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刚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新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

发表者:李世刚 人已读

一、什么叫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全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引起骨细胞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自1888年世界医学界首次认识股骨头坏死这一疾病至今,股骨头坏死已由少见病转变为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激素的问世及其广泛应用以来,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加之交通工具变革后变通事故的增多,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均使得该病患者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股骨头坏死3000万人,我国约有400万人。最新的调查表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而有过激素应用史、髋部外伤史、酗酒史、相关疾病史者发病的机率明显增多。
股骨头坏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1-60岁最多,无性别差异,开始多表现为髋关节或其周围关节的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髋关节的功能障碍,股骨头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终身残疾。

二、股骨头坏死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股骨头坏死最先出现的自觉症状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髋关节周围、大腿内侧、前侧或膝部。早期疼痛开始为隐痛、钝痛、间歇痛,活动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缓解或减轻。但也有呈持续性疼痛的,不 管是劳累还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渐加重。此时在X线上虽然没有明显的形态异常改 变,但是髋关节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病人患侧髋关节外展、旋转受限,下蹲不到位等等。股骨头坏死到了晚期,股骨头塌陷、碎裂、变形,有的可造成髋关节半脱位,此时的疼痛与髋关节活动、负重有直接关系。活动时关节内因骨性磨擦而疼痛,静止时头臼之间不发生磨擦,疼痛也就不明显了。所以说,行走、活动疼痛加重,动则即痛,静则痛止或减轻。总之,早期是以疼痛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碍为主,伴有疼痛。

股骨头坏死I期(超微结构变异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的承载系统中的骨小梁结构排列紊乱、断裂,出现股骨头边缘毛糙,临床上伴有或不伴有局限性轻微疼痛,建议有条件的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

股骨头坏死II期(有感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内部会出现小的囊变影,囊变区周围的环区密度不均。骨小梁结构紊乱、稀疏或模糊。也可出现细小的塌陷,塌陷面积可在10-30%临床伴有疼痛明显、活动轻微受限等。


股骨头坏死III期(坏死期)

X光片显示股骨头形态改变,可出现边缘不完整、虫蚀状或扁平等形状,骨小梁部分结构消失,骨密度很不均匀,髋臼及股骨头间隙增宽或变窄,也可有骨赘骨的形成,临床表现疼痛、间歇性的跛行、关节活动受限、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等。

股骨头坏死IV期(致残期)

股骨头的形态、结构明显改变,出现大面积不规则塌陷或变平,骨小梁结构变异。髋臼与股骨头间隙消失等。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僵直不能行走,出现脱位或半脱位,牵涉膝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由于骨坏死常累及双侧,大部分病人最后出现关节畸形,继发性骨关节炎改变。虽然目前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都不肯定,因此治疗相当棘手。但实践证明,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常见而难以处理。
三、如何判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病

股骨头坏死,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髋关节酸、困,有时呈间断性疼痛。这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外伤、髋关节脱位、退行性病变、炎症、肿瘤、腰椎疾患及内科、皮肤科疾病等, 都可以引起髋关节的疼痛。股骨头坏死仅是诸多引起髋关节疼痛的一种,股骨头坏死症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检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股骨头坏死症:
(1)髋关节疼痛向腹股沟区或臀后侧、外侧或膝内侧放射。
(2)髋关节僵硬、无力、活动受限,抬腿不灵活,早期出现的症状是盘腿或向外撇腿以及下蹲困难。
(3)跛行:即走起路来患肢不敢用力负重,象踮脚样走路。
(4)骨折、脱位或髋关节扭伤愈合后,又逐渐或突然出现髋部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行走活动后加重, 有时为休息痛,疼痛多为针刺样或酸痛,并出现上述反应。
(5)长期或短期大量使用激素或经常酗酒者出现髋关节疼痛,多为隐痛、钝痛,常位于腹股沟,活动时 明显,休息后减轻。
(6)寒湿:天气寒冷时,髋关节酸困、疼痛加重,功能受限。
(7)炎症:感冒发烧时,血沉加快,白血球升高,患侧髋关节则疼痛加重。
出现了上述情况者,就有可能患有股骨头坏死症,需到医院确诊。

四、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1)避免负重 可先依靠手杖、腋杖等支具,严格限制负重,可使缺血组织恢复血液供应,并免受压力作用,以控制病变发展,预防塌陷,促使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自行愈合。但一般认为,限制负重并不能挽救股骨头坏死的病情发展,此法主要适用于不宜手术治疗的老年、一般情况差、缺血性坏死进展期及预后不良的病人。自行愈合的可能性与病灶的大小及距离关节面的远近有关:病灶小或远离关节面的,多能自行愈合;如病灶邻近关节面或病变范围较大,即使不负重,自行愈合的可能性也极小。
(2)电刺激 有成骨作用,能促进骨折愈合。电刺激可作为骨坏死的独立治疗方法或手术辅助治疗。
2、手术治疗:
(1)保留股骨头的治疗,适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
①钻孔减压 可降低骨内压,促进静脉回流,解除滋养血管痉挛,使新生血管能顺骨孔长人缺血区。主要用于早期无关节面塌陷的病人,是治疗骨坏死最简单的手术方法。
②植骨术 因植骨前需先钻孔,故又称钻孔减压植骨术。既有钻孔减压,植骨提供机械支撑,又有带肌蒂骨移植增加股骨头的血供。
③截骨术 通过改变股骨头与股骨干间的对应位置关系,达到增加股骨头的负重面积,减少股骨头所受压力,将股骨头坏死病灶移出负重区,从而减少局部承受的应力,同时,截骨术使髓腔开放,可降低骨内压,改善股骨头的血循环。
(2)关节成形术
应用于关节面塌陷的股骨头坏死病人,可行金属杯关节成形术、关节表面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

3、我们的治疗方法:

银质针治疗+介入治疗+物理因子疗法+中药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疗。主要针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中期(1、2、3期的早期)。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叫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关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病机制的研究学说较多,如血管病变、关节腔压力增高、骨髓腔内压力增高、骨结构机械强度下降、股骨头的病变等,但核心问题是因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动脉供血不足,最终导致骨坏死,其中使用皮质激素和酗酒是两个最主要的危险因素,9O %病变与之有关。使用激素、大量饮酒等引起细小静脉内皮损伤,管壁胶原暴露,血小板在局部聚集,释放TXA2;另一方面,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PGA2释放减少,导致局部血管挛缩、血栓形成等反应。使用激素、饮酒等因素还可引起脂肪代谢紊乱,静脉中游离脂肪滴增加,在局部形成脂肪栓塞。上述改变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局部淤血,组织液渗出,髂周围形成水肿,使髓内微循环淤滞、骨内压升高,再加之局部代谢产物淤积致血管痉挛、内度细胞损伤,最终导致血管内凝血并形成微循环血栓,造成局部缺血,骨营养代谢障碍,骨细胞萎缩死亡。因此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成为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理论依据。

银质针治疗无论是对于关节内的减压、还是股骨头周围病灶的损伤重建、消除致痛的无菌性炎症等都有优越性。银质针治疗对改善股骨头周围动脉痉挛和减除肌痉挛对动脉的直接压迫作用极为突出,从而间接降低骨髓腔内压。再者银质针松解术确能起到松解粘连、促进血运、改善功能、减轻疼痛、疏通骨络、调整阴阳等作用。

介入疗法针对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最后环节,应用高浓度溶栓、扩血管药物, 解除血管痉挛,溶通微血管栓子,增加动脉灌注,改善静脉回流, 降低骨内压,从而有效地改善股骨头区局部血液微环境,有效地促进和沟通侧支循环建立,使到达股骨头血流量增多,重建股骨头的血液循环, 有利于新生骨生长、死骨修复, 进而防止股骨头软骨下骨质塌陷及延缓关节退变进展。

物理因子与中药主要起改善内外部血供,根据中医肾主骨的理论,以补肾为主,中西内外结合。

本文是李世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