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市妇幼保健院

公立二级妇幼保健院

推荐专家

花斑癣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花斑糠疹名汗斑,常常细心去分辨!?炎炎夏季,是各种皮肤病的高发季节。有的人发现前胸后背长了许多各色斑疹:有红色、棕黄色、褐色、灰色或白色,形同“豹斑”,开始没当回事,后来越长越多,身边的朋友说这是“汗斑”,那么,什么是“汗斑”?长了“汗斑”又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汗斑”。??一、什么是汗斑?汗斑,医学上又称为花斑糠疹或者花斑癣,是由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浅表真菌病。???青壮年男性。好发于胸部,背部,上臂,腋下等皮脂腺丰富部位,有时也波及面部毛孔为中心、界限清楚的点状淡红色斑疹,可增大为豌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或类圆形。色逐渐转深,转成淡棕色,皮损色淡,可转为色素脱失,覆以糠秕样鳞屑。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程慢性,冬轻夏重,不治疗可持续多年。特征:①以毛孔为中心????????②境界清楚、点状/片状斑疹????????③淡白色、淡红色、褐色等???????④指甲大小、圆形或不规则形片状??????⑤表面覆盖糠秕状鳞屑???????⑥轻度瘙痒???????⑦色素减退斑:球形马拉色菌→产生二羧酸→抑制酪氨酸酶?二、引起汗斑的原因??1.环境因素:高温、高湿的环境是致病的主要因素。2.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易感性。3.疾病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多种疾病可导致。4.药物作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导致免疫失调,容易感染。5.多脂多汗6.其他:穿不透气的衣服等。?三、汗斑长什么样?汗斑初起皮疹为围绕毛孔或汗孔圆形斑疹,以后逐渐变大,边缘清楚,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状,甚至波及整个前胸后背,皮疹周围可有新的皮疹出现。表面有少量糠秕样鳞屑,皮疹早期呈淡红或黄棕色,稳定期可以呈现灰色、褐色,时间较久可呈淡白色,有时多种颜色共存。??四、哪些检查可以辅助确诊汗斑?1.???真菌镜检:皮屑直接镜检可见马拉色菌的菌丝及孢子。?美兰染色特征:香蕉型菌丝(红箭头);成簇分布,葡萄状(圈内)芽球形孢子?2.???伍德灯检查:可见棕黄色或淡褐色荧光。??3.电镜??4..皮肤镜?5.病理:PAS/GMS染色可见角质层中大量孢子、菌丝??五、汗斑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本病常常需要与白癜风、单纯糠疹、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等病相鉴别:1,白癜风:◆皮疹为分散、界限清楚的色素脱失斑,白斑明显,表面光滑无鳞屑或萎缩,部分边缘绕以色素加深带,无痒感,也无出汗过多后加重史等。◆伍德灯检查皮疹呈亮白色。真菌镜检呈阴性。?2.玫瑰糠疹:◆玫瑰糠疹初起有母斑,迅即波及全身,为红色椭圆形斑,中央有糠秕状鳞屑,其红斑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检查真菌提示:阴性3.单纯糠疹:◆单纯糠疹俗称虫斑。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亦可发生于青壮年。◆春季多见,色素减退呈圆形、卵圆形,境界清楚,边缘高起,覆以小鳞屑,无任何症状为特点。早期为淡红色,不久变为淡白色。真菌镜检及伍德灯检查均为阴性。?4.红癣:呈红色,随后变成褐色或棕红色,表面可伴有糠秕样鳞屑。?易受摩擦部位可引起瘙痒及苔藓样变,皮损境界清楚、边缘不规则的斑片。皱褶部位的皮肤。?5.脂溢性皮炎:在皮脂溢出基础上发生油腻性鳞屑性黄红色斑片,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6.贫血痣:血管发育缺陷,马歇尔-怀特综合征?六、如何防治汗斑?本病易复发,因此治疗要彻底,达到根治的目的。日常生活中应保持皮肤干燥,出汗后及时擦干,勤洗澡、勤换衣服,内衣应煮沸消毒,以防止再感染。1.局部治疗抗真菌制剂外用,如联苯苄唑、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或特比萘芬乳膏等。二硫化硒洗剂或酮康唑香波洗浴。比如①?2%酮康唑洗剂?+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外擦:qd???????②1%环吡酮胺,qd/bid???????③吡硫翁锌气雾剂,bid/tid?2.系统治疗:皮疹面积大、单纯外用效果不佳或长期反复发作者,请至医院就诊,由医生开具处方口服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等。伊曲康唑:200mg/d,1-2周,餐后牛奶服药。?七.为什么汗斑易反复?浅表真菌性皮肤病往往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染而散播。若患者曾使用过如毛巾、床单、枕席、衣物等物品都可能沾染上数量不少的马拉色菌,这些携带着具有传染活性的物品若不加以妥当消毒处理,在第二年仍可感染接触了这些物品的人。未听取医生医嘱,擅自停药或未巩固治疗,也易反复。?八.汗斑夏发冬隐如何防?1、衣服尽量穿纯棉或麻的质料,保持吸汗透气。2、应尽量保持皮肤干燥,防止过度出汗,出汗后及时擦干。3、注意卫生、饮食习惯,常洗浴、勤换内衣。4、被单、毛巾与衣服等日用品应定期漂洗消毒。5、平时易出汗的人群,应及时注意洗澡,保证皮肤清洁。??如果您身体经常出汗,出现类似皮疹,请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做真菌镜检,能够快速确诊、合理治疗,让您尽快解决“汗斑”的烦恼。??
汗斑/花斑癣/花斑糠疹汗斑的医学名称为花斑癣或花斑糠疹(pityriasisversicolor)。花斑癣是由马拉色菌(一种嗜脂性酵母菌)侵犯皮肤表皮角质层而引起的浅表真菌感染。下面是一个出现上胸部、背部和肩部多发非瘙痒性色素沉着斑4周的12岁男孩。这些皮损出现的时间是在男孩经常运动、大量出汗的夏季。近期男孩无旅行或宠物接触史,其他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无类似的皮肤表现。医生经检查发现,男孩的多发色素沉着斑见于皮脂腺丰富的上胸部、背部和肩部,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0.5~2.0cm,边界清晰。结合男孩夏日发病、出汗较多的病史,医生怀疑花斑癣,但直接观察这些皮损表面并未覆以明显的糠秕状鳞屑,因此并非十分典型的花斑癣形态。此时,医生选择了背部其中一个几乎无鳞屑的色素沉着斑,将两只手指以180°牵拉皮肤,然后松开手指,此时皮损呈现出明显鳞屑,即诱发性鳞屑征(evokedscalesign)阳性,由此证实诊断为花斑癣。花斑癣非常常见,温暖潮湿的地区更为常见,在热带国家中花斑癣的患病率高达40%~50%,而在瑞典等寒冷地区的患病率则低至0.5%。花斑癣最常见于青少年和青年人。花斑癣的病因是马拉色菌感染,后者也称为糠秕孢子菌,这是一种正常定植于皮肤的嗜脂性酵母菌(真菌)。皮肤中的皮脂腺通过毛囊释放出油脂,这为马拉色菌的生存周期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生活在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出汗过多或者免疫功能低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儿童,皮肤马拉色菌容易过度繁殖而导致花斑癣。怀孕、油性皮肤和应用油性乳液和面霜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花斑癣。新生儿皮肤中马拉色菌的定植始于出生后数日,并在出生后数周内逐渐增加。因此,花斑癣很少见于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罕见,发病多呈非典型特征。与新生儿马拉色菌感染风险相关的因素包括遗传、胎龄、出生体重、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全肠外营养、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恒温箱中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花斑癣的特征:马拉色菌会根据自身的营养需求来「择木而栖」,因此花斑癣多见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包括胸背部、面颈部、上臂、腋窝等。与成人相比,儿童面部更常受累。由于阴囊等会阴部区域的温度和湿度较高,不太利于马拉色菌生长,因此该区域的花斑癣相对少见。花斑癣的皮损初起时是以毛孔为中心的点状斑疹,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可能逐渐增大至指甲盖大小,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片状或网状,表面覆以糠秕状鳞屑。在肤色白皙的人群中,花斑癣的颜色呈浅粉色到深棕色的色素沉着斑,而在深色皮肤的人群中则多呈色素减退斑。颜色变异形式还包括红色、黑色和白色。花斑癣常为慢性病程,且有冬季轻、夏季重的季节规律。当夏季来临时,由于周围未受累区域被晒黑,花斑癣区域的颜色反而显得更浅。一些儿童可能同时存在色素沉着斑和色素减退斑。除了色泽变异,花斑癣还可能在皮损分布上呈现“花样十足”的不典型特征。Maro?as-JiménezL等报道的一例案例中,5个月来一个13岁女孩的右侧协腹部出现多发卵圆形、界限清晰的米黄色或黄褐色斑块,呈带状分布,伴轻度鳞屑,女孩并无症状,后续被证实为花斑癣。花斑癣通常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部分儿童可能出现轻度瘙痒。尽管花斑癣是一种皮肤真菌感染,一个家庭中亦可能有多个成员发病,但马拉色菌属于皮肤正常菌群,因此花斑癣并无传染性。花斑癣的诊断:花斑癣可以根据典型皮损进行临床诊断。然而,有时单靠肉眼观察皮损,难以区分花斑癣与其他皮肤病,此时可通过皮肤镜、伍德灯(呈黄褐色荧光)或实验室检查来协助诊断。鉴于花斑癣是一种鳞屑性皮肤病,可以通过刮除皮屑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或进行其他真菌学检查(真菌培养)来明确诊断。显微镜下由菌丝和芽孢构成的“意大利面和肉球”(spaghettiandmeatballs)外观是诊断花斑癣的特异性表现。例如,以下是一个3个月来面颊、颈部、上背和胸部出现多发色素减退斑的8月龄女婴,后续取皮屑经KOH湿片显微镜检查后,发现菌丝和芽胞形成典型“意大利面和肉球”外观,因此证实诊断为花斑癣。然而,在缺乏相关检查材料和设备的情况下,诱发性鳞屑征无疑是一种简单且非常有用的检查方法。有研究显示,对出现诱发性鳞屑征的皮损进行显微镜检查时,均可见典型的“意大利面和肉球”外观。因此,诱发性鳞屑征是花斑癣的特异性体征,不仅有助于明确花斑癣的诊断,也有利于与其他色素异常性皮肤病相鉴别,例如体癣、白癜风、融合性网状乳头状瘤病等容易与花斑癣混淆的皮肤病缺乏这种具有诊断意义的标志。诱发性鳞屑征是用拇指和食指(或双手食指)牵拉皮肤后,原本鳞屑不明显的受累区域出现白色鳞屑,松手后鳞屑依然清晰可见。出现该体征的原因在于,马拉色菌的菌丝可产生能够破坏角质层的角蛋白酶,当活动期皮损被牵拉时,被破坏的角质层松弛而形成肉眼可见的鳞屑。临床上,医生也可能借助器械来检查诱发性鳞屑征,即借助15号柳叶刀刀片或者载玻片来刮擦皮损,以产生局限于病灶的白色鳞屑。但应注意的是,该方法需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以防儿童皮肤割伤。花斑癣的防治策略: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是预防花斑癣的一般措施,包括勤洗澡、勤换衣物,避免过度日晒,减少使用油性护肤品。花斑癣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局部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物。其中,局部用药是一线治疗方法,包括外用非特异性(如二硫化硒洗剂)和特异性(如克霉唑霜)抗真菌药物。对于局部用药效果不佳、病变严重、范围广泛或顽固性的病例,则可考虑系统用药(口服伊曲康唑)。花斑癣通常不会遗留永久性瘢痕或色素改变。但即使皮肤真菌被根除,花斑癣的色素改变可能需要数周至数月才能消退。有些患儿或家长可能会认为治疗失败,因此花斑癣的治疗需要耐心。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经过有效治疗,许多儿童花斑癣常进入慢性病程或复发。发病2年内的花斑癣的复发率在<60%~90%之间。这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过程可能持续数周甚至长达30年,尤其是在温暖、潮湿的地区,其持续时间更长[2]。因此,为了预防复发,儿童还可能需要维持治疗或局部外用预防药物(如使用二硫化硒洗剂)。综上所述,花斑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浅部真菌(马拉色菌)感染,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夏日出汗较多者高发。多发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的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伴表面糠秕状鳞屑是花斑癣的典型特征,皮损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片状或网状。对于表面鳞屑不明显的皮损,诱发性鳞屑征有利于明确花斑癣的诊断,这是花斑癣的一种特异性体征,与显微镜下典型的“意大利面和肉球”外观相关。去除诱因、局部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物是治疗花斑癣的主要方法,但其色素改变可能持续长达数月才能消退。即使经过有效治疗,花斑癣也常呈慢性、反复发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