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皮肤念珠菌病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皮肤念珠菌病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转载】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侵袭性念珠菌病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患病率为2.1~21/100 000,病死率为40%~60%。侵袭性念珠菌病以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最为常见,白念珠菌占65%~70%。我国ICU患者调查结果显示,ICU侵袭性念珠菌发病率为0.32%,白念为主,占41.8%,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分别占23.8%,17.6%和12.3%)。抗真菌药物治疗基本原则首先尽可能寻找和明确感染部位,开展相关检查以期获得微生物学证据,明确致病菌后可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患者情况以及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其次,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在未明确病原菌前可以给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明确病菌后可根据治疗疗效和药敏结果调整给药方案。念珠菌治疗细则念珠菌血症未获得药敏试验结果时,首选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高等级,强推荐),对于病情相对不重、没有唑类抗真菌药物暴露史,并且对唑类耐药可能性小的患者,可选用氟康唑(高等级,强推荐)。一旦获得菌种和药敏试验结果,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敏感菌株推荐首选棘白菌素,尤其是光滑念珠菌感染,其次可以选氟康唑或伏立康唑(高等级,强推荐)。在初始治疗病情稳定、血培养转阴5~7 d后(初始治疗10 d以上),可采用降阶梯治疗策略(中等级,强推荐),即改用静脉或口服唑类药物治疗。播散性念珠菌病无论急性还是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推荐的治疗分为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对于急性播散性念珠菌病,可首选棘白菌素单用或联用氟咆嘧啶用于初始治疗,也可选用两性霉素B或其脂质体。多选用氟康唑或伏立康唑用于恢复期的维持治疗。对于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首选棘白菌素类药物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低等级,强推荐);对于病情较轻且为氟康唑敏感菌株,也可采用氟康唑(400~800 mg/d)治疗(低等级,强推荐)用于初始治疗。治疗数周病情稳定后,推荐长期口服氟康唑400~800 mg/d(6~12 mg·kg-1·d-1)治疗(低等级,强推荐)用于维持治疗。伏立康唑作为备选药物,主要用于对氟康唑天然耐药的克柔念珠菌病。腹腔念珠菌病它的治疗原则包括尽早抗真菌治疗和局部感染灶的紧急处理(高等级,强推荐)。抗真菌药物治疗策略与念珠菌血症的相同,根据菌种和当地念珠菌耐药情况选择药物(中等级,强推荐)。疗程取决于临床疗效和感染源控制状况,通常目标治疗疗程至少10~14 d(低等级,强推荐)。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该感染有多种治疗方案。目前推荐两性霉素B(0.5~0.7 mg·kg-1·d-1)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单用或联合氟胞嘧啶治疗(中等级,强推荐)。氟康唑单用或与氟咆嘧啶联合可以作为次选方案。其次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可用于补救治疗。黏膜念珠菌病口咽部念珠菌病 轻症患者1%~4%碳酸氢钠溶液、0.2%氯己定溶液含漱,制霉菌素悬液(10万单位/ml)每日4次,每次4~6 ml,疗程7~14 d。中重度患者口服氟康唑200~400 mg/d,伊曲康唑口服液可用做替代方案。念珠菌食管炎 首选氟康唑口服,每日200~400 mg,疗程14~21 d;口服不耐受时,可静脉滴注氟康唑400 mg/d,或棘白菌素类,或给予两性霉素B(高等级,强推荐)。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局部用药包括咪康唑软胶囊、克霉唑阴道片或制霉菌素泡腾片;也可选用氟康唑150 mg单剂口服,可达90%以上疗效。对于严重急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给予氟康唑每3天150 mg,2-3次。对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可选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6个月。泌尿系统念珠菌病 氟康唑为治疗敏感菌株感染的首选。对于无症状菌尿患者,多为定植,主要去除易感因素;对于有粒细胞缺乏、准备开展泌尿系统手术等侵入性操作的菌尿患者,建议口服氟康唑400 mg/d,或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 0.3~0.6 mg·kg-1·d-1,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数天内使用。对于有症状的膀胱炎患者建议氟康唑200~300 mg/d口服,治疗2周;复发患者可联合氟胞嘧啶口服,每次25 mg/kg,每日4次,疗程7~1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