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功能性消化不良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什么病?功能性胃病怎么治疗?很多患者觉得自己胃病挺严重的,看完消化科,发现诊断写着“功能性消化不良”,这是个什么病?我们先理解什么是“消化不良”,上腹部疼痛、饱胀,烧灼,恶心,呕吐,反流,这些症状统称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就是说出现了上述消化不良的症状,但病因不是器质性的,而是功能性的。什么是器质性疾病?就是某个器官有病,或者是全身出了毛病导致症状,比如肝炎、消化道肿瘤引起的恶心呕吐、吃不下饭,就是器质性疾病,再比如发烧引起了恶心呕吐的症状,也是器质性疾病。而功能性疾病,就是虽然有各种不舒服症状,但是各项医学检查都查不出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异常,就是功能性疾病。做功能性疾病的诊断需要谨慎,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以免耽误了器质性疾病的治疗。但是对于消化不良症状来说,功能性疾病还是很常见的。对于新出现的消化不良症状,除外同时伴有黑便,贫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以后,大部分都是功能性疾病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总得来说是大脑和消化系统互动的异常,导致胃动力不好、胃的容受性差、胃敏感等情况。胃动力不好就是往下输送食物的速度过快或过慢,胃的容受性差就是吃几口就饱了,而胃敏感就是对于正常的胃酸和温度也无法耐受,出现不舒服的症状。一些患者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但是,如果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按照最新的定义,已不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而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不良。另外就是精神神经因素导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比较多见,有些患者是压力过大,或者遭遇了一些负面的事件;也有些患者是自身性格比较敏感,想得过多,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导致的。如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一些情绪、压力问题,这类患者往往非常难治,因为存在着情绪不良导致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又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的恶性循环。患者往往反复就医,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总在纠结为什么看了这么多次病,吃了这么多药为什么还不好?从而陷入恐癌或者是疑病的陷阱。最后,饮食不当也会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如吃得太凉,喝碳酸饮料,吃薯类过多,饥一顿饱一顿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有一些遗传倾向,有些患者说家里人胃都不好,就是这种情况,但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本身并不是一种遗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有一些遗传倾向,有些患者说家里人胃都不好,就是这种情况,但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本身并不是一种遗传病。有些患者病史已经长达数年,反复检查没有器质性疾病,比较容易诊断。如果是新出现的消化不良症状,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患者,或伴随报警症状,需要警惕癌症,需要做各种相关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消化不良症状是否功能性疾病,和症状的严重程度没有关系,所以不要自认为症状不重,就自己判断为功能性疾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是病吗?怎么治?有些人可能觉得功能性疾病又不是“真的”有病,不需要治疗,其实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功能性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一点也不次于器质性疾病。有些患友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食量减少,时间长了出现了体重下降,自己怀疑癌症,心理压力极大,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发作时,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进而还影响到家庭关系和社会功能,影响出勤率。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治疗呢?对症治疗——有什么症状,就吃针对这个症状的药。基于症状的不同,可以把功能性疾病分为两个类型,一个类型叫上腹痛综合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烧灼或嘈杂感就是觉得胃不舒服的感觉。上腹痛综合征往往和胃酸有关,需要用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或中和胃酸的药。另一个类型叫做餐后不适综合征,以餐后饱胀,早饱(明明很饿,吃几口就饱了)为主,或者伴有恶心呕吐。对于餐后不适综合征,往往是胃动力比较弱,治疗需要用一些促进胃动力的药物。有时候光用胃动力药还不能解决问题,可以加用一些消化酶帮助消化。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可能需要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杀菌治疗。最后,消化不良的治疗药物中,还有一类重要的药物就是中药,祖国医学重在调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也是重在调理,所以中药对消化性功能不良的治疗效果是很好的。比如常用的气滞胃痛颗粒,我们进行过临床试验的对比,和服用安慰剂相比,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对于上腹痛综合征和餐后不适综合征都有较好的效果。同时气滞胃痛颗粒还有个很好的优点,它可以同时调节情绪心理的问题。伴有情绪心理问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需要放下心理负担,治疗才能有效,但是放下心理负担并不容易。通常我们建议此类患者多进行一些社交、娱乐活动,多运动来缓解心理压力。但是有时也需要精神心理科的专业治疗才能让患者放下心理负担,啥时候需要看精神心理科呢?如果是消化科的药效果都不好的话,就需要吃一些精神科的药物。所以气滞胃痛颗粒这种能同时调节患者情绪和心理的药物非常实用,通过有效减轻症状,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纠正心理-症状的恶性循环。
肠道菌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常表现为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不适症状,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肠道和大脑之间的无序沟通从而导致胃肠道运动障碍有关,也有研究发现可能与胃肠道微生态失调、对机械和化学刺激的内脏超敏反应有关。临床上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促胃肠动力、抑酸治疗、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治等等,但是疗效不尽人意。因为肠道菌群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如黏膜免疫,胃肠道运动和分泌,肠道屏障完整性和脑-肠轴功能),所以研究者们将重点转移到了肠道微生态调节上。目前已有研究报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可能与十二指肠菌群紊乱有关,具体表现为菌群过度生长、菌群多样性下降,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受损等。另外,还有研究者发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液中菌群的改变。相比健康志愿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液中拟杆菌与变形杆菌的比例增加,而酸杆菌不存在。因此,对胃肠道菌群的调节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有效手段。抗生素和益生菌的治疗均可以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肠道菌群,并减轻胃肠道症状。抗生素利福昔明的使用可以充分缓解受试者的嗳气和餐后饱胀,作用机制可能与利福昔明减少细菌毒力因子的表达、抑制细菌粘附和改善粘膜炎症有关。研究还发现,患者每天摄入含有加氏乳杆菌(一种益生菌)的酸奶连续12周后,可以减轻胃部不适症状,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感;益生菌酪酸梭菌也可以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将其制成活菌制剂和多种胃蛋白酶制剂、中成药等联用具有可观的促消化疗效。然而目前研究者们对胃和十二指肠的菌群了解较少,有关菌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参与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明确因此基于调节胃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仍有待开发。参考文献:Ford,A.C.,etal.,Functionaldyspepsia.Lancet,2020.396(10263):p.1689-1702.Simrén,M.,etal.,Intestinalmicrobiotainfunctionalboweldisorders:aRomefoundationreport.Gut,2013.62(1):p.159.Igarashi,M.,etal.,Alterationinthegastricmicrobiotaanditsrestorationbyprobioticsinpatientswithfunctionaldyspepsia.BMJOpenGastroenterol,2017.4(1):p.e000144.Tan,V.P.Y.,etal.,Randomisedclinicaltrial:rifaximinversusplaceboforthetreatmentoffunctionaldyspepsia.AlimentaryPharmacology&Therapeutics,2017.45(6):p.767-776.DuPont,H.L.,Reviewarticle:theantimicrobialeffectsofrifaximinonthegutmicrobiota.AlimentPharmacolTher,2016.43Suppl1:p.3-10.?Ohtsu,T.,etal.,TheAmelioratingEffectofLactobacillusgasseriOLL2716onFunctionalDyspepsiainHelicobacterpylori-UninfectedIndividuals:ARandomizedControlledStudy.Digestion,2017.96(2):p.92-102.张孟徐,李春伟,and许松涛,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对患儿消化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影响.广东医学,2021.42(10):p.1228-1231.严海燕,李小芹,and秦凌云,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1):p.2351-2355.
肠胃动力不足是怎么引起的?肠胃动力不足是这样引起的: 1、胃肠道分泌功能紊乱:机体中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减少时,会反射性地抑制胃肠道肌肉的收缩和蠕动,从而产生胃肠道动力障碍。 2、功能性胃肠病: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及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是胃肠动力不足的常见病因。 3、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速度减慢,引起了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因为人的近端胃容纳及贮存食物的功能下降,不能在进食后正常舒张,引起胃动力不足。 4、进食不当:暴饮暴食,饮食过量,使胃肠道的负荷超过常态,胃肠道肌肉蠕动力量不足。 5、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过度会使幽门括约肌松弛,造成胆汁反流,饮酒使胃黏膜受损,也会引起胃动力障碍。 6、胃肠道的血运障碍、肠系膜病变、腹腔炎症刺激、病理性神经反射刺激、手术的机械刺激等是引起胃肠动力不足的重要病理性因素。 7、生理性衰退:随着年龄增长,结直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Cajal间质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结直肠推进及蠕动减弱,导致结直肠动力不足。 8、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钾血症、帕金森、系统性硬化症等均能通过影响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或是直接累及胃肠道引起胃肠动力不足。 9、药物:解痉药、抗抑郁药等因药物滥用或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胃肠动力不足也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