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改变传统观念,增进健康意识

发表者:常峰 人已读

1.高枕无忧: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这个成语本身的意思是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已人人兼知。但长期在这个成语的引导下,大家有种过分迷信的感觉,只要睡觉就希望枕头高一些,预示着平安无事,不用担忧,即高枕无忧。正是这种观念使我们从小就养成了一个高枕睡觉的习惯。这样就真的安全了吗?其实不然,因为高枕使颈椎长期处于异常生理曲度状态,颈椎间盘应力持续增大,颈项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于疲劳损伤,使异常生理曲度逐渐从功能性异常变为病理性异常,而不能自行恢复,即形成颈椎病,故高枕无忧常是导致颈椎病形成的很重要的因素。因此,高枕无忧的观念一定要改变,高枕一定要纠正,睡觉一定要有合适的枕头,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减缓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发展。

2.站着说话不腰疼:俗语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多指不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却高谈阔论,夹杂着说人得了便宜还卖乖之意。也比喻一个人不了解实际情况,只管口头讲述,脱离实际。

然而从脊柱外科医生角度而言“站着说话不腰疼”,道出了广大慢性腰痛患者的心声。不少腰痛病人跟医生描述他们的苦恼:坐不住,坐一会儿就腰痛。这是因为当人站着时,腹部的肌肉处于收缩状态,当腹肌绷紧时,会使腹腔容积缩小,内容物不变,压力就会增高。如同一个打足了气的篮球上面可以站人一样,腹压增高后,我们头部、上肢、躯干的重量可以直接通过腹腔向下传递至骨盆、下肢,所以我们站着时原来的腰痛就消失了。当我们坐着时,腹部肌肉是松弛的,身体的重量主要通过脊柱向下传递,如果脊柱或其周围肌肉出了问题,不能长时间承受这样大的重量,腰痛就难以避免了。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腰痛发生了当然要去大医院骨科看,照完X光片,医生说“骨头没事儿”,但是疼痛依然存在。其实腰痛主要是肌肉的问题,尤其是局部稳定肌。局部稳定肌一般位于人体的内层,紧紧围绕在关节周围,作用主要就是保护关节,维持脊柱的稳定。如果长期缺乏运动,局部稳定肌就会萎缩无力而无法保护关节,虽然运动自如,但关节周围却疼痛难忍。对于多数人来说,每天快走半小时,时速六公里,或在健身房里骑动感单车直到出汗,坚持两到三个月有些人的腰痛就能得到一定缓解。

腰痛患者,多因长时间坐位工作或姿势不正,导致腰背肌肉劳损和间盘异常应力产生。而且坐位时腰椎间盘受力较大,如姿势不正,更容易导致人体间盘应力的增加而易于损伤。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长时间蜷坐,腰骶部肌肉与筋膜持续被动牵拉状态,容易出现劳损,出现慢性炎症反应,因局部血运欠佳以及代谢产物堆积而产生腰背酸痛。而改变体位站立时,由于腰骶部的肌肉筋膜的被动牵拉得以解除,并由被动牵拉状态变为自主收缩状态,使得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代谢产物得以及时吸收和消除,使疼痛减轻、消失。站立时,腰椎间盘受力较小,腰椎姿势也多趋于正常,是腰痛缓解的重要因素。

3.生命在于运动真的正确吗?:生命在于运动源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法文:Voltaire,公历纪元1694年11月21日—公历纪元1778年5月30日,享年83岁),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著名学者、作家。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和体育哲学运动观和生命观等重要命题。这一观点虽然对人类健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能说是错误的,却有其不妥之处。

从哲学角度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的。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指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形象,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能为人的感觉和意识所反映,但不可穷尽。生命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生命有一个成长过程,从孕育、诞生、成长、衰老直至灭失。某一生命虽不存在了,但构成生命的物质却是永恒的。亦即生命在于运动讲的是生命的存在形式是运动的。这是完全正确的,即生命需要运动,但过度运动必将有损于健康。故生命在于运动,却有其不妥之处,应正确认识,方有利于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过分强调运动对于生命的重要性,视乎是如果不运动,就没有生命。果真如此吗?是否人人都要运动?是否人人都适合运动?从辨证的角度看,很显然,是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比如:肝病肾病等患者,若按常规运动,必将加重病情,使之恶化。这类病人也只适合静养的。

再者从中医理论上讲,人体的健康应该在于平衡,包括身体、精神、饮食、运动等。故把上面的认识总结起来讲应该是:“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平衡”更为合适。运动不能过度,应该个体化进行。不同生物,同一生物中的不同个体、同一个体的不同生命节段,运动的量和度都应该是不同的。乌龟也有乌龟的平衡,而不是不运动。只有这样进行个体化、适度的运动,方有益于健康。

4.“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俗话大家应该非常熟悉,这也是强调运动的重要性,其实这说法是不对的。人体的生理功能都是在自我调节作用下进行的,因为在饭后,人体的主要矛盾是消化吸收,故人体把全身大部分的血液,都调运到消化系统即胃肠,帮助消化。这时人体其它器官都是处于低度的缺血状态,故饭后人们都感到疲惫瞌睡,应该适度休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大脑功能的保护,防止意外的发生。此时,若饭后百步走,因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昏、眼花、四肢疲软,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再则,也会加重器官的缺血状态,同时,运动需要调运血液,原本供应消化系统的血液,会转而增加运动系统的血供,不利于消化吸收,对健康反而不利。因此要改变传统观念,增进健康意识。

现在太多人过于盲从,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最终自己害自己,而不知所以然!

由此可见,世间的谬论太多了。运动也好,饮食也罢,都是利弊共存的。关键是每个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每人的身体都是独立个体,存在个体差异,包括兄弟姐妹亦如此。不能一味的强调,干什么对身体好,吃什么对身体好。对别人好的,未必就是对你好的,反之亦然!

本文是常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