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河南省诊断、治疗血液病最好的医院

发表者:刘新建 人已读

科学发展结硕果 河南血液排头兵

写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河南省血液病治疗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成立十周年之际

血液肿瘤主要包括各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恶性淋巴瘤。在我国,急性白血病名列常见恶性肿瘤第八位,淋巴瘤位列十一~十三位之间,近年来还呈现升高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恶性杀手”。血液肿瘤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水平的进展状况,关系到千万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安危。

在河南,有这样一个医学机构,从成立那一天起,就与河南血液肿瘤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连。

2001年11月18日,这家机构刚刚成立,经过十年发展,它从弱到强,一步步壮大为拥有河南首屈一指的硕博团队、中西部地区领先的医教研一体化的血液病研究中心和血液病治疗中心。

它,就是我省血液病研究和诊疗的龙头单位——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十年磨一剑,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走过的,是一条以人才带动、戮力创新的科学发展之路。

生逢其时,立足全国谋布局

20世纪90年代,对于血液肿瘤学科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年代,由于单克隆抗体、重组DNA技术、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的飞速进展,恶性血液肿瘤的治疗已从既往的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骨髓移植治疗进展到诱导分化治疗、生物治疗、靶向基因治疗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当时,国内血液界开始探索用造血干细胞技术治疗白血病,让越来越多的血液肿瘤患者看到了康复的希望。在河南,以宋永平为首的血液病专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同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同胞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并取得成功,引起国内外同行的瞩目。

在同一时期,河南省肿瘤医院也走到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院的的优势学科是胸外科、普外科和放疗科,造就了邵令方、李鼎九、苏济豪等国内知名专家,内科系统主要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以化疗为主的肿瘤内科治疗相对薄弱。当时,方兴未艾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作为省级肿瘤专科医院,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缺少相关学科设置,是一个不小的缺憾。

2000年,省肿瘤医院高级病房楼建成,建立了用于干细胞移植的层流病房。引进高端人才,组建血液科,从而带动肿瘤内科整体发展,成为医院发展的当务之急。

当时,河南省卫生厅正在全省开展“创新人才工程”建设。根据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发展现状和要求,省卫生厅提出调宋永平同志到该院做副院长,组建血液科,带动全院学科建设、激活人才团队的设想。此时的宋永平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的青年专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那时我很矛盾,一附院有学科优势,在那里学习、工作了20余年,感情上很不舍,领导和老师也再三挽留。”更让宋永平倍感压力的是,来到省肿瘤医院,面临着学生怎么带、科研怎么做、学科队伍如何组建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保证科研和人才培养,省卫生厅提出在省肿瘤医院组建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并将河南省血液病治疗中心和河南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这两块“金字招牌”放在省肿瘤医院。2001年10月,宋永平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重新创业。十年后声名显赫的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从此起航。

河南省肿瘤医院的眼光放得很远,将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和河南省血液病治疗中心一体化运行,并定下了以血液肿瘤为重点,干细胞移植为突破口,3年完成学科建设,5年成为河南省血液病诊疗中心及全国有影响的中心,10年达到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著名的血液肿瘤诊疗、研究中心的目标。

引育结合,人才聚集成大器

医院将新建高级病房楼的4间移植病房交给了血研所,又增设一个血液病区,并为科室购置了血细胞分离机、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DNA测序仪等必备的实验和治疗设备,配置优秀的专业团队。

在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血研所定下了放眼国内外,引进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刚到医院,宋永平就给远在美国的魏旭东打了个越洋电话,邀请他尽早回国,共同开创河南的血液病诊疗和研究事业。魏旭东当时正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身在国外,心系故土,魏旭东一口答应下来,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将预定3年的研究工作压缩到两年时间完成,于2002年携妻女归国,就任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

几年前,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宋永平见到了高全立,得知他曾就读于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师从著名肿瘤免疫学家张叔人教授并获得肿瘤免疫学硕士学位。通过省卫生厅协调,2002年初,高全立由省人民医院调到省肿瘤医院工作。在院期间,高全立又考上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师从著名肿瘤学家陆士新院士攻读博士,随后又到挪威奥斯陆大学研修,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现任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已成为河南省生物治疗领域的带头人。

紧接着,苏州大学血液学博士朱兴虎,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岳寒、吕璐璐、房佰俊等高层次人才一一被宋永平“吸引”进了血液科。李玉富在临床、科研之余,攻读郑州大学博士,现在成长为血液科副主任、省内知名淋巴瘤专家。刘艳艳在院内工作期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攻读肿瘤内科博士学位,毕业后回院工作,现在是肿瘤内科副主任;杜建伟在院内工作期间考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现学成回院工作;汪萍郑州大学硕士毕业后,又到挪威奥斯陆大学攻读博士,现已学成归来;胡杰英是中心实验室一名工作人员,到苏州大学一附院血液科学习掌握染色体诊断技术,回院后很快在临床上应用,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并在全省推广。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团队逐步建立起来。

“因为有了引进和培育并重的人才培养原则,在血研所内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使得人才不断集聚、不断提升。”回顾血研所十年发展路程,宋永平说,“同时,血液学科的发展,带动了医院内科系统的发展,肿瘤内科、生物治疗科、中心实验室等,均处于全省一流的位置。”2010年3月,在省卫生厅、郑州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肿瘤医院成为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迈出了由社会型医院向教学、研究型医院转变的步伐。

目前的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人才荟萃,形成了一支梯队合理、充满生机的创新团队。23名医生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7人、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获中国医师奖1人、省优秀医师奖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

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为血研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年来,在宋永平教授和魏旭东教授的带领下,该所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相继建立了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技术平台,制订了相应的诊疗规范,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血液科先后开展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等400余例。其中,脐血干细胞移植达国内领先水平;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填补了省内空白,还在河南省率先开展了分子生物学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荣获2006年“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的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用无关半相合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GVHD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工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十年来,血研所先后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5项,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863、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及省卫生厅科技创新等科研项目12项。被SCI收录文章30余篇,在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在国内高水平的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2004年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三级学科获得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的殊荣,2007年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十年发展,初步完成了我们当初制定发展目标。”宋永平说。目前,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两个血液病区、一个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一个生物治疗科、一个专业实验室的规模。展望未来,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和血液病治疗中心力争5年成为国内著名的血液病治疗中心。

本文是刘新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