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关节镜诊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囊肿

发表者:徐晓峰 人已读

关节镜诊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囊肿

我院自从1995年开展关节镜技术以来,累计行关节镜检查、手术2500余例,发现前交叉韧带囊肿12例,其中行手术治疗10例,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恢复良好,取得良好疗效,现对前交叉韧带囊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做初步的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10名患者中男性7 例,女性3 例,年龄31~63 岁,平均42 岁,临床表现均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其中4例偶有绞索。无明确外伤史,查体:病史长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股四头肌萎缩,关节间隙无压痛,mcmurray试验阴性,前抽屉试验4例阳性,伴有抵抗。其中4例伴有明显膝关节伸直疼痛、伸直活动受限,术前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囊肿者10例,术前X线检查关节间隙无变窄,6例伴有关节退行性变,骨性关节炎表现。

1. 2 手术方法及术中所见 经常规术前准备,术中患者取仰卧双膝下垂位,手术均采用联合阻滞麻醉,取前外侧入路及前内侧入路,常规镜检即可发现前交叉韧带囊肿,4例囊肿均位于前交叉韧带表面,其中前内束表面2 例,前内束与后外束之间2例。1例位于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处一例。其余5例位于韧带前内束及后外束之间或韧带体部。囊肿直径约0. 3~1.6 厘米之间,囊肿长轴与前交叉韧带长轴一致,无分隔,囊壁较薄,探钩探察有囊性感,边界清楚。内含有淡黄色澄清液体,类似腱鞘囊肿。关节镜下吸净内液后用刨削器切除囊壁后,常规行lachman及前抽屉试验检查。发现术后关节镜检查5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关节退行性改变,镜下观察10例中6例伴有前交叉韧带松弛,前抽屉试验阳性,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5例,1例行前交叉韧带刺激紧缩术,交叉韧带内注射50%葡萄糖溶液,射频消融紧缩前交叉韧带。其他包括滑膜增生,关节面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均予以修整。囊肿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纤维囊壁表现。术后随访: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术后关节活动无受限。

2 结果

10例患者无菌棉垫加压包扎,术后第一天行主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压腿练习。术后第2天练习关节主动活动,术后连续应用足泵5天,并辅以CPM 机功能锻炼。术后第3天患者逐渐下床部分负重活动,未行韧带重建者术后三天下床正常活动,韧带重建者于术后7天支具保护下直腿下床活动。术后10例患者膝关节活动无受限、患膝疼痛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5个月~4年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复发。

3 讨论

前交叉韧带囊肿于1977年由O¢connor首次报道,病因至今未有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与外伤相关,部分患者有青年时长期大剂量运动史,关节镜下可以发现部分患者多伴有于前交叉韧带损伤、松弛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或半月板退变表现。

交叉韧带囊肿属于腱鞘囊肿(Ganglion)。腱鞘囊肿通常起于肌腱或关节附近,发生于关节内者少见,发生于关节内韧带更是罕见。发生率报道不一, Yilmaz报道为1. 4 %。其在关节内可发生于各个部位,如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半月板、内外侧副韧带、膝横韧带和髌韧带等,但多见于前后交叉韧带。囊肿多为单发,但也可同时多发于膝关节的不同部位,Wang等曾报道1 例膝关节内多发囊肿。囊肿形态可呈梭形具单一囊腔,也可分隔。囊肿大小多在1. 8~4. 5cm。

临床症状多以膝关节慢性疼痛,尤以伸直疼痛、伸直活动受限为主。典型表现为膝关节屈伸运动到某一固定部位突发的剧烈疼痛,这一固定部位可称之为疼痛“触发点”或“扳机点”。避免触发点即可避免疼痛发作。查体往往不能扪及囊肿,也无膝关节压痛。但极度屈膝即可出现膝部剧痛。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关节镜下触之有明显囊性感。关节镜下在细致探察基础上,先将囊肿表面切一小口,吸净囊液,再用探钩囊肿腔的大小及囊肿深入前交叉韧带实质的情况,一般囊肿不大,位于前交叉韧带表面,对前交叉韧带实质无明显影响,可用刨刀伸入囊腔,进行打磨,尽量将囊壁切除,使囊腔充分敞开,以防止切口闭合后再次形成囊肿。同时应积极处理关节内其他病变。前交叉韧带囊肿在关节镜下可明确诊断,并予以切除,关节镜下行前抽屉试验及前lachman试验检查前交叉韧带是否松弛,如果松弛明显,应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如果松弛不是十分明显,可行韧带紧缩术,我科室自实施韧带重建以来,选用自体及人工韧带,术后随访未发现自体韧带有复发病例。未实行韧带重建者应常规行韧带刺激紧缩术,避免术后韧带囊肿复发及韧带松弛的出现。

本文是徐晓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