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脂溢性皮炎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脂溢性皮炎知多少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dermatitis,S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无法根治,表现为在皮脂腺分布较为丰富的区域出现红棕色鳞屑性斑片。SD好发于男性,且往往在寒冷干燥的气候和精神压力大时更为严重。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了解,诱发因素包括:真菌定植、皮脂腺丰富、个体易感性、表皮屏障功能异常和遗传易感性。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白屑风”、“头风屑”、“头风白屑”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总由肺胃内热熏蒸,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或外感风热之邪日久,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一、临床特点1.?好发年龄:三个高发阶段:小于1岁婴幼儿、15~30岁青春期、50~70岁中老年。其他年龄也可发作,但较少见。2.?好发部位:头皮、面部、躯干(上胸和肩胛间区)和皮肤皱褶部(腋下、腹股沟、乳房下、外阴、脐周等)。3.?典型表现:皮肤油腻;不同程度瘙痒;淡黄色鳞屑或白色鳞屑,重者形成厚痂,继发糜烂、渗出、毛囊炎或化脓感染感染后形成疖或痈。二、头皮脂溢性皮炎全头皮均可发生,以枕部和颞部最常见。患者头皮和头发常较油腻,头皮屑增多,轻者表现为散在糠状鳞屑,重者结成厚痂。或发生散在红色毛囊炎、中央化脓形成疖、痈或脓肿。反复发作,持续多年。?三、面部脂溢性皮炎全面部均可发生,但以鼻唇沟、眉间、口周、耳后、外耳道等处常见。患者面部皮肤常较油腻,在鼻唇沟、眉间等形成较多淡黄色油腻性鳞屑。重者常伴面部痤疮,表现为散在毛囊性红色炎性丘疹,可聚合成较大的囊肿性结节。反复发作,持续多年。??四、如何治疗脂溢性皮炎1.?疗程脂溢性皮炎难以治疗。婴幼儿可自愈,但成年人则为慢性复发性过程,时轻时重,需长期治疗,无法根治。2.?外用药物(1)保湿润肤剂:适合脂溢性皮炎的基础护理,或程度较轻、婴幼儿、或以冬季为重者。(2)抗真菌药:酮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联苯苄唑乳膏等;1%~2%酮康唑、1%~1.5%环吡酮胺、二硫化硒洗剂、1%~2%吡硫翁锌洗剂等。(3)非甾体抗炎药:甘草次酸、乳铁蛋白、红没药醇洗发水或洗剂等。(4)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用于病情严重或需尽快控制病情者。前者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复发醋酸曲安奈德溶液、0.05%地奈德洗剂等。后者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3.?口服药(1)异维A酸:可显著减少皮肤的油脂分泌。但女性应注意在用药期间和停药后3个月内不怀孕。(2)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酮康唑、氟康唑等。(3)糖皮质激素:仅用于病情特别严重患者。(4)其他:如B族维生素、抗组胺药等。五.中医中药:需根据皮损情况,结合患者体质、伴随症状及舌脉,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急性期以疏风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以润燥祛风止痒为主。六.生活注意事项1.?精神紧张、焦虑、压抑、劳累、睡眠不足等会明显诱发或加重皮脂分泌,应予避免。2.?少食辛辣刺激、高糖、多脂饮食(如牛奶、海鲜等)。多吃蔬菜、水果等,对缓解脂溢性皮炎有一定好处。3.?如何洗头洗面:(1)适当加强清洗,及时去除皮肤表面附着的油脂,可减少复发。但注意不要过度清洁,如过于频繁、使用过强或碱性洗涤用品,反而会刺激皮脂腺的分泌,形成恶性循环。(2)在药物治疗同时使用含二硫化硒、酮康唑或适当浓度硫磺、水杨酸等产品进行清洁,可起到减少皮脂分泌和抑制真菌繁殖的效果。但仍然不要长期或过量使用,以免刺激皮肤。?
脂溢性皮炎的诊疗一、脂溢性皮炎的症状脂溢性皮炎(S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症状特点为:在红斑的基础上常伴有脱屑和瘙痒。好发部位为:头皮、面部、胸部、背部、腋窝和腹股沟区域。二、头皮脂溢性皮炎非炎症性:糠样脱屑,患者梳发时有多量灰白色头皮屑。炎症性:典型红斑,附着油腻性脱屑,伴有轻度瘙痒。严重者可出现油腻性黄色或棕色痂,伴有糜烂、渗出,散发皮脂分解的异味,可扩展至前额、耳后及其他皮脂溢出区域。三、颜面部脂溢性皮炎常由头部蔓延而来,常累及眉弓、眼睑、鼻唇沟及胡须区域,出现以下表现:面部弥漫性红斑、脱屑;眉毛、胡须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受波及,出现睑缘炎,严重者可呈糜烂性溃疡,愈后遗留瘢痕;耳后有糜烂、潮红和皲裂,可出现脂溢性外耳炎。四、躯干部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前胸和肩胛骨间,常为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表面有油腻性鳞屑。五、皱褶部位在乳房下、腋窝、脐部、外阴、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皮肤褶皱、摩擦多汗的部位,可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类似体癣,附着油腻鳞屑,可伴有渗出。六、脂溢性皮炎的病因SD的发病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马拉色菌感染、皮脂腺分泌增多、免疫反应、表皮屏障破坏、体外因素等。1.马拉色菌许多学者对马拉色菌与SD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均强烈支持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面部皮炎患者炎症的严重程度与马拉色菌密度呈正相关。马拉色菌是一种亲脂性厚壁孢子菌,缺乏糖基水解酶,不能通过降解碳水化合物来满足自身生长需求。2.脂质脂溢性皮炎主要出现于皮脂腺活跃的区域,且脂溢性皮炎的好发年龄与皮脂腺分泌活跃的年龄重合。研究者认为人体分泌的皮脂最初为三酰甘油和酯类,被马拉色菌分解为二酰甘油、一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促进菌体生长和产生炎症反应。3.免疫因素SD的发病可能与免疫因素相关。脂溢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功能下降,NK细胞增多,血清中总IgA与lgG抗体水平表达增加。4.表皮屏障功能脂溢性皮炎患者存在角质层屏障和功能的损伤,屏障功能破坏表现为对局部刺激的高敏感性。有头皮屑个体更易对局部使用油酸产生反应,即产生头皮屑。而屏障破坏使头皮屑患者更易受到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影响,从而更加剧了屏障的破坏。这些研究强调了脂溢性皮炎患者恢复和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重要性。5.其他精神压力会诱发或加重脂溢性皮炎,可能与神经免疫受影响有关;日晒可改善脂溢性皮炎症状,冬季脂溢性皮炎会加重。七、脂溢性皮炎的治疗1疗程脂溢性皮炎难以治疗。婴幼儿可自愈,但成年人则为慢性复发性过程,时轻时重,需长期治疗,根治较难。2外用药物1)保湿润肤剂:适合脂溢性皮炎的基础护理,或程度较轻、婴幼儿、或以冬季为重者。(2)抗真菌药:酮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联苯苄唑乳膏等;1%~2%酮康唑、1%~1.5%环吡酮胺、二硫化硒洗剂、1%~2%吡硫翁锌洗剂等。(3)非甾体抗炎药:甘草次酸、乳铁蛋白、红没药醇洗发水或洗剂等。(4)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用于病情严重或需尽快控制病情者。前者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复发醋酸曲安奈德溶液、0.05%地奈德洗剂等。后者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3口服药(1)异维A酸:可显著减少皮肤的油脂分泌。但女性应注意在用药期间和停药后3个月内不怀孕。(2)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酮康唑、氟康唑等。(3)糖皮质激素:仅用于病情特别严重患者。(4)其他:如B族维生素、抗组胺药等。4中医中药需根据皮损情况,结合患者体质、伴随症状及舌脉,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急性期以疏风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以润燥祛风止痒为主。八、注意事项1精神紧张、焦虑、压抑、劳累、睡眠不足等会明显诱发或加重皮脂分泌,应予避免。2少食辛辣刺激、高糖、多脂饮食(如牛奶、海鲜等)。多吃蔬菜、水果等,对缓解脂溢性皮炎有一定好处。3(1)适当加强清洗,及时去除皮肤表面附着的油脂,可减少复发。但注意不要过度清洁,如过于频繁、使用过强或碱性洗涤用品,反而会刺激皮脂腺的分泌,形成恶性循环。(2)在药物治疗同时使用含二硫化硒、酮康唑或适当浓度硫磺、水杨酸等产品进行清洁,可起到减少皮脂分泌和抑制真菌繁殖的效果。但仍然不要长期或过量使用,以免刺激皮肤。九、皮肤科医生的建议1减少皮肤刺激:脂溢性皮炎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是皮肤表面附着油腻性鳞屑,对于这种鳞屑请忍住去刺激它,包含且不局限于以下行为:用手扣使用去角质、酸类等刺激性护肤产品化妆、卸妆时大力摩擦皮肤以上行为都会造成皮肤屏障进一步损伤,让本就受伤害的皮肤雪上加霜,甚至皮肤科医生是不建议脂皮小伙伴平时化妆,因为不少卸妆产品都含有合成脂,它能够加速马拉色菌生长。2饮食忌口:糖类、精致碳水化合物、奶制品,都是脂皮小伙伴需要控制的食物种类,它们的过多摄入会促进炎症的发生,增加皮脂的分泌,这样也会加速马拉色菌生长。3慎用药膏:但最终想要有效应对脂溢性皮炎,离不开药物介入,整体的治疗思路在于:抗炎抗真菌。但当你在网上搜索「皮炎」,各类药膏层出不穷,这其中需要警惕复方类药物。这类药物的治疗原理是通过无差别的抑制免疫系统来起到抗炎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皮肤免疫力大大降低,反而让马拉色菌等微生物更加猖獗。在科学的用药选择上,医生需要根据皮炎所在部位、皮损严重程度等具体情况来进行药物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