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霞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十岁孩子像是五六岁 专家:孩子个子矮小也是病

发表者:李坤霞 人已读

十岁孩子像是五六岁 专家:孩子个子矮小也是病
水母网 2010-04-09 06:00:00 水母网 评论(0)|

性早熟14154烟台教卫null/enpproperty-->

水母网4月9日讯 您的孩子是否比同龄人个子矮?老在班级坐第一排?对此,许多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孩子个矮有可能是发育晚,不是什么病。烟台医学专家提醒:孩子身高年增长小于5厘米时,应考虑可能存在生

长障碍,应及早到医院就诊。2至13岁是治疗身材矮小的黄金时段,13岁以后,再治疗就基本没效果了。

十岁孩像是五六岁

家住海阳市农村的小强虽然已经10岁了,但又瘦又小,身高只有1.05米,看上去像个五六岁的孩子。父亲带着小强来到毓璜顶医院小儿科,副主任医师李坤霞为孩子做了详细检查,排除造成孩子身材矮小的其他各种因素,最后确诊: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是孩子身材矮小的最主要原因。经过对症治疗,每天给孩子注射促进生长发育的生长激素,孩子的身高一年就蹿了15厘米!经过两年的持续治疗,如今孩子的身高已达到同龄人的正常水平。

李坤霞医生说,首先家长要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家长认为“23岁还蹿一蹿”,孩子个矮不着急,抱以等待的心理。当发现孩子真的不长时心急如焚,此时再到医院就诊为时已晚,孩子可能骨骺已愈合,失去长高机会。毓璜顶医院每周六全天都有矮小专家坐诊,对孩子身高不满意的家长都可以来咨询就诊。

李坤霞医生说,造成孩子生长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内分泌性矮小,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等;染色体疾病,如特纳综合征、唐氏综合症等;骨骼系统疾病,如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等;此外,一些少见病,如肾性佝偻病、颅脑损伤、肿瘤等也会导致孩子矮小。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需要做具体的检查,查出病因,才能对症治疗。骨发育尚未完成的矮小孩子,通过合理的生长激素治疗和调节,是完全可以长高的。生长激素的治疗越早进行效果越好,孩子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和分化越活跃,生长的潜力及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应就越敏感,疗效越好。

有些家长对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治疗,存有偏见,怕有严重的副作用。其实,这种医学应用的生长激素与一般的激素不同,国外对治疗小儿矮小症早已普遍应用,几乎没有副作用产生。

勿盲目使用增高器

小伟从上一年级就坐在第一排,个头明显比同龄人矮一大截,一开始他妈妈也没在意,到初二时,别的男孩子陆续青春发育个头蹿高,小伟的个头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高度。妈妈这下慌了神,一有小道消息或看到广告上说或某某增高器械怎么神奇,就急忙买来试用。还到处打听民间的药用偏方,让孩子吃一些莫言其妙的药物。这样治了两年多,孩子的身高仍旧增长缓慢。妈妈没辙了,只好领着孩子到医院去问医生。

烟台山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安鲁说,许多家长轻信各种增高器械和保健品广告,在既不知孩子矮小原因,也不知这些产品的药理作用情况下,盲目试用。要知道,各种增高营养品都是保健品范围,产品标识为“健字号”,其主要成分为微量元素、各种氨基酸、蛋白质等,对人体生长发育可能有一定好处,绝非长高的根本。不仅花费了大量钱财,可能也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或已有不良后果。

有时孩子服用一些民间偏方后,有的效果还真的挺神奇,孩子短期内会个子突然猛长,伴随孩子的还有体重突增,长胖等现象,但随后孩子的身高发育又会停止。这很可能是偏方药剂中有雄性或雌性激素的成份在里面。孩子服用这些药后,会给身体造成很大损害,通常会造成孩子性早熟,导致骨骺提前闭合,失去最后生长的时机,使孩子最终身高矮小,家长应当走出这些治疗的误区。

性发育提早未早治

小芳今年15岁,身高却只有1.5米,在班里是个头最矮的。妈妈介绍,小芳8岁前的身高都非常正常,可小芳月经来得比较早,刚满8岁那年就来了,此后的两三年,孩子的身高一下子蹿高,比同龄孩子高出不少,当妈的还暗自高兴呢。不料,自从11岁下半年开始,孩子身高开始增长缓慢,到了12岁就基本没有再长。经检查,小芳骨骺闭合青春期发育已经完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毓璜顶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坤霞认为,儿童性早熟是造成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女孩8岁以前、男孩9岁以前的性发育认为是性早熟。儿童性早熟可能产生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身材矮小。因为性早熟的孩子体格增长提前,骨骺也提前闭合,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发育早是病,也不明白后期长得慢是病,最终造成孩子身材矮小。

性早熟的孩子往往伴随着骨骼生长加速,暂时看起来比同年龄的儿童长得高,但由于性激素可引起成骨细胞活性增强,促使长骨骨干与骨骺提前闭合,从而停止生长。势必对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并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一旦发现孩子有早熟倾向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检查,及时控制孩子的早熟进展,以延缓孩子骨骺闭合。(文/YMG 记者 晓娟 通讯员 于复德 颖钧)

本文是李坤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