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肝癌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肝癌如何早期发现?这对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癌的恶化性极高,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错过了早期发现的机会,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大于5cm就基本错过手术治疗的机会,据研究,从肝癌细胞在肝内出现,之后不断分裂、增生,直到肝脏里有小于5厘米的单个癌肿团块,约10个月的时间,而癌肿继续增大,超过肝脏的一个叶以上,又需要9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一阶段,病人才会出现症状,所以早期发现肝癌尽管十分困难,但十分重要。血液指标:反映肝癌的指标有肿瘤标记物,如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时间;超声:超声往往可发现肝脏有结节状改变,有可能是非典型增生或者肝脏肿瘤;影像检查:如核磁、CT,对于小结节,2cm以内的小结节,发现时应进一步核磁检查,分辨率更高;01.发现肝脏区疼痛?????如果在肝脏上发生肿瘤以后,肿瘤会影响到肝脏功能并压迫到正常肝细胞,使肝细胞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患者就会发现肝脏区不舒服,有疼痛的感觉。02.有消化道出血症状??当肝癌细胞在肝脏静脉附近增生,引起肝脏静脉压力增高,影响到胃底静脉曲张时,会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大便早晚不规律、消化不好、胃口变差,严重时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03.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因为肝脏内肿瘤细胞坏死以后,释放致热原进入了血液循环;同时由于肿瘤患者大多抵抗力低下,容易同时发生炎症感染等情况,会伴有全身发热等表现。04.有全身消瘦无力的表现??由于肿瘤细胞在肝脏内繁殖扩散,影响到了消化系统的功能,造成营养吸收障碍和新陈代谢障碍;营养吸收不足就表现为全身消瘦和无力。05.有不明原因的下肢水肿因为肝脏肿瘤组织压迫到了肝脏静脉系统,或者肿瘤组织成为静脉中的栓子,使下肢的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就会引起下肢的水肿。
原发性肝癌转化切除病例连载9—CNLC Ib期降期术后无瘤生存近年来,随着系统治疗方案在肝癌领域探索的逐步深入,靶向联合免疫药物的治疗方案已成为晚期肝癌一线治疗的重要模式之一。基于此,靶免联合方案在肝癌围术期治疗领域的探索同样如火如荼地开展,但目前尚未有大型III期研究取得成果并为临床实践提供高级别循证证据,表明肝癌围术期治疗领域尚存较大空白亟待填补。本期将为大家分享“双艾”组合用于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经典案例。病例一般情况介绍病历资料:患者男,36岁。主诉:体检发现肝占位两周。首次入院时间:2022年11月05日。现病史:患者2022年10月22日因“腹痛”就诊当地医院,查CT提示肝内占位;进一步检查上腹部增强MRI:肝右前叶占位,8.55.8?cm,考虑恶性肿瘤。2022-10-28在上海某医院查血提示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2537.0?mAU/mL?;甲胎蛋白(AFP)2.10ng/mL;癌胚抗原(CEA)6.04?g/L;CA19910.1;上腹部增强MRI:肝右前叶占位,首先考虑肝恶性肿瘤。否认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黄疸,无尿急、尿频及肉眼血尿,无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等不适。患者病程中,精神、食纳及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既往史: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一周前开始口服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辅助检查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胸部CT:两肺上叶微小炎性结节,随访。心脏超声: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超声弹性成像:显示肝右叶实质的弹性硬度测值平均为9.9kPa。下肢静脉彩超: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腹部MRI:肝右叶恶性肿瘤可能大(病灶大小约8.36.2cm);病灶位于肝右前叶VIII段,肿瘤紧贴Glisson系统VIII段腹侧支及背侧支。结合患者腹痛表现,局部肝包膜及膈肌侵犯可能大。双肾小囊肿。腹盆腔CT:肝右叶占位,肝细胞癌机会大,门脉右支部分远端分支受压推移,建议MRI增强检查;门-腔静脉间隙及腹膜后稍大淋巴结;胆囊底部腺肌症机会大。盆腔CT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1.?原发性肝癌CNLCIb期,肝功能ChildA级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考量该患者确诊原发性肝癌,首选手术切除,综合考虑患者具有切除术后复发高危因素,包括肿瘤大于5cm、病灶侵犯肝包膜、可能合并微血管癌栓。遂采取阿帕替尼+卡瑞利珠单抗(“双艾”)治疗2周期后手术,再用“双艾”辅助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治疗经过12022-11-26、2022-12-09阿帕替尼250mgpoqd+卡瑞利珠单抗200mgivgtt,共2周期。治疗过程中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疗效评价1疗2周期治疗后复查:根据RECIST1.1标准,评效疾病稳定(SD),病灶出现部分坏死,表现为动脉期强化减弱;静脉期减退更为明显。治疗经过22023年1月5日,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特殊肝段(VIII段))+胆囊切除+膈肌修补+广泛肠粘连松解术。术中探查:腹腔无腹水,肝脏轻度硬化,肝脏周围粘连,肝右叶VIII段巨大肿瘤一枚,大小9.587cm,肿瘤与膈肌粘连,胆囊底部腺肌症形成,肝门淋巴结无肿大,门脉主干及分支无栓子。胃、肠、脾等腹腔其他器官未见异常。术后病理:1.(治疗后,肝VIII段)肝细胞癌,II级,伴大片出血坏死,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反应,符合治疗后改变,残留癌组织约占原瘤床30%;2.肝切缘未见癌累及;3.周围肝组织未见结节性肝硬化(G2S2)。免疫组化(N23-000412):?23S000476-004:AFP(-);ARG1(+);?ARID1α(+);?CD34(血窦丰富);CD56(-);CK19(-);CK7(-);GPC3(+);GS(弥漫+);Hepa(+);Ki-67(40%阳性);P53{D07}(-,突变型):S-100P(-)。特殊染色:23S000476-007:网染(网状纤维稍增生)。维持治疗及随访患者术后恢复可,术后一月复查上腹部增强MRI提示肝内无复发转移,疗效评价(RECIST?1.1标准):完全缓解(CR)。术后继续“双艾”辅助治疗,至末次随访2023年12月22日(术后一年),患者无复发迹象。疗效评价:无瘤生存(NED)。治疗期间肿瘤标志物变化AFP变化:PIVKA-II变化:诊疗历程病例小结本例患者因腹痛、发现肝占位两周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原发性肝癌(CNLCIb期ChildA级),综合评估患者具有切除术后复发高危因素,遂采用“双艾新辅助治疗+手术+双艾辅助治疗”围术期综合管理方案。新辅助2周期后,病灶出现部分坏死,疗效评价SD,后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特殊肝段切除(VIII段))+胆囊切除+膈肌修补+广泛肠粘连松解术。术后患者恢复可,辅助治疗阶段继续采用“双艾”方案,期间多次复查提示肝内无复发转移,评效CR,用药期间安全性良好,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患者获益十分显著。借鉴与思考1、临床上,肝癌患者的手术治疗面临着可切除患者比例低和术后复发率高等困难。基于此现状,选择快速起效、疗效显著、安全耐受的围术期方案则至关重要。2、以“双艾”组合应用于肝癌围手术期治疗,有望实现缩瘤、降期、提高R0手术切除率及降低术后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对于可手术肝癌患者的结局改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