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血糖高早期信号有哪些?
洪靖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3月10日11
0
0
-
糖尿病诊断标准
判断糖尿病的标准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满足上述任意一条且同时有“三多一少”的临床表现。糖
刘宏平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3月01日21
0
0
-
糖尿病人怎么吃汤圆?
洪靖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2月23日25
0
0
-
糖尿病人如何才能活过80岁?
糖尿病患者不一定会短寿,在确诊后如果保持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并积极治疗,有很大的几率可以获得与常人无异的寿命。研究表明有以下几个特征者,即便患糖尿病也有很大长寿几率。1、体重相对标准。糖尿病患者体重过轻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27日208
0
26
-
糖尿病患者“泡脚”要慎重
患者男,61岁,以“发现血糖升高10余年,左足破溃5天”之主诉入院,5天前患者因泡脚致左足足背皮肤红肿破溃,伴疼痛,肿胀,恶臭,可见脓性分泌物,伴发热,体温最高37.8℃,伴胸闷气短,于当地医院就诊后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入院查:血沉:109mm/h 白细胞15.57×10^9/LC反应蛋白175.9mg/L降钙素原:0.79ng/ml分泌物培养结果:普通变形杆菌2016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牵头,与介入诊疗科、骨科、麻醉科、影像科、超声科等多学科联合成立糖尿病足中心。本中心开展了糖尿病足早期筛查、溃疡创面的清创、伤口处理、介入进行球囊扩张及安装支架、必要时截肢术、术后支具配适减压治疗及康复指导等。成立糖尿病足中心以来,影响力不断扩大,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截肢率及致残率。李亚副院长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代谢疾病分中心主任陕西省医促会创面与糖尿病足病专委会主委陕西省内分泌学会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足病学组组长陕西省医学会性腺学会副主委中国康复医学会创面治疗专委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儿童生长发育委员会常委中国白求恩精神肾上腺学组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健促会内分泌糖尿病专委会副主委陕西省健促会糖尿病足病分会副主委陕西省保健骨松与骨矿盐疾病专委会副主委陕西省保健肥胖专委会副主委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陕西省科技厅项目等6项,并获陕西省科技厅二、三等奖各1项、市科技一等奖等2项。撰写著作4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多篇。马卫国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陕西省保健协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医学会内分泌糖尿病学分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肥胖,垂体疾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张安吉介入诊疗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心血管系统诊疗工作20余年,熟练掌握心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最新诊疗技术,在心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尤其在外周血管疾病及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具有较深的造诣。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孙甫骨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骨与关节学会骨肿瘤分会委员陕西省GCP评审专家黄河金三角区域骨科协会委员西安医学会足踝关节分会委员西安医学会小儿骨科分会委员OrthopedicSurgeryandRehabilitationJournal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德国约瑟夫基金会医院访问学者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治疗。2019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中国卫生部吴阶平医学专项基金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基金1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第一作者)。Biomedicalonline杂志,Plosone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特约审稿人。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校级师德先进个人,教学质量优秀奖。邵小娟内分泌代谢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创面与糖足专委会委员,擅长糖尿病足诊疗。
邵小娟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26日95
0
0
-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学建议:水果蔬菜篇
水果口感好,还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但是大家都知道水果的糖分是比较高的,那么有糖友就会问了,糖尿病可以吃水果吗?可以吃,但必须掌握好时机和数量。血糖控制平稳时比如餐后2小时血糖在10.0mm
老有所依健康大讲堂2024年01月19日18
0
1
-
糖尿病人吃水果的5个常见问题?
糖尿病人如何吃水果?糖尿病患者可不可以吃水果水果中除了含有可以升高血糖的成分以外,还有一些成分如果胶、膳食纤维等。为了保证营养均衡,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糖友血糖多少才可以吃水果为了避免吃水果以后造成血糖异常升高,糖尿病患者要把握好吃水的时机。只有当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且血糖稳定1周的情况下可以吃水果。糖尿病患者一天可以吃多少水果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以一天200-400g为宜。糖尿病患者应该什么时候吃水果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时间最好是在两餐之间,如上午的9-10点和下午的3-4点。进餐时间不规律者,也可选择进食后2小时或下一次餐前1小时吃水果,这样吃可以避免餐前低血糖出现饥饿症状而进食过多。另外,夜间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可在睡前1-2小时进食水果,运动后也可选择水果作为加餐,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怎样选择水果糖尿病患者选择水果的依据主要是水果中糖及淀粉的含量,以及血糖生成指数。首选西瓜、香瓜、柚子、杨梅、木瓜、杨桃、李子、柠檬、草莓、杏、枇杷等,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10克。可选梨、苹果、葡萄、提子、火龙果、菠萝、橘子、橙子、猕猴桃、桃子、樱桃等,此类水果每100g中含糖量为11-15g。慎选石榴、柿子、山竹、红毛丹、桂圆、荔枝、橄榄、无花果等,此类水果每100g含糖量为15-20g。香蕉、冬枣、黄柿子、榴莲、芭蕉、菠萝蜜、山楂、甘蔗、人参果等,其含糖量高达20%-30%,椰子的含糖量甚至高达30%以上。禁选果干、果脯、果酱、果汁、果冻、蜜饯等。小贴士吃水果的“六个不宜”做成果干不宜吃,榨成果汁不宜喝做成果酱不宜吃,做成罐头不宜吃制成蜜饯不宜吃,果干泡水不宜喝吃水果的注意事项1、不吃主食,只吃水果:水果不能代替主食,但是要将水果所含热量从全天热量中扣除。2、建议老年人选择新鲜、柔软、熟透的水果最适宜。如熟透的桃子、开沙的苹果等。3、不要迷恋单一品类水果,每一种水果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没有一种水果包含全部营养素。4、不同水果,吃法不同:浆果类如猕猴桃、无花果、火龙果等,果籽也一块吃,因籽中含膳食纤维。有些水果,洗净后可连皮一块吃,如苹果、桃子、樱桃等。来源糖尿病家庭调养
任卫东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16日249
0
1
-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能彻底治愈吗?成年人别太天真!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能彻底治愈吗?”很多朋友靠减肥成功、成功停药以后,都会问我这个问题。我们说的逆转、缓解,是指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状态的解除,也就是功能上的恢复。这不等同于你的组织和器官在受损后,还能
陈亿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15日294
0
0
-
糖尿病伴高血脂者用那种他汀?
1.目前几乎所有的他汀类药物说明均有可能使血糖升高。他汀类药物均有诱发2型糖尿病的风险,临床上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患者糖尿病危险因素。如果需要大量使用他汀类药物则需要进行随访,监测血糖和糖化血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13日217
0
20
-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不仅是控制血糖这么简单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不仅是控制血糖这么简单糖尿病作为大家熟知的一种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关系非常密切,想问问大家除了监测血糖值,糖友们还会关注哪些方面呢?糖尿病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需要饮食、运动、药物、教育和自我监测等方面的综合干预,才能达到有效的防控。一、教育和自我管理糖尿病的控制不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需要系统的自我管理(也就是所谓的“三分治、七分管”)。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都应该接受糖尿病教育,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糖尿病教育和学习,患者应该要知晓以下内容:(1)糖尿病的自然进程和临床表现;(2)充分认识糖尿病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并发症;(3)掌握个体化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干预措施;(4)掌握药物、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和技术(5)掌握血糖监测的具体操作技巧;(6)足部、皮肤、口腔等方面的护理技巧;(7)低血糖、手术等特殊情况的应对措施。应当注意,糖尿病的教育应该是长期性的,特别是当或病情出现进展时,要及时寻求专业的指导。二、饮食饮食干预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都必不可少的措施。饮食干预的目标是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营养均衡的膳食,维持合理体重并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1)糖尿病患者能量摄入通常按照25-30kcal/kg标准体重来计算,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更严格地控制总能量摄入,至少减轻体重5%。(2)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的同时,尽量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类食物、非淀粉类蔬菜、水果等,同时减少精加工主食的摄入。对于餐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可以适当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但不建议长期采用极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3)脂肪摄入不宜太高,尽量限制饱和脂肪酸(如肥肉、内脏、黄油等)和反式脂肪酸(如油炸食品、含有人造奶油、起酥油的食品等)的摄入。(4)普通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如鱼类、瘦肉、蛋类、奶类等)为主。短期高蛋白饮食可能有助于改善超重和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血糖。但是,有显性蛋白尿或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0.8g/kg)。(5)严格控制蔗糖、果糖类制品的摄入。如果喜好甜食,可以适当吃一些含糖醇或者非营养性的甜味剂的食物。(6)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并且限制盐分和含盐高的食物(如酱油、盐腌食物、调味酱等)的摄入量。(7)三餐定时定量,保持规律。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特别注意与进餐时间的匹配。三、运动运动,在糖尿病的综合管理中占重要地位。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体成分,也有助于控制血糖、血脂,并且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与多国权威机构,一致推荐以下运动处方: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每周运动5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是指运动时达到50%-70%的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费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可以选择包括快走、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球等体育活动。如果日常生活中没有完整的时间进行运动,即使每次进行短时的体育运动(比如每次10分钟),每天累计达到30分钟,同样有益处。运动项目要根据自身的年龄、病情、喜好和身体承受能力来选择。糖尿病患者要培养活跃的生活方式,打破久坐行为、减少静坐时间,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运动量较大或激烈运动时应临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中也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建议不要空腹运动,运动时最好带一些小零食以便随时补充能量。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还要注意防跌倒、防骨折。当然,在有严重低血糖或急性代谢、感染、心脑血管等方面并发症的情况下,需要避免运动,待病情控制稳定后再恢复运动。四、药物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措施,在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的情况下,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当血糖控制不达标时,可根据体重、经济条件、低血糖风险等个人情况选择与磺脲类、格列奈类等药物的联合用药。此时,糖尿病患者需要将自己的情况如实告知医生,让医生帮助开具适合自己的药物。在选定药物治疗方案后,疗效观察和后续的治疗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如果患者对外源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增大,常常需要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在某些时候,尤其是病程较长时,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糖措施。与口服药物相比,胰岛素治疗需要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更多的沟通与合作,并且需要患者本人掌握一些自我管理的技能。五、自我监测有计划地血糖监测,有助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降糖治疗的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最常用的是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指尖血糖)。具体监测原则如下:(1)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的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血糖监测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从而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2)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可以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h血糖。(3)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例如,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监测空腹血糖;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4)特殊人群,如老年、手术前后等,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方案。另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近期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比空腹血糖更加稳定可靠,可以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一般建议在治疗开始时每3个月到医院检测1次,了解血糖总体的控制情况,当达到治疗目标后可以每6个月检测一次。总体来讲,糖尿病的防治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打持久战。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监测是保障,这“五驾马车”也要齐头并进。来源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
任卫东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07日57
0
2
糖尿病相关科普号

彭伯深医生的科普号
彭伯深 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
肾病内科
278粉丝5.6万阅读

鲍时华医生的科普号
鲍时华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生殖免疫科
5.3万粉丝221.2万阅读

魏倩玲医生的科普号
魏倩玲 主治医师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内分泌科
2900粉丝2.7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谷君 副主任医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 142票
甲亢 44票
甲减 36票
擅长:内分泌高血压,肾上腺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等疾病 -
推荐热度5.0励丽 主任医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 116票
肥胖症 18票
甲亢 8票
擅长:擅长怎样预防与筛查糖尿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坚持糖尿病人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坚持糖尿病人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实行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再定合理方案。擅长各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疾病等各种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尤其在肥胖治疗,1 型糖尿病及胰岛功能差的2 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进行的“双C”、“3C”治疗上有较高造诣;在妊娠糖尿病及妊娠甲状腺疾病上也有很多临床经验。 -
推荐热度4.9杨建梅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内科
糖尿病 101票
甲亢 45票
甲状腺瘤 19票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妊娠合并甲亢,妊娠合并甲低,妊娠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骨质疏松及钙磷代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