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迎春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如何对待婴幼儿夏季发热

发表者:陈迎春 人已读

“夏季热”医学上称为“暑热症”,是炎夏酷暑时节婴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主要由于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以致排汗不畅,散热慢,难以适应炎热的夏季环境所致 。

临床表现:发热,烦燥,易哭,唇干舌燥,口渴欲饮,饮水量增多,小便次数和小便量也增多,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灼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疲乏嗜睡,形体消 瘦。化验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及其他功能性检查无异常改变。 “夏季热”的症状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发热、多口渴、多小便、少出汗。热程可持续1~3个月左右,热型不定或不规则,体温多在38℃至39.5℃之间,天气越热、气温越高,体温也随之增高。即便是用解热药,也无法使体温下降,对抗生素治疗无效。只有当气温下降或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时体温才有所下降。所以到秋凉后,上述症状便可不药而愈。
患了“夏季热”后,第二年仍可发病,有的患儿可持续2~4年,但症状多逐年减轻,病程也缩短。虽然此病可随气温下降不治而愈,也不会留下后遗症,但若不加强护理,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对待小儿“夏季热”重在家庭护理。

1. 饮食宜清淡 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绿豆粥、赤豆粥、莲子粥、冬瓜粥、荷叶粥等等。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常给孩子吃些具有解毒、消暑、止渴和利尿作用的食物、饮料如西瓜、冬瓜和绿豆汤、乌梅水、金银花露等。此外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物。饮食宜定时定量,减轻胃肠负担,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

2. 营养需充分 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鸡蛋和牛奶,要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等。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给孩子吃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乳类、蛋、肉类、新鲜蔬菜、水果 类等,适当补充含卵磷脂、脑磷脂、神经脂和微量元素锌的食物,如蛋黄、瘦肉、鱼等,以 促进小儿脑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和完善。

3. 饮水应主动 夏天出汗较多,体内水分丢失较多要注意及时补充。可以给小儿饮用绿豆汤(选取绿豆100g,加水500ml,煮汤代茶饮,饮用时酌加白糖)可以清暑解热。

4. 睡眠要保证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保证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5. 衣着要宽松 不要给小儿穿得过多过紧,要穿柔软、宽大的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和尿布。

6. 居室常通风 夏季空调常开、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不利于宝宝的成长发育。建议每隔几小时通风一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患儿少汗或无汗时,可洗温水浴,每天1~2次,促使皮肤血管扩张,易于散热。对发热较高的患儿,可用温水擦身,促使体温散发。

7. 不能贪凉快 防止室温过低、内外温差过大。一般小儿居室温度控制在28℃左右为宜。室内外温差不应超过5℃。避免小儿直接对着电风扇和空调吹风,尤其在小儿睡眠时。

8. 皮肤常护理 小儿皮肤娇嫩,夏天容易生痱子。特别是肥胖孩子在脖子、肘窝、大腿根褶皱处常会发红、出皮疹,甚至糜烂伴有液体渗出。要注意保持小儿皮肤的清洁,勤洗澡。洗澡时注意水温要合适,洗澡后使用软干毛巾蘸干皮肤,特别注意褶皱处蘸干后,使用爽身粉、松花粉等。如果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甚至糜烂伴有液体渗出时则不应使用。应该找医生处理。

9. 注意病情变化 小儿患“夏季热”后,若体温持续超过40℃,并伴有惊跳、嗜睡,甚至惊厥、昏迷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本文是陈迎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