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丹毒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丹毒诊疗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少数情况下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以引起该病。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破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常引起复发。危险因素:(1)足癣、趾甲真菌病和鼻炎,是引起小腿及面部丹毒的主要诱发因素(2)小腿溃疡、慢性湿疹等也可诱发本病(3)机体抵抗力低下,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等(4)下肢淋巴阻塞或水肿临床特点:1、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2、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3、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4、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5、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6、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7、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增高治疗:1、全身治疗:早期、足量、高效的抗生素治疗可减缓全身症状、控制炎症蔓延并防止复发。丹毒治疗首选青霉素,每天480万~960万U静脉注射,一般于2~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应持续用药2周左右以防止复发;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喹诺酮类药物。2、局部治疗:可用50%硫酸镁湿敷,有足癣的患者使用抗真菌药,如达克宁控制足癣。抬高患肢,炎症消退后可使用弹力袜、气压泵治疗,减轻淋巴水肿,有助于预防复发。预防:1、应积极寻找可导致致病菌进入的皮肤病变如湿疹的搔抓、破损或外伤,一旦发现这些皮肤病变应积极治疗。2、最常见、易被忽视而未予治疗的易感因素是足癣,可成为细菌进入皮肤的门户,应积极控制足癣。文章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丹毒1、丹毒究竟是什么病?丹毒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粘膜的细微破损处侵犯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弥漫性炎症,又称为“急性网状淋巴管炎”,俗称“流火”。皮肤破损是丹毒发病的重要诱因,皮肤表面各种创伤均是病菌侵入的缺口,比如像袁阿姨的足癣,或者被昆虫叮咬,耳鼻黏膜破损,或者患有湿疹、小腿溃疡等其他皮肤病,导致皮肤有微小的破损,就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丹毒。2、丹毒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丹毒多发于小腿和面部,发作时以局部皮肤突然肿胀、色红、灼热疼痛为主要特点,肿势可迅速扩大,红斑边界清楚,部分患者在红斑基础上可能出现水疱、大疱或脓疱,可伴有发热、怕冷、头痛、便秘、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不适症状。多数患者可出现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量增高,或有C反应蛋白(CRP)升高。3、丹毒应该怎么治疗?现代医学认为,丹毒早期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抗感染治疗,首选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早期、足量、高效的使用抗生素可有效缓解症状。系统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配合药物外用,提高疗效。然而,抗生素用药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2周,否则局部可能会形成僵硬肿块,并久久不易消退。4、丹毒怎样预防?丹毒发病的另一个特点是反复发作。反复发作的丹毒,下肢淋巴水肿,局部皮肤发暗、增厚、肿胀、粗糙变硬,难以消退,状如象皮,俗称“大脚风”。因此,预防丹毒复发非常关键,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不宜过早停药,待症状消失后仍要继续服用中药一段时间,可有效减少复发率。(2)如有肌肤破损者,应及时处理,避免感染。(3)颜面部丹毒,应戒除挖耳、挖鼻等不良习惯;因足癣致下肢丹毒者,应彻底治疗足癣。5、丹毒患者要注意些什么?除了积极治疗以外,调护也十分重要。丹毒患者须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加重感染,抬高患肢,以利于淋巴回流。发病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饮酒及辛辣、刺激、海鲜等发物。平时生活中可进行饮食调理,如绿豆、菊花、金银花、薏苡仁、赤豆等,均可煮汤饮服。
私处丹毒和蜂窝织炎——带你揭开这对“孪生兄弟”的“真实面目”!丹毒和蜂窝织炎都是常见的皮肤感染,丹毒也经常被称为一种浅表感染的蜂窝织炎,影响皮肤的表层;而蜂窝织炎影响深层组织,症状上也非常相似,所以常常被混淆。一.什么是丹毒?丹毒(erysipelas)虽以“毒”命名,但却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因素为手术伤口或鼻孔、外耳道、耳垂下方、肛门、阴茎和趾间的裂隙。皮肤的任何炎症,尤其是有皲裂或溃疡的炎症为致病菌提供了侵入的途径。轻度擦伤或搔抓、头部以外损伤、不清洁的脐带结扎、预防接种和慢性小腿溃疡均可能导致此病。致病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常表现为局部水肿性红斑,伴疼痛,可以出现高热、局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出现皮肤溃疡或者是擦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护理好,不然的话是会引起丹毒的发生的。二.什么是蜂窝组织炎?蜂窝组织炎一般为单侧发病,好发于四肢、颜面、外阴、肛周等部。初期时,患处具有弥漫性浸润性斑块并呈显著性凹陷性水肿,可迅速向四周扩散。疼痛明显,伴有寒战、高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水疱或深在性脓肿,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甚至发生败血症。慢性蜂窝织炎又称为硬化性蜂窝织炎,常呈板样硬化、色素沉着或潮红,疼痛不明显,可见皮肤硬化菱缩改变,类似于硬皮病,好发于小腿远端及踝上部。如损害反复发作,称为复发性蜂窝织炎,常在唇部或颊部等处间歇性发作,略红,几天可消退。眶内蜂窝织炎、腹壁蜂窝织炎(病态肥胖个体)、颊部蜂窝织炎(肺炎链球菌感染以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及肛周蜂窝织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罕见情况下,累及面部中间1/3(即眼和鼻的周围区域)的感染可能会并发脓毒性海绵窦血栓形成。三.蜂窝织炎与丹毒的鉴别要点如下:丹毒与蜂窝织炎的不同1.蜂窝织炎发生于较深层的真皮和皮下脂肪。丹毒发生于真皮浅层和浅淋巴管。2.蜂窝织炎患者的病程通常进展更慢,发生局部症状需历经数日。丹毒患者通常具有急性发作的症状和全身性表现,包括发热、寒战、严重不适及头痛;数分钟至数小时即可出现局部炎性症状和体征。3.蜂窝织炎可伴或不伴化脓。丹毒为非化脓性病变。4.蜂窝织炎皮损呈现弥漫性浸润性斑块,皮损边缘不明显。丹毒患者的皮损界限分明。丹毒的典型表现是面部受累呈“蝴蝶状”。四.蜂窝织炎/丹毒需要实验室检查么?(一)实验室检查对于无共存疾病和并发症的单纯性蜂窝织炎的典型病例,不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培养,皮肤穿刺抽吸物或皮肤活组织检查的培养都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有以下特点的患者推荐进行血培养和对皮肤穿刺、活组织、拭子进行培养及显微镜检查:1.严重的局部感染(如,泛发性蜂窝织炎);2.感染的全身性征象(如,发热);3.反复或多发性脓肿史;4.初始抗生素治疗失败;5.年龄过大或过小(小婴儿或老年人);6.有基础共存疾病,包括淋巴水肿、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缺陷、脾切除和糖尿病;7.特殊暴露(动物咬伤、水相关损伤);8.具有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性治疗的指征;9.金黄色葡萄球菌易感性的社区模式未知或正在迅速发生改变。(二)影像学检查1.超声病灶局部组织结构紊乱,中心部呈不均匀中低回声影,周围组织水肿明品,边界不清。2.X线片口底、颌下、颈部蜂窝织炎蔓延引起纵隔脓肿时,可见纵隔增宽的高密度影像。3.CT检查可见周围组织水肿,中心部液化。捻发性蜂窝织炎可见有不同程度的皮下积气及深部软组织气肿。纵隔脓肿时,可见纵隔增宽的高密度影像。五.治疗丹毒和急性蜂窝织炎的治疗方案类似。治疗原则:首先治因、然后对症;轻度口服抗菌药物中/重度静脉用抗菌药物、化脓切开引流、优质护理。治疗诱因:寻找诱因,如溃疡、伤口、足癣、淋巴水肿等积极对因治疗。发热、头疼对症治疗:可选择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1)轻度感染的治疗对于轻度感染可以口服抗菌药物,但需注意,抗菌药物都是处方药,需要凭医师处方购买,滥用很容易造成细菌耐药。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准确的剂量、给药间隔、疗程至关重要。首选青霉素,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可恢复正常,疗程10~14天。青霉素过敏,头孢菌素不过敏的患者,可口服头孢呋辛等;如果头孢菌素类过敏,可口服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多西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等。一般疗程为5天,也可适当延长。2)中度感染的治疗中度感染需要静脉用药,可选择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克林霉素等,一般疗程为5天,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3)重度感染的治疗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用药,根据检查结果,存在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可选择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达托霉素等。疗程根据严重程度可延长至1-2周。4)局部治疗皮损表面可外用各种抗菌药物。可用硫酸镁或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并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加压治疗可减轻淋巴水肿,有助于预防复发。可辅以物理疗法,如窄波紫外线照射等。感染早期可用50%硫酸镁湿敷,每次外敷15分钟左右,可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如患处破溃流脓,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外科清创。5)手术治疗:丹毒一般无需手术治疗。当蜂窝织炎导致脓肿形成时,需要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一旦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对于口底及颌下的蜂窝织炎,经短期积极抗感染治疗无效时,应及早切开减压,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造成窒息。手指部的蜂窝织炎,亦应早期切开减压,防止指骨坏死。对于捻发性蜂窝织炎,应作广泛切开引流,切除坏死组织,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若有大量皮下组织坏死时,待坏死组织脱落后可植皮以促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