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英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肝脏疾病

三十一、乙肝病毒是如何进入肝脏的?为什么这样喜欢在肝脏生存?

发表者:常玉英 人已读

肝病毒是一个令人讨厌又很无奈的。

HBV,即乙肝病毒属于嗜肝病毒属中的一员,也就是说,这种病毒喜欢在肝脏中生存,或者说肝脏适合它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有的专家形象地称乙肝病毒为“肝细胞的寄生虫”。

肝病毒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宿主和组织类型的亲嗜性,基本上只与肝细胞结合,并且可以引起急性、慢性肝炎。但是这种嗜肝病毒是怎样进入肝脏的呢?科学家进行了很多很多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完全清楚。但是,经过长期研究,目前认为可能与乙肝病毒的嗜肝特性与病毒DNA的甲基化程度、复制表达时对肝细胞中某些因子的依赖程度和病毒感染结合时的受体分布等因素有关。

机制之一:乙肝病毒甲基化原理

当人体感染肝病毒后,血液、骨髓、胰腺等脏器、组织中都可能存在病毒,但最后病毒要在肝脏中进行反复复制和表达,并引起肝脏炎症,这是因为乙肝病毒DNA在不同组织中的甲基化程度不同所致。一般而言,组织细胞中甲基化程度高的基因是不具备表达活性的。乙肝病毒在肝脏中的甲基化程度较低,它的表达活性明显增强,病毒可以进行繁殖。

机制之二:细胞因子原理

当乙肝病毒复制时,尚需要肝脏一些特殊因子的帮助,肝脏中一些酶的参与,这些物质又恰恰在肝脏中最为丰富,使得肝脏成为乙肝病毒生长繁殖最为理想的地方。

机制之三:肝细胞受体原理

肝病毒总是导致弥漫性肝脏损伤。经过研究发现,肝细胞膜上存在一种乙肝病毒的受体,即一种很容易与乙肝病毒结合的蛋白质物质。一般来说,病毒与人体器官细胞的结合是由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介导的。细胞膜上有受体,病毒可以特异性受体结合,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病毒就进入了肝细胞内。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发现聚合人血清白蛋白既能特异性地与乙肝病毒颗粒结合,又能与肝细胞结合,很可能充当了乙肝病毒与肝细胞结合的中间媒体。1986年国外学者Neurath依据HBV前S1区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提出了肝细胞上可能存在前S1受体的新观点。这些发现都证明了肝细胞膜上有乙肝病毒特异性受体存在。所以,干扰病毒与受体之间相互作用可能是早期防止乙肝病感染的重要途径。

目前研究发现,乙肝病毒尽管主要集中在肝脏,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并非具有严格的嗜肝性,在肝脏以外的组织中也可能存在,有人在乙肝患者切除的脾脏中就发现了乙肝病毒的踪迹。

综上所述,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循环,与肝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入肝细胞,在感染的肝细胞中进行复制、包装和成熟,逸出肝细胞,又再感染其周围的健康肝细胞,如此循环往复,使肝脏出现广泛性损伤。

本文是常玉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