的,我们引起足够重视,才能更好的维护好身体的健康哟!2022年11月28日
317
1
15
-
2022年11月18日
58
0
0
-
2022年11月15日
48
0
0
胆结石相关科普号

彭勃医生的科普号
彭勃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普外/肿瘤外科
926粉丝10.1万阅读

张晔医生的科普号
张晔 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肝胆外科
240粉丝3.6万阅读

耿亚军医生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胆胰外科
892粉丝776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