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予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过敏解读系列之二--是过敏原检测结果不准确吗?

发表者:张予 人已读

在临床上很多疾病发生与发展都与接触了过敏原有关。

通过过敏原筛查检测,可以查清楚到底是接触性的、食入性的还是吸入性的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中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是国内外公认的过敏原检测手段之一。

但是,过敏原检测也存在许多问题,有时临床表现分明提示可能是过敏反应,但是检测不出过敏原;而有时临床表现不过敏的物质,过敏原检测却阳性;甚至有时患者对检测出的过敏原从来没有接触过。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检测不出过敏原的可能原因

1.概念认识差异:

医学上认为,过敏性疾病是指由变应原(过敏原)引起的机体异常免疫反应,结果导致组织炎症或器官功能障碍。

广义的过敏性疾病包括所有变态反应机制引起的疾病,但是狭义上的变态反应常指由l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

而在大众看来,机体对某些药物或外界刺激感受性不正常的增高的现象:

如早晨起来接触冷空气打喷嚏;

腹部暴露于冷风或冷水后腹泻;

使用化妆品后皮肤疼痛;

不能耐受震动;

食用辛辣食物后腹痛、腹泻;

饮酒后脸红;

看见刺毛虫恶心;

嗅着汽油头晕等。

当患者因为这些情况求医解决其过敏原问题时,检测血清过敏原一定是阴性结果。

2.假性变态反应:

指临床表现类似速发型变态反应,但是患者血清中可疑过敏原特异性lgE阴性。

这种情况是由于某些物质可以通过非变态反应机制直接使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等介质,从而引起与速发型变态反应类似的临床症状。

已知道某些药物、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均可以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或含有使这些细胞脱颗粒的物质。

自身抗体如,抗lgE抗体(lgG)/抗lgE受体抗体以及补体、神经肽、酶、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物理因素,如光、热、冷、压力、振动都可以使肥大细胞脱颗粒,产生速发型变态反应症状,此时过敏原检测阴性。

3.血清过敏原特异性lgE检测只能检测速发型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可以分为速发型、细胞毒型、免疫复合物型和迟发型4型。

其中,细胞毒型及免疫复合物型也可以通过补体使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临床出现类似速发型变态反应的表现,但没有过敏原特异性lgE参与,血清可疑过敏原特异性lgE检测阴性。

lgE的生物学特性:

lgE为B淋巴细胞活化后分泌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半衰期为2-3天,在血清内可疑检测的时间窗约为2-3周。

因此,在某些过敏的情况下,血清特异性lgE水平也可能检测不出来。

可能原因:

①由于长时间没有接触过敏原,血清过敏原特异性lgE水平已经降低;

②可能由于过敏原特异性lgE结合在细胞受体,而血清中测不到;

③可能由于变态反应暂时耗竭了抗体;

④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有抗lgE自身抗体。

研究表明,约有10%-25%的食物变态反应无法检测出过敏原特异性lgE。

4.检测过敏原种类过少: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同时对多种过敏原有反应,这种情况称之为多发致敏。

由于在变态反应发生过程中,许多炎症因子及炎症相关分子表达上调,增加了新过敏原致敏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很多过敏原经常同时存在,如镍、钴、铬、尘螨、各种划分等,因此,同时致敏和多发致敏是非常常见的。

国外研究发现,约有30%的过敏者存在多发过敏。如果过敏原检测时检测的过敏原种类过少,既有可能检测不出相应的过敏原。

5.检测的不是主要抗原:

研究发现,过敏原的组成成分十分复杂,每种过敏原的主要抗原均不止一种,比如花生,有Ara h1,Ara h2,Ara h3等数种抗原组分。

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由于生活习惯、过敏原暴露情况不同,其主要抗原组分也有差异。

同样是花生过敏,有的地方花生主要过敏原组分是Ara h1,另一些地方则是Ara h3。

由于现有的过敏原检测中所用的抗原多是从植物或者动物组织中提取的总蛋白质,含有过敏成分和非过敏成分。

而其中所含有的主要抗原组分的质和量可能因植物或动物组织来源不同而有差别。

因此,用同一个试剂盒在某一个地区合适,在另一个地区则可能由于其主要抗原含量低或缺失而检测不出相应的过敏原。

阳性结果与临床不符的可能原因

1.阳性结果只能说明致敏:

血清敏原特异性lgE阳性结果只能说明患者对该过敏原已经致敏,而致敏是否会出现临床症状,即是否表现出过敏反应还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以及是否应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有关。

免疫功能平衡的致敏者可以不发病。免疫功能低下如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和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也可以不出现症状。有些患者可能多年过敏原检测阳性但没有临床症状。

2.阳性结果不是现有疾病的原因:

另外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检测出的阳性过敏原与现有疾病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过去致敏的过敏原。

比如患者曾经患有对某种花粉过敏所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后来由于不再接触足够量的花粉而没有明显症状,但是过敏原检测依然可以阳性但是与现有疾病无关。避免接触该过敏原对现有疾病的治疗无太大意义。

3.交叉反应:

由于某些过敏原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化学基团,在淋巴细胞识别过敏原时,会误把未致敏的过敏原当做与其结构类似的已致敏过敏原,从而发生反应。

同样,在过敏原检测过程中,只要被检测的过敏原具有与已致敏的过敏原有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过敏原检测也可以出现阳性。

4.交叉反应性糖类抗原决定簇:

近年来研究发现,交叉反应性糖类抗原决定簇(CCD)是造成过敏原检测生物学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变应原主要是大分子蛋白,其三级结构形成了其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研究发现,某些过敏患者体内含有类似结构的糖类分子,可以产生与过敏原结构类似的特异性lgE抗体,在检测过敏原时显示阳性反应。但是,CCD并不像真正的过敏原那样使结合在肥大细胞表面的两个相应的IgE分子形成交联,因此不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不产生临床症状。


本文是张予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