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源性晕厥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介绍

脑源性晕厥是指某些原因引起全脑血流量突然减少,而致短暂发作性意识丧失,并因姿势性张力丧失而倒地,但可很快恢复。

在意识丧失前常有头晕,眩晕,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晕厥,这九大常见病因你知道吗?

董玲玲 主治医师 盛京医院 心血管内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 脑源性晕厥是由某些原因影响脑局部供血不足或影响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而致的晕厥。
  • 脑局部供血不足见于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的患者,神经组织本身病因如脑干病变引起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其他如脑外伤或药物引起的血管运动中枢功能抑制。
  • 脑源性晕厥首位诱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管腔狭窄或闭塞,第二位是椎动脉受压。

高危人群

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等疾病的人群,出现脑源性晕厥的风险较高。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晕厥(二):原因和评估

杨兵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心内科

症状表现

脑源性晕厥常出现短暂发作性意识丧失,并因姿势性张力丧失而倒地,但可很快恢复。在意识丧失前常有头晕,眩晕,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神志恍惚,视物模糊,耳鸣,全身无力,打哈气,上腹不适等症状。

发作前期

  • 患者常感头部及全身不适、头晕、视力模糊、耳鸣、面色苍白、出汗,预示即将发生晕厥。
  • 此时病人如取头低位躺卧姿势常可防止发作。

发作期

  • 轻者眩晕、恶心、躯体发软,眼前发黑,重者常突然意识丧失,全身肌紧张度消失,跌倒地上。
  • 意识丧失超过 15 ~ 20 秒可发生阵挛动作,有时有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甚至心脏暂停搏动,瞳孔散大,流涎,尿失禁等。
  • 其特点是发作时间短暂,一般持续 1 ~ 2 分钟左右。

发作后期(恢复期)

  • 患者平卧后意识迅速恢复(数秒至数分钟),可遗留紧张、头晕、头痛、恶心、苍白、出汗、无力和便意感等,甚至呕吐及括约肌失禁。
  • 休息数分或数十分钟缓解,不留后遗症,偶有极短暂的(<30 秒)发作后模糊状态伴定向力障碍和易激惹。

如何预防

引起脑源性晕厥的病因主要为脑血管疾病或心血管中枢疾病,因此主要预防措施在于控制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定时体检,按时服药,寒冷季节注意保暖。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心脏评估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颅脑 CT、MRI:可了解脑血管情况,排查血管病变,对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脑血管造影:可了解脑血管的形态、病变的血供、病变与血管的关系、病变的性质,并对占位病变定位,有助于诊断脑血管疾病。
  • 心脏评估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脏负荷试验,心电监测包括 Holter,必要时埋藏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和电生理检查。

治疗方式

脑源性晕厥应查明原因以确定治疗方针。根据年龄、晕厥严重程度和临床类型制定合适的反射性晕厥治疗方案。

紧急处理

高龄老人发生晕厥,家人在通知医护人员的同时,应尽快使患者平卧,放低头部,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同时解开患者衣领及腰带。

对症治疗

  • 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椎动脉狭窄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 大动脉炎等时应治疗血管炎。
  • 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则以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

注意事项

  • 日常需要注意积极控制高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 对于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患者需要康复治疗及避免外伤摔倒,饮食上避免呛咳和误吸。

脑源性晕厥相关科普号

董玲玲医生的科普号

董玲玲 主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心血管内科

7004粉丝115.2万阅读

王新华医生的科普号

王新华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心内科

394粉丝143万阅读

杨光福医生的科普号

杨光福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河北

线上诊疗科

422粉丝199.4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