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珍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骶管囊肿,一种让人挠头的病

发表者:胡永珍 人已读

骶管囊肿是近年来逐渐被关注和重视的引起慢性腰背痛的一种脊柱脊髓疾病,其发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门诊总有病人拿着片子说是自己腰骶部疼痛,检查片子(主要是腰骶部MRI)发现骶管囊肿,这个囊肿到底要不要手术?疼痛是不是这个囊肿引起的呢?做了手术能不能就不疼痛了?这是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不是所有的囊肿都是有症状的,不是所有的囊肿都需要手术治疗的,手术后出现的功能障碍与囊肿周围及其内部的神经关系密切。以往对于该病的诊断存在极大的偶然性,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筛查。

图片1.jpg

骶管囊肿是引起腰腿痛的病因之一,有研究表明其发病率为 1. 53%,其中16. 7%的骶管囊肿可产生临床症状,如何有效的缓解或消除症状、减小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囊肿复发率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骶管囊肿是引起腰腿痛的病因之一。大部分外科医生认为硬脊膜先天的缺陷是导致囊肿形成的主要原因。当脑脊液的流体静压增高时,脑脊液便通过硬脊膜的薄弱处逐渐流入先天性缺陷的憩室内,于是薄弱处形成了连接囊袋与蛛网膜下腔的一很小的活瓣样交通孔,脑脊液可以通过这个交通孔流进囊袋但却不能流出去,所以此囊肿会随着脑脊液的单向流入而逐渐变大。

骶管囊肿主要临床症状为坐、立或行走后腰骶部胀痛,下肢乏力和间歇性跛行,肛门、马鞍区和股后部感觉异常,卧床后症状可很快自行缓解。

骶管囊肿多表现为腰骶部钝痛,症状与体位的变换有关,由于囊肿多与蛛网膜下隙相通,站立时脑脊液可进入囊肿内,使囊肿扩张,囊壁上的神经纤维受到牵张和压迫而症状加重。卧位囊肿内脑脊液则可流出,囊肿体积缩小,其张力减低,从而减轻了对神经根的挤压牵拉,症状随之减轻。一般上午轻下午重,站立或行走后症状加重,卧床休息症状可减轻。在久坐或站起来的过程中常有腰及下肢疼痛。常有间歇性跛行。

具体来讲,根据受累的神经不同,临床表现不一,当累及L5S1神经根时,表现为股后皮神经感觉区的麻木;若囊肿累及阴部神经(S14)或盆内勃起神经(S3 S24)的纤维时,男性为阳痿,女性则表现为阴道内烧灼样疼痛。



若累及骶部自主神经纤维可发生排尿功能紊乱、马尾神经功能障碍对于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镇痛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理疗,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进一步的外科治疗。

因骶管囊肿临床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状相似,仅凭临床表现难以确诊,当怀疑骶管囊肿时MRI是首选检查。MRI不仅能显示囊肿的部位、形态,还能直接测量出其大小。骶管囊肿在MRI上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与脑脊液相同,有时可见囊肿与蛛网膜下腔间的交通孔。

MRI 表现:①囊肿位于骶管内,呈卵圆形,串珠状及不规则形,可以单发或多发。②囊肿境界清楚,囊壁菲薄,信号与脑脊液相似,T1W I 呈均匀一致的低信号,T2WI 呈均匀的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及囊液无强化。③囊肿主要位于骶 1-3 椎平面骶管内。

目前公认的手术适应症主要为:腰骶部疼痛和或间歇性跛行,影响生活和工作,而保守治疗无效者;伴下肢感觉、肌力减退者;会阴部疼痛或感觉减退,排便、性功能障碍者;囊肿巨大,椎板破坏严重者。

pone_0083964_g004.jpg

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出其手术指征为:MRI证实骶管囊肿存在;②囊肿直径超过1.5 cm;③由骶管囊肿引起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达到必需解除或缓解的程度;④通过保守治疗和理疗,症状不缓解或者缓解甚微;⑤无手术禁忌证。

CT 下穿刺引流减压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术后易出现脑脊液再聚集而致症状复发,治标而不治本。

对于外科手术,近几年兴起的显微手术,所谓显微手术,即手术在显微放大镜下进行,由于获得了更好的视野及操作空间,较传统方法能更好分离并保护神经根、处理交通孔及封闭囊肿。在手术显微镜下将神经根与囊壁分离,囊肿部分切除,囊壁折叠缝合或硬脊膜成形术,囊肿不易复发,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低,应作为症状性骶管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案。

pone_0083964_g005.jpg

骶管囊肿多有神经根穿过,而神经根损害症状相对较少,术中处理神经根过程中一旦造成不可逆损害必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术中应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监测脊神经功能非常重要。

骶管囊肿的治疗应本着创伤小,症状缓解率高,围术期并发症少,囊肿复发率低的原则制订治疗方案。因该病手术治疗指征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仍需研究者们进一步明确与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利的指导。

本文是胡永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