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下间隙感染

就诊科室: 眼科  眼眶及肿瘤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眶下间隙的位置,在眼眶前部的下方。眶下间隙感染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是因发生在邻近部位的感染性疾病,感染扩散到眶下间隙造成的。

主要表现为眼眶下皮肤红肿、热、痛。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因为眶下间隙的位置特殊,与眼眶、鼻腔、鼻窦、口腔、耳屏等位置相邻,这些位置的炎症都有可能扩散,造成眶下间隙感染。其中牙源性是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数患者同时出现需氧菌感染和厌氧菌感染。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眶下间隙感染,需加以注意:

  • 感染性疾病患者:口腔、鼻腔、鼻窦、耳部等部位,患有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均容易发生眶下间隙感染。
  • 糖尿病患者。
  • 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和儿童。

症状表现

眶下间隙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睑肿胀、睁眼困难、眼睛疼痛、视力下降、淋巴结肿大、全身发热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发生颅内感染,同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典型症状

  • 眶下区域红肿、热痛:眼眶下方肿胀、皮肤发红、带有灼热感的疼痛。
  • 眼睑肿胀、睁眼困难:上下眼皮肿胀,造成患者难以睁开眼睛。
  • 张口受限、精神烦躁
  • 淋巴结肿大、全身发热
  • 头痛、恶心、呕吐:感染严重时,可能出现这些症状。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眶蜂窝织炎、颅内感染。

如何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包括:

  • 重视儿童牙齿健康,及时治疗牙痛,防止牙源性感染。
  • 牙齿松动 Ⅱ 度以上,内外方向松动距离超过 2 毫米,或者内外方向和左右方向同时松动,需要拔除病牙,必要时做根管治疗。
  • 眼部、口腔、鼻窦等发生感染性疾病,如眼部炎症、眼周炎症、牙痛、鼻窦炎症等,患者应及时治疗疾病,定期接受检查,预防眶下间隙感染的发生。
  •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老年人等,应定期体检,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问诊、视诊、眼科检查、超声波、眼眶 CT、口腔 X 光片等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问诊: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眼病、鼻窦炎、牙痛等病史。
  • 视诊:检查患者的主要症状。
  • 眼科检查:常规眼科检查,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性眼病,如眼睑蜂窝组织炎、眶蜂窝组织炎等。
  • 超声波检查:了解眼睑、眼眶炎症,检查肿物病变。
  • 眼眶 CT:如果是鼻窦炎引起的眶下间隙感染,还需进行眼眶 CT 检查。
  • 口腔 X 光片:牙周脓肿引起的眶下间隙感染,可以通过口腔 X 光片检查,明确发生病变的位置。
  • 如果有必要,还需要进行血常规、血培养等检查。

治疗方式

治疗眶下间隙感染,需要找到造成眶下间隙感染的原发感染性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全身或局部的治疗。

药物治疗

  • 抗生素:根据造成感染的病菌种类,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 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等消炎药:在充分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适当使用全身和局部抗炎药物。主要用于抑制眼部炎症和组织水肿。
  • 消炎镇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

眶下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手术:炎症严重的患者,出现眼睑肿胀、眼球突出、脓肿形成等症状,可以切开脓肿,帮助脓液流出。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眶下间隙感染诊断治疗

姜刚勇 主任医师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 口腔科

注意事项

  • 遵守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注意不能用眼过度。
  • 有眼周疾病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定期和医生联系,告知医生病情进展。如果出现眼眶区域发红、肿胀、热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 调整心态,放松心情,避免焦虑。
  • 如果患有其它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免疫缺陷等疾病,应积极治疗。

预后

  • 眶下间隙感染是由其它位置的感染扩散引起的,原发性感染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对病情发展影响很大。自身免疫力差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 原发感染病不严重的患者,病情易于控制,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好。
  • 原发感染病严重的患者,病情难于控制,眶下间隙感染往往比较严重。如果治疗不及时,会蔓延到眼眶内及颅内,极少数患者治疗后恢复效果不好,甚至危及生命。

相关科普号

姜刚勇医生的科普号

姜刚勇 主任医师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

口腔科

509粉丝37万阅读

魏博医生的科普号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

1091粉丝119.3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