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肠炎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如何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AcuteRadiationEnteritis,ARE)是放射治疗过程中一种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在进行骨盆、腹部或其他相关区域的放疗时。虽然此类并发症大多会在放疗结束几周后自然消退,但有时也可能导致持久且严重的健康问题。这篇综述将探讨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现行治疗方法。症状管理对于轻度至中度的急性放射性肠炎,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对症状进行管理。对于腹泻和腹部不适,通常会推荐抗腹泻药物如易蒙停以及温和的饮食。对于更严重的症状,可能需要抗生素来预防二次感染。改变放疗方案如果可能,医生可能会调整放射治疗的方案,以减少对肠道的损伤。这可能包括改变辐射剂量、调整辐射区域或采用其他放疗技术,如肿瘤定向治疗或强度调制放射治疗(IMRT)。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类固醇药物可能有助于减轻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炎症反应。其他研究还在探讨使用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来加速肠道修复。然而,这些方法的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验证。支持性治疗对于严重的急性放射性肠炎,可能需要支持性治疗,如输液,以防止脱水。营养支持也可能是必要的,包括全肠内营养或全静脉营养。结论虽然急性放射性肠炎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但有多种现行策略可用于管理和治疗这种并发症。更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改进当前的治疗方法,并可能开发出新的治疗策略,以减少放射疗法对肠道的潜在损害。总之,应该力争通过综合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使用药物、调整放疗方案和进行支持性护理来管理急性放射性肠炎,并且应密切监测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并发症。
缺血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是由于结肠缺血导致的一种疾病,是某一段结肠组织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该肠段供血不足,致使该段肠壁损伤或坏死。其主要症状为腹痛、血便、腹泻。70%~100%的患者有腹痛症状,腹痛的特点为突发性腹部绞痛。70%病例首发症状为血便或腹泻,少数患者首发症状为呕吐、头晕或里急后重。一般患者左上腹痛出现的时间多在饭后,可以自行缓解。但有些患者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以后可出现鲜血便,并伴有腹泻。其原因可能是,餐后人体大量血液集中于上消化道,造成原已供血不足的结肠血液更为减少或绝对供血不足,产生结肠黏膜急性缺血性坏死溃疡而出现便血。本病作结肠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和作出诊断。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发生单发、直线型浅且较长的溃疡,溃疡处常有正常黏膜。本病轻的经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一、缺血性肠炎常见的病因有:1、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冠心病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2、使用利尿剂使内脏血流量降低。3、长期便秘或肠管持续痉挛导致肠内压增高。4、服用某些血管活性药导致肠系膜小动脉收缩。5、一些血管性疾病,如血栓性脉管炎、结缔组织病,弥漫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二、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性腹痛、腹泻和便血三联征。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三、检查诊断1、X线钡灌肠检查:在急性期最有意义的征象是指压征及粘膜粗糙,不规则,肠管局限性痉挛,结肠袋消失。2、选择性血管造影:能判断动脉狭窄部位、范围及程度。3、纤维结肠镜出血坏死型不宜施行。四、缺血性肠炎的治疗缺血性肠炎的治疗应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如心功能正常时则尽可能撤去造成肠系膜血管收缩的药物如洋地黄和血管加压素。对于无明确药物使用禁忌的中老年患者可给予复方丹参片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对于已发生严重的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针对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予以解痉止痛、减少肠蠕动、止吐等对症治疗。多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后可以很快好转,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病情恶化而发生肠坏死,此时应进行急诊手术,及早切除坏死肠断。五、缺血性肠炎的饮食注意事项:1、食物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少吃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和水果。2、慢性结肠炎的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可酌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的食物。3、适当控制脂肪摄入。4、少吃吃产气食物。防止肠内气体充盈而发生急性肠扩张或溃疡穿孔等并发症。5、忌生冷瓜果。6、忌食牛奶、海鲜及润肠通便食物,减少结肠过敏导致的腹泻加重病情。7、可酌情中药调理。根据中医的整体观,进行辨证论治,综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