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就诊科室: 血液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指身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溶血)超过骨髓造血功能的代偿,继而发生贫血。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人群,女性居多。

主要症状有贫血和黄疸,严重者可出现休克(面部苍白、肢端湿冷)和神志异常。

依据自身抗体与红细胞结合所需的最适温度,可分为以下两种:

  • 温抗体型:较为多见,主要抗体是 IgG,在 37 摄氏度时最活跃。
  • 冷抗体型:较为少见,主要抗体是 IgM,在 0~5 摄氏度时最活跃。

根据有无基础疾病,可分为以下两种:

  • 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无明确的基础疾病。
  • 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存在基础疾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我是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好治疗吗?需要住院多长时间

陈姣 副主任医师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 血液肿瘤科

发病原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紊乱,产生了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使红细胞在脾脏、肝脏、血管内被破坏和溶解,红细胞寿命缩短,引起溶血性贫血。

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无明确的基础疾病,继发性的常继发于下列原因:

  •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免疫相关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等。
  • 感染或炎症: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等。
  • 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 某些药物诱发:使用甲基多巴类药物和青霉素(大剂量)引起,有时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替坦、头孢曲松钠也可引起。

症状表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头晕和乏力,严重者可出现休克(面部苍白、肢端湿冷)和神志异常。

典型症状

  • 贫血:轻度贫血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出现脸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胸闷,活动后上述症状加重。
  • 黄疸:皮肤、眼睛巩膜发黄,尿色黄。
  • 肝脾肿大:肝脾通常轻度肿大,如明显肿大则提示可能有淋巴瘤。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 血小板降低相关表现:少数患者血小板降低,出现皮肤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及月经量增多等。
  • 红细胞凝集相关表现:部分冷抗体型患者遇冷时,出现手指、足趾、鼻尖、耳垂发紫,可伴肢体发麻、疼痛,遇暖后逐渐恢复正常。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唐旭东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血液科

如何预防

  • 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无明确病因,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 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通过预防感染及处理原发病,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及控制其症状。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症状表现、血液、尿液、骨髓等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血液检查
    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检测被覆红细胞膜自身抗体。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检测血清中的游离温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重要依据。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判断贫血的程度及是否需要输血治疗。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提示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可能。

    生化检查:血液中的总胆红素水平增高,可提示存在黄疸。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如该项指标增高,则提示存在血管内溶血。

    其他:如抗核抗体、抗双链 DNA 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等血液检查,用以排除其他疾病。

  • 尿液检查
    尿常规检查、尿沉渣镜下检查:若尿液中尿胆红素、尿胆原增高,则提示有黄疸,有助于诊断。

    尿 Rous 试验:阳性提示尿中存在含铁血黄素,是血管内溶血的证据。

  • 骨髓检查:用于排除淋巴增殖性疾病。

  • CT 检查:胸腹盆腔 CT 平扫可排除淋巴瘤。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冷凝集素病(CAD)/冷凝集素综合症(CAS)

黄金波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血液内科

治疗方式

继发性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停用可能导致发病的药物,以控制溶血;原发性采用糖皮质激素为主的药物控制、手术、血浆置换等疗法。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首选的治疗药物,如泼尼松和甲泼尼龙,通常需应用 2 ~ 3 周,待血红蛋白水平稳定后,医生会逐渐减量使用 2 ~ 3 个月,直到停用。

  • 利妥昔单抗:目前倾向于替代脾切除治疗,是首选二线治疗用药。
    冷抗体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性低,利妥昔单抗单药或联合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会使用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后,再使用利妥昔单抗。

  • 其他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有环孢素 A、他克莫司、环磷酰胺等,有效率通常在 40% ~ 60%,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需遵医嘱用药。

手术治疗

  • 目前的二线治疗,总有效率为 60% ~ 75%。

  • 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无效。

    激素维持量每日超过 10 mg。

    不耐受激素或激素有禁忌证。

  • 术后复发病例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仍有效。

其他治疗

  • 血浆置换:对 IgM 型冷抗体效果较好,但对温抗体型效果不佳。

  • 保温:对冷抗体型患者非常重要。

  • 输血治疗:输血是严重贫血患者最重要的支持治疗,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要尽量减少输血,因为患者存在自身抗体,医生交叉配血难度较大,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 50 克/升,医生可能会适当输血,家属在患者输血过程中,务必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有不适反应,及时呼叫医务人员处理。

  • 纠正病因:继发性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停用可能导致发病的药物,以控制溶血。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糖皮质激素治疗AIHA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王化泉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血液内科

注意事项

  • 避免到人多杂乱的环境,接触呼吸道疾病患者。
  • 饮食要注意卫生,不吃生冷不洁食物。
  • 避免摄入引起过敏的食物,过敏反应可加重病情。
  • 冷抗体型患者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天寒冷季节,家庭条件许可者可到南方温暖城市生活,饮用热水,不接触凉水。
  • 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药,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和预防方法,不可随意自行减停药物,造成疾病复发,使治疗更加困难。

预后

急性继发性 AIHA,如感染诱发的 AIHA,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控制 AIHA 的发展,经治疗后发作可终止。

原发性 AIHA,抗体持续存在,常转化为慢性,预后不佳,需要维持治疗。患者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容易发生感染。

此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出现糖尿病、高血压、严重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生活质量较低。

相关科普号

何广胜医生的科普号

何广胜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血液内科

3583粉丝101.2万阅读

黄金波医生的科普号

黄金波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血液内科

2381粉丝5.3万阅读

刘医生辨肺结节良恶性

刘伟 副主任医师

海安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978粉丝211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