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诚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心理治疗技术

CBT治疗分那几个阶段?

发表者:罗诚 人已读

认知治疗比其他治疗理论更结构化,包括早期收集资料、界定问题、设定目标、建立关系,随着治疗的深入,使用引导发现的方法帮助当事人确认他们的自动思维,检验功能失调性假设。确定自动思维和指定家庭作业,在治疗中是要不断进行的。一旦当事人达到了目标,就要计划如何终止治疗,还要让当事人知道如何在治疗结束后使用这些在治疗中学到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当事人从发展对自己信念的领悟转到改变这些信念。在特别困难和复杂的案例中,发展对消极认知和图式的领悟格外重要。

(一)早期会谈

早期会谈的目标是与当事人建立关系。收集重要的资料,以及协助减轻当事人的症状。从第一次会谈开始,与当事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是必要的,治疗师应通过含蓄或直截了当的方式传达他对当事人的关心和重视,他有信心与当事人合作,他相信他能帮助当事人并使当事人学会自助,他真心地想了解当事人正经历着什么困扰,他不会被当事人的问题所吓倒。进一步,治疗师应表示对当事人的尊重和愿意与当事人合作,在每一次会谈结束时,应检查当事人对治疗过程的感知,以及他本人作为咨询师对当事人的感知。

资料的收集包括:问题诊断、过去经历、目前生活情境、心理问题、对治疗的态度及接受治疗的动机。虽然这些资料可能要经过好几次会淡才能收集到,但问题的界定从第一次就要开始,问题的界定包括对问题作功能上及认知上的分析。功能分析包括:问题是怎样发现的,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它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如何,它的后果怎样。认知分析则包括识别和调查,当一个人的情绪被触发时,他的想法和意象是什么,这个人觉得能掌控自己的想法和意象的程度,在痛苦的情境中他会想象什么样的事会发生,这些预期的结果真正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少。如果在第一次会谈中能集中讨论一个特定的问题,就能立即减轻那个症状,例如:对一个想自杀的当事人需要直接介入,马上不知不觉中摧毁其绝望感。症状的减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特定问题的解决、模糊问题的澄清,或将一个很广泛的病诉转化为可治疗的目标。在治疗的早期阶段,如果治疗师能协助当事人解决一个问题,那么这个成功可以增强当事人进一步改变动机。

在早期的会谈中,认知治疗师扮演着比当事人更主动的角色。治疗师收集资料、将当事人的问题予以概念化,协助当事人熟悉认知治疗,并主动介入问题解决以求减轻症状。从第一次会谈开始,当事人就被指定家庭作业。

早期阶段的家庭作业,通常是引导当事人认识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有的当事人可能被要求去记录痛苦时出现的自动化思维,而有的当事人可能需要练习去识别自动化思维。因此,当事人从一开始就被训练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作自我监控。

(二)中期或后期的会谈

随着认知治疗的进展,治疗重心由当事人的症状转移到他的思维模式。主要通过检验自动化的思维,思维-情绪-行为三者间的关系得以显示。一旦当事人可以对干扰正常功能运作的想法挑战,他就能考虑产生这些想法的根本假设。

通常,后期的会谈较着重认知技巧,而不是行为技巧的运用。治疗的焦点放在复杂的问题上,这些问题均涉及好几种功能性失调的思维。通常这些思维较容易用逻辑分析来处理,行为实验则较难派上用场。例如:当事人的预言“我永远都没法得到生命中我想要的”,并不容易去实际检验。但是,我们可以质疑这种类化的逻辑性,并探讨持续这种信念的利弊。

我们常常发现,尽管当事人的意识无法察觉,这类的假设却是自动化思维的主题。经过多次现察自动思维后,就可以看出或推论出他们的假设。一旦辨别出这些假设及其威力之后,治疗就以修正这些假设为目标-----检验其对当事人的有效性、适应性及实用性。

在后期的会谈里,当事人要负起更多的责任来确认问题及解决方案,并设计出家庭作业。随着当事人愈来愈能够运用认知技巧来解决问题,治疗师也愈来愈像个顾问,而不是老师的角色。在当事人愈来愈能依靠自己时,会谈的次数将减少。当治疗目标达成,当事人觉得自己能够运用新的技能和观点时,治疗即告结束。

(三)结束治疗

治疗期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当事人问题的严重性。以抑郁症为例,对单相抑郁症的治疗,通常每周会谈1次,一共15-20次。中度至重度的抑郁症当事人,通常需要每周2次,进行4-5周,然后再每周1次,进行10-15周。大多数的焦虑症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时间长短也与此相仿。

在认知治疗中,治疗师和当事人从一开始就对“治疗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一点达成了共识。正因为认知治疗是以现在为中心,并且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和长期心理治疗比较起来,认知治疗很少有因为面临“终止治疗”而引发的问题。随着当事人发展出自我信赖,治疗会谈的次数渐渐减少。

在第一次会谈中,当治疗师说明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时就已经为治疗的终止做了准备。当事人被告知:治疗目标之一是要让他们学习当自己的治疗师,而不是要治疗师来帮他们解决所有的问题。问题清单明确地列举出治疗将达成的目标,而行为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包括各种自评量表等),都被使用来评估朝向目标进步的情形。当事人的反馈也可帮助治疗师设计某些治疗方案,以促进认知的改变。

有些当事人会对疾病复发或独立运作有所疑虑。其实,某些这类的担心带有认知歪曲的成分,例如:二分法的思考(“我要不是生病,就是百分之百地痊愈”)或负向预测(“我会再度变得抑郁,而且没法帮助我自己”)。这里可能需要回顾治疗目标,教导当事人以更有效的方法处理问题,而非制造一个“痊愈”的奇迹,或重建核心人格。为使当事人对预后有合乎现实的观点,在整个疗程中,治疗者应持续提供有关心理疾病的知识。例如抑郁症有再发的可能性。

在一般的治疗过程里,当事人会经历成功和挫败。这种状况为当事人提供了练习新技能的机会。随着治疗即将终止,可提醒当事人这种挫折是正常的,以前也处理过。治疗师可要求当事人描述以前的特定问题在治疗当中是如何处理的,治疗师也可以在治疗终止前运用认知预演,让当事人想象未来的困难并描述他们会如何处理。治疗结束后,通常会有后续的一至二次的追加会谈,时间一般是约定在治疗结束的一至两个月后。这些会谈是用来巩固个案的进步,并协助其运用新的技能的。

本文是罗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