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

(又称: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

就诊科室: 耳鼻喉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康复锻炼
  • 10预后

介绍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发生的,以传导性耳聋、鼓室积液为主要表现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好发于儿童,症状有听力下降或耳聋、耳痛、耳鸣、耳闷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你知道么?

龚树生 主任医师 北京友谊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目前认为本病主要是与咽鼓管咽口堵塞、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另外还发现分泌性中耳炎与感染、咽喉反流也有很大关系。

咽鼓管咽口堵塞

  • 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一方面,如果腺样体增生肥大,可压迫、堵塞咽鼓管咽口;另一方面,引起腺样体感染的致病菌,可经咽鼓管途径感染中耳,导致本病的反复发作。
  • 慢性鼻窦炎:患者常会出现脓性鼻涕,鼻涕可经后鼻孔流到鼻咽部,从而影响到咽鼓管咽口,也可由于脓性鼻涕的长期刺激,使咽鼓管周围组织增生肥厚,导致咽鼓管咽口狭窄,从而造成堵塞。
  • 鼻咽癌:由于肿瘤压迫,鼻咽癌患者可伴发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 发育不良引起的阻塞:儿童的咽部肌肉薄弱,而且咽鼓管软骨发育也不够成熟,易导致狭窄或闭塞。
  • 清洁功能不良:咽鼓管外层覆盖着黏膜,黏膜通过纤毛向鼻咽口的连续单向运动,可以将中耳内的分泌物排出到鼻咽部。如有细菌侵入,纤毛运动会出现暂时性瘫痪,导致分泌物、毒素、致病微生物等不能有效排出。
  • 防御功能障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关闭不全,皆可导致咽鼓管的防御功能丧失,鼻咽部的细菌等微生物“趁虚”逆行流入鼓室。
  • 感染因素:有些患者的分泌性中耳炎与感染有关,通过检测积液,可检出细菌及病毒。
  • 咽喉反流:有些患者出现的分泌性中耳炎和咽喉反流有一定的关系。反流的胃内容物可能通过咽鼓管,从咽部进入中耳,然后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危险因素

  • 疾病因素:患有慢性鼻-鼻窦炎、急性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鼻咽癌、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引发本病。

  • 变态反应:特别是变应性鼻炎,导致鼻腔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多,使鼻腔后端的咽鼓管咽口粘膜也出现水肿,中耳腔内的分泌物不能经咽鼓管排泄到鼻咽部,导致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 年龄因素:儿童常见。

  • 有疾病家族史。

  • 以下行为会增加患病风险:
    擤鼻方式不正确:如捏双侧鼻翼鼓气或擤鼻涕,可使鼻腔分泌物向咽鼓管逆流至中耳。

    跳水、游泳时大量的水突然涌入口腔,会逆流至咽鼓管、中耳。

    乘坐飞机、潜水等会增加咽鼓管外的压力。

  • 婴幼儿喂养不当:平卧时哺乳、饮水会增加患病风险。

  • 外伤:耳部外伤、耳内异物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腺样体肥大长期未干预,导致孩子分泌性中耳炎

臧洪瑞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耳鼻咽喉科

症状表现

大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发病前有感冒史,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伴耳内闭塞感、耳鸣、耳痛等症状。

典型症状

  • 听力下降:患者听力下降的程度,随身体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多数情况下为轻度听力下降。幼儿患病,经常因为自己不能够很好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被家长忽略病情,一旦病情延误,就可能会导致终生耳聋。
  • 耳内闭塞感:患者的耳朵会出现闷堵、闭塞感,但是没有明显疼痛,患者通过自行按压耳屏后,耳闭塞感可以暂时得到缓解。
  • 耳鸣:耳鸣的程度一般较轻,可表现为间歇性耳鸣,声音主要表现为低音调“轰轰”声。一些成年患者在做头部运动或擤鼻、打哈欠时,耳内可出现气体通过水的声音。
  • 耳痛:感觉耳道内疼痛。

并发症

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鼓室内组织发生粘连)、鼓室硬化症、胆固醇肉芽肿和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你知道么?

龚树生 主任医师 北京友谊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如何预防

  • 日常生活中做到劳逸结合,避免熬夜。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增加自身的抵抗力。
  •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鼻腔及鼻咽部位的原发疾病,定期复查。日常需要多观察自身情况,如有本病所描述的症状,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 远离过敏原,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 注意观察儿童和老年人的日常情况,如有耳部或鼻咽部不适,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情况加重。
  • 正确擤鼻:擤鼻涕时勿双手同时捏紧前鼻孔用力擤鼻涕,应该按压一侧鼻孔轻轻清理鼻腔的分泌物,或经口吐出。
  • 采取正确姿势喂食婴幼儿,注意不要头部太低,防止奶等食物经由咽鼓管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怎么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杜晓东 主任医师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耳镜检查、纯音听阈测听、声导抗测试、音叉试验及颞骨 CT 等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耳镜检查:目的是检查患者鼓膜是否充血,甚至可以通过鼓膜看到鼓室内的积液从而帮助确诊疾病。
  • 纯音听阈测试:目的是检测患者是否存在耳聋,以及判断耳聋的类型。分泌性中耳炎多为传导性耳聋。
  • 声导抗测试:目的是判断鼓室是否存在积液。使用声导抗图诊断本病,具有很重要价值。
  • 音叉试验:目的是初步判断听力下降是否为传导性或神经性,帮助医生制定进一步治疗计划。
  • 颞骨 CT:目的是判断鼓室内是否存在积液,并排除脑脊液耳漏、鼻咽癌、胆固醇肉芽肿等疾病的可能。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阳了”之后耳朵闷,很可能是得了分泌性中耳炎

徐建友 副主任医师 丽水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

治疗方式

本病的治疗目的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功能。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 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导管法等。
  • 减轻鼻塞:可用鼻腔减充血剂喷鼻。

药物治疗

  • 抗生素:用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抗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口服糖皮质激素:目的是减轻局部肿胀,并辅助消炎。常用口服激素甲泼尼龙片或地塞米松。

手术治疗

  • 腺样体切除、鼻中隔偏曲矫正、鼻息肉切除术:目的是切除鼻腔后端的腺样体肥大或者鼻腔内鼻息肉,防止咽鼓管咽口机械性堵塞及咽鼓管功能不良。对鼻中隔偏曲进行矫正可以改善鼻腔的通气和引流,方便中耳腔内的分泌物从咽鼓管咽口流出。
  • 鼓膜穿刺抽液:目的是抽出中耳鼓室积液以缓解症状。
  • 鼓膜切开术:目的是缓解耳部闷胀症状。鼓室内积液黏稠而穿刺引流效果不佳时,可进行鼓膜切开术。
  • 鼓膜置管术:目的是使中耳腔内的分泌物经鼓膜上放置的通气管引流到外耳道,同时改善中耳腔和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平衡。
  • 咽鼓管球囊扩张:目的是改善咽鼓管功能。对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时,同时通过咽鼓管功能检查发现咽鼓管功能不良者可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 鼓膜置管术,以改善咽鼓管功能及引流。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耳朵积水怎么办?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滕伟强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海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营养与饮食

  • 保持营养丰富,食物摄入应种类多样化。
  • 保证饮水充足:成人保证每日饮水量在 1500~2000 毫升。
  • 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
  • 避免食用生姜、生蒜、生葱、辣椒、咖喱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 避免高油、高糖、高盐饮食,以及难以咀嚼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点心、腌制食物等。
  • 回避自身明确过敏的食物。
  • 严禁饮酒。

注意事项

  • 运动:
    鼓膜切开置管术后需要防止剧烈运动,以防止鼓膜通气管脱落;禁止游泳,防止鼓室进水引起中耳感染化脓。

    非手术者,可以适量运动,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

  • 治疗期间不要用力擤鼻,这会加重耳闷及感染症状。

  • 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 7 小时,儿童睡眠时间应更长。避免劳累、熬夜等。

  • 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情。

  • 按照医生规定的时间复诊。如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须及时就诊。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耳朵积水怎么办?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滕伟强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海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预后

  • 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随着疾病发展,患者症状会逐渐加重,可能会形成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胆固醇肉芽肿及中耳胆脂瘤。儿童因长期听力下降会影响语言学习,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 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改善,治愈疾病,防止并发症形成。治愈后无后遗症,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寿命。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阳了”之后耳朵闷,很可能是得了分泌性中耳炎

徐建友 副主任医师 丽水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

相关科普号

王武庆医生的科普号

王武庆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耳科中心

1.6万粉丝56.1万阅读

李庆忠医生的科普号

李庆忠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耳科中心

349粉丝20.6万阅读

任现志医生的科普号

任现志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儿科

1万粉丝146.8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康复锻炼
  • 10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