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中心医院

公立三级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发烧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发烧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何谓药物热?01什么是药物热?药物热是一种药物不良反应(ADR),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停药后消失的,临床医生仔细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后无法明确原因的发热反应。02药物热发生的机制是什么?1)超敏反应:通常说超敏反应是引起药物热的最常见的一种机制。会有几种类型超敏反应引起药物热,其中最有可能的是体液免疫反应。药物或其降解产物作为全抗原或半抗原,与大分子蛋白质结合变成有功能的抗原后引起过敏反应。这些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结合后,刺激粒细胞释放致热源后引起发热反应。其次,与T-淋巴细胞免疫或细胞免疫应答有关。因无热源可溶解产物(如淋巴因子)的不断产生,并作用于血液和细胞间隙中的巨噬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源所致。许多超敏反应将不会停止在药物热这一步,由于许多超敏反应与药物热并存,因此诊断上较容易鉴别,反之亦然。2)体温调节:有些药物如苯丙胺、可卡因、麦角酰二乙胺等,可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发热。有些药物可通过影响周围组织而引起发热,如使用过量的甲状腺素时,由于使基础代谢亢进而发热。使用肾上腺素时,由于使周围血管收缩影响了散热过程而致发热。使用阿托品或吩噻嗪类药物时,由于减少了出汗而致发热。3)制药或用药相关:有些药物热与药物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杂质有关,如部分抗菌药物、化疗药物与溶栓酶等药物,尽管生产工艺随发展在优化,但是仍然难以完全清除致热源而引起发热。另外,也与药物的临床使用有关,如药物在无静脉注射临床试验证实情况下,应用时引起静脉炎及药物热;其次是无严格按药物应用的适应症用药;再次是配制溶液时pH值偏差较大;最后就是药物剂量不合理,特别是大剂量用药亦可引发药物热。4)药物药理作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也会引起药物热。如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或敏感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等疾病时引起发热甚至高热惊厥;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的发热现象;大量应用抗凝药物导致内出血时亦可引起发热。5)特异质反应:特殊的患者中,某些药物引起的药物热跟患者的遗传基因有关。如某些患者使用吸入性麻醉药物后出现肌肉僵硬、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的同时出现恶性发热。常见药物为氟烷类(包括琥珀酸盐)异氟醚和安氟醚。其机制认为是基因缺陷引起钙离子异常释放进入肌浆内,引导代谢反应而增加致热源所致。这种发热是致命性的,因此患者必须转入急诊室并用丹曲林来预防组织损伤。在缺乏6-磷酸葡萄糖醛酸的患者中有些药物会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同时引起药物热。众多药物如磺胺类、抗疟药物(伯氨喹)、奎尼丁、呋喃妥因和氯霉素类引起的药物热与此途径有关。此途径大概机制为,被溶化的血红蛋白释放内源性致热源,而影响体温升高。03药物热的相关表现有哪些?1)??发热的最高体温平均值为38.5℃。患者虽然发热,但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患者自己也无法解释发热的原因。2)??药物热出现的平均时间为7~10d。比如: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药物热的中位数是12h,平均6d;抗菌药物引起的中位数为6d,平均时间为7.8d;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中位数为16d,平均时间为18.5d;心血管药物引起的中位数为10d,平均时间为44.5d。(如:卡马西平在用药后12h~2年发生,但多数发生在服药后3~30d。)3)热型表现各异。包括弛张热、稽留热、不规则热等,可能为无其他伴随症状的低热,也可能为伴畏寒和寒颤的「消耗」热。4)有18%~29%合并有过敏性皮炎表现。大部分皮疹以斑丘疹为主,有些患者伴或不伴荨麻疹。04药物热如何判断?药物热的诊断十分复杂,而且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在确诊前对患者的病情、药物治疗方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仔细的评估。当患者的发热无法用其他疾病来解释时,应该考虑为药物热,注意关注所使用药物是否为临床报道发生药物热概率高的药物。必要时,应与引起发热的相关疾病(如:肿瘤、血栓栓塞性疾病、脑血管意外、胶原血管疾病、急性痛风、外科手术及创伤)进行鉴别。确定诊断在停用可疑药物并体温下降以后才能获得。05药物热如何进行治疗?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是停用可疑药物。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适当减少可疑药物、近期增加医嘱和不必要的治疗药物。停药之后,除有可疑药物清除比较慢、与超敏反应相关的斑丘疹将持续时间较长之外,大部分情况下停药后48~72h内发热可消退。如果需要持续治疗,并有替代药物的情况下,建议换药。可适当补充液体促进药物排泄。06哪些药物可以引起药物热?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汇总引起药物热的药物及机制汇总小结药物热作为一种ADR,与原疾病所致的发热易混淆,临床上常因忽视药物热而错误评估为病情发展。如不及时发现,会耽误原患疾病的治疗,还会加重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医师、药师应全面认识药物热,熟悉药物热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及时、准确地判别药物热。
退烧药吃过量了怎么办?儿科急诊经常会遇到各种误食、过量服药等情况,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退热药,那么遇见过量口服退热药的情况该怎么处理?一,常规用药剂量儿童最常用的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这两种药的常规剂量是多少?吃多少才算过量?对乙酰氨基酚每日最大剂量为2g或者2岁以下60mg/kg/d,2~12岁75mg/kg/d,布洛芬2.4g或40mg/kg/d,超过以上剂量则是超量。二,退热药过量如何处理??总体处理原则如下:0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尿量、皮肤粘膜、意识状况等;若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应在初步处理后尽快转运;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则应在进行稳定生命体征的抢救措施。02.?清除消化道未吸收毒物:包括催吐、洗胃、导泻、全肠清洗等等。03.?促进已吸收毒物排泄:包括补液、利尿、酸化、碱化尿液。04.?及时使用特效解毒剂。05.?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胃黏膜保护剂,血液净化等。06.?转运:不能处理的情况,稳定生命体征后及时转运。1,对乙酰氨基酚超量怎么办?01.监测血药浓度及肝功能。02.清除消化道的对乙酰氨基酚:①催吐:吐根糖浆可加重患者的恶心和呕吐症状,并降低活性炭和口服解毒药的疗效,不应常规使用;②洗胃:在服了有可能威胁生命剂量的毒物时才考虑洗胃,且要在服药后60min内进行;③活性炭吸附:单剂活性炭应在1h内给予,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或排除1h后使用活性炭;④导泻:不推荐使用泻药;⑤全肠清洗:服了过量的缓释制剂或肠溶片时,可考虑使用全肠清洗法。03.?特效解毒药:①N-乙酰半胱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是对乙酰氨基酚的解毒剂,8~10h给药可显著减低肝毒性,超过24h则疗效较差。开始口服140mg/kg,随后按照70mg/kg,每4h用药1次,共给予17次(总剂量为1330mg/kg)。2.布洛芬超量怎么办?布洛芬过量时,一般使用支持疗法,多补充液体,以增加尿量,排泄毒物,胃粘膜损害者可用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据报道,服用布洛芬超过100mg/kg时,应及时催吐或洗胃,并服用活性碳。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和血PH,如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应及时作对症及支持治疗,一般恢复良好。布洛芬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查布洛芬说明书亦没有药物超量处理,右旋布洛芬(布洛芬的成分)说明书中提到如下处理。三,药物过量有什么表现呢?布洛芬过量的临床表现按照过量服用的剂量和出现的临床症状,大致可区分不同的程度:四,如何避免过量用药?谨记以下几点:1.不要自行同时使用2种含有退热药的药物(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2.不要把药物放在孩子能触及的地方;3.使用药物前,请务必仔细核对所用药物的名称、规格、及正确的对应用量,尤其是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或更换了药品规格、或换了人喂药时。必要时咨询专业的儿科医师或者药师,千万别为了疗效而随意加大剂量服用药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