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前须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治点滴

发表者:郭荣 人已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

Ø 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水平损伤的克隆性疾病,以骨髓无效造血和外周血中血细胞数量减少以及功能异常为特征。约有一半的MDS患者存在因干细胞损伤导致的染色体结构异常。

Ø 30%的患者会最终进展为AML(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Ø 大部分MDS患者死于骨髓衰竭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和出血。

Ø MDS患者的生存期跨度很大,可以1年-10年.

MDS

肺癌

IPSS分期

中位生存期(年)

分期

中位生存期(年)

低危

5.7年

Ia

8年

中危-1

3.5年

IIa

5.4年

中危-2

1.2年

IIIa

2.4年

高危

0.4年

IV

1.2年

中危-2及高危MDS比晚期肺癌还要危险!

目前MDS仍面临三大难题

定性难:良性?恶性?2001年WHO已将其定性为骨髓恶性肿瘤性疾病。

诊断难:技术不统一、标准翻新快、排他性、缺乏统一的诊断指标、导致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诊断差异。

治疗难:

临床治疗效果差

低危支持维持治疗为主

高危预后差低缓解率、低生存率

MDS维也纳标准(最低诊断标准)

MDS诊断满足两个必要条件和一个确定标准即可

条件

一、必要标准

1 持续(≥6月)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红细胞(Hb<100g/L);中性粒细胞(ANC<1.8< span="">×109/L);巨核细胞(BPC<100< span="">×109/L)

2 排除其他可以导致血细胞减少或病态造血(发育异常)的造血及非造血系统疾患

二、MDS相关标准(确定标准)

1 病态造血(发育异常):骨髓涂片红细胞系、中性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中任一系至少达10%;环状铁粒幼细胞>15%

2 原始细胞:骨髓涂片中达5~19%

3 典型染色体异常(常规核型分析或FISH)

三、辅助标准(用于符合必要标准,但未达到确定标准,但临床呈典型MDS表现者,如输血依赖的大细胞贫血

1 流式细胞术显示骨髓细胞表型异常,提示红细胞系或/和髓系存在单克隆细胞群

2 单克隆细胞群存在明确的分子学标志:HUMARA分析,基因芯片谱型或点突变(如RAS突变)

3 骨髓或/和循环中祖细胞的CFU集落(±集簇)形成显著和持久减少

MDS的WHO(2011)分型

WHO类型

外周血

骨髓

RCUD

(RA/ RN/ RT)

1系血细胞减少

原始细胞<1%< strong="">

1系病态造血,达10%以上

原始细胞<5%< strong="">

环形铁粒幼细胞< 15%

RARS

贫血

无原始细胞

环形铁粒幼细胞≥15%

仅红系病态造血

原始细胞<5%< strong="">

RCMD

血细胞减少

无Auer小体

原始细胞<1%< strong="">

单核细胞绝对值<1< strong="">×109/L

2~3系病态造血,达10%以上

原始细胞<5%< strong="">

无Auer小体

±15%环形铁粒幼细胞

RAEB-Ⅰ

血细胞减少

原始细胞<5%< strong="">

无Auer小体

单核细胞绝对值<1< strong="">×109/L

1系或多系病态造血

原始细胞5%~9%

无Auer小体

RAEB-Ⅱ

血细胞减少

原始细胞5~19%

Auer小体±

单核细胞绝对值<1< strong="">×109/L

1系或多系病态造血

原始细胞10%~19%

Auer小体±

MDS-U

血细胞减少

原始细胞≤1%

1系或多系髓系细胞病态

造血,但不足10%,同

时伴有可假定诊断为

MDS的细胞遗传学异常

原始细胞<5%< strong="">

孤立5q-的MDS

(5q-综合征)

贫血

血小板正常或增高

原始细胞<1%< strong="">

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

伴有核低分叶

原始细胞<5%< strong="">,孤立5q-

无Auer小体

MDS治疗选择

一、支持治疗:

输血,生长因子,抗生素等;

临床监控 ,社会心理支持 ,生活质量评定

二、 低强度治疗

1、去甲基化治疗---地西他滨,阿扎胞苷:根除病态造血克隆并恢复正常造血;

预测去甲基化治疗反应的指标:

Ø Traina F等人的研究纳入了92例接受阿扎胞苷(n=55)或地西他滨(n=26)或两者联合(n=11)治疗的MDS及相关疾病患者

Ø TET2、DNMT3A、IDH1/IDH2、ASXL1、CBL、RAS、SF3B1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8%、9%、8%、26%、3%、2%、13%;

Ø 多因素分析显示,TET2突变和/或DNMT3A突变(P=0.03);血小板大于等于100*10^9/L(P=0.04);白细胞小于3.0*10^9/L(P=0.03)是对去甲基化治疗反应较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Ø 提高OS的因素:ASXL1无突变(P=0.008)、SF3B1突变(P=0.01)及低危或中危细胞遗传学(P=0.0002)、年龄<60< span="">岁(P=0.02)、血红蛋白浓度>=10g/dl(P=0.04)均提示较高的总体生存率。

2、免疫调节药(IMiDs )—沙利度胺,雷那度胺: 刺激正常残存造血干/祖细胞和(或)改善病态造血克隆的造血效率;但使用雷那度胺之前需查有无TP53突变及复杂核型,若有则不能使用雷那度胺!

3、 免疫抑制剂治疗—尤其是伴HLA-DR:1501位点阳性,可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环孢素

4、其他: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DAC)抑制剂,替匹法尼, 氯法拉滨, 高三尖杉酯碱,伊马替尼等。

三、高强度治疗:

1、干细胞移植 :有治愈MDS的可能,但老龄和供者限制以及HSCT伴随的风险使大多数患者不适于这项治疗。

2、 地西他滨:移植前桥接,移植复发后应用。

3、化疗药物 :但对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易复发

本文是郭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