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朦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孩子总是咬字不清?教你正确认识构音障碍!

发表者:蒙朦 人已读

一、定义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构音器官先天性和后天性的结构异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发音障碍以及虽不存在任何结构、神经、肌肉、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完全不能说话、发声异常、构音异常、音调和音量异常和吐字不清。

二、分类

1、运动性构音障碍

2、功能性构音障碍

3、器质性构音障碍

(一)运动性构音障碍

1、定义

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量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强调在构造言语中呼吸运动、共鸣、发音和韵律等方面的异常。

2、病因

常见于脑瘫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肌萎缩侧索硬化、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

3、分类

根据损伤的脑功能区域和言语声学特点将运动性构音障碍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痉挛型构音障碍

运动特点:肌张力增高,自主活动范围、肌力和速度减少;言语表现为:说话费力、音拖长,不自然中断、音量急剧变化,粗糙音、费力音、元音和辅音歪曲,鼻音过重。

(2)迟缓型构音障碍

运动特点:肌张力降低,肌力降低,肌肉收缩,腱反射降低;言语表现为:语句短,不适宜的停顿,气息音,辅音错误,鼻音减弱或过重,鼻漏气,呼吸音重,喘鸣音,休息后可稍改善。

(3)失调型构音障碍

运动特点:肌张力降低,运动不协调,活动范围、时间和方位不精确;言语表现为:吟诗样构音障碍或醉酒样言语,构音不协调,不规则的音节停顿,韵律失调,声音呆板震颤,声调、响度和强调音变化无常。

(4)运动过弱型构音障碍

运动特点:肌张力增高,自主活动范围小、运动僵直,不自主震颤;言语表现为:构音的响度减弱,短促,呼吸紧促样发声,音量单一,音调单一,言语不流畅,重复音词现象。

(5)运动过强型构音障碍

运动特点:肌张力低,快速的、非持续性的、随机的不自主运动;言语表现:构音器官的不随意运动破坏有目的的语音表达,造成元音和辅音歪曲,失重音,不适宜的停顿,费力音,发音强弱急剧变化,鼻音过重。

(6)混合型构音障碍

表现为各种症状的混合。

4、治疗

(1)治疗原则

①针对言语表现进行治疗。从言语治疗学的观点,强调针对的是异常的言语表现设定治疗计划。言语的发生受神经和肌肉控制,身体姿势、肌张力、肌力和运动协调的异常都会影响到言语的质量,所以治疗时应从改变这些状态开始,这些状态的纠正会促进言语的改善。

②按评定结果选择治疗顺序。一般情况下按呼吸、喉、腭和腭咽区、舌体、舌尖、唇、下颌运动逐个进行训练。首先是运动功能方面的训练,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构音和表达的训练。在发音的顺序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③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和强度。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增强患者的训练欲望,改善错误的构音习惯为主,治疗的次数和原则上是越多越好,但要避免患者过度的疲劳。

(2)构音障碍治疗的具体方法

①呼吸训练。呼吸气流量和气流控制是正确发声的基础,因此需要认真的注意呼吸控制来改善发声。

a. 口鼻分离式呼吸训练,平稳的由鼻吸气口呼气训练。

b. 呼气时尽可能发”s”、”f”等摩擦音。

②构音改善的训练

a.下颌、舌、唇的训练。当出现下颌的下垂或偏移使口不能闭合时,可以用手拍打下颌中央部位和颞颌关节附近的皮肤,不仅可以促进口的闭合还可以防止下颌的前伸。也可以利用下颌反射的方法帮助下颌的上抬,做法;把左手放在患者的颌下,右手持叩诊锤轻轻敲击下颌,左手随反射的出现用力协助下颌的上举,逐步使双唇闭合。口唇训练主要训练唇的展开、闭合、前突、后缩运动,舌的运动训练主要训练前伸、后缩、上举和侧方运动等,轻症者可以主动完成,重症者可以利用压舌板和手法帮助完成以上动作。用冰块摩擦面部、口唇和舌可以促进口唇的闭合和舌的运动。双唇的训练不仅可以为发双唇音做准备,而且流涎也可以逐渐减轻或消失。

b.发音的训练。患者可以做唇、舌、下颌的动作后,要尽量长时间保持这些动作,随后做无声的发音动作,最后轻声引出目的音。原则为先发元音如“a”、“u”,然后发辅音如:“b”、“p”、“m”,能发这些音后,将学会的辅音与元音结合如:“ba”、“pa”、“ma”,最后过度到训练单词和句子。

c.减慢言语速度。轻至中度构音障碍患者表现为绝大多数音可以发,但由于痉挛或运动不协调使多数音发成歪曲音或韵律失常,这时可以利用节拍器控制速度,由慢逐渐变快,节拍器的速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没有节拍器也可以由治疗师轻拍桌子,患者随节律进行训练。

d.音辨别训练。患者首先要能分辨出错音,。可以通过口述或播放录音,也可以采用小组训练的模式,由患者说一段话,其他患者评议,最后由治疗师纠正。

③克服鼻音化的训练。腭咽部不能适当闭合而将非鼻音发成鼻音。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吹蜡烛、吹喇叭、吹哨子等方法来集中引导气流通过口腔,另外发舌根音“卡”,也可用来加强软腭肌力促进腭咽闭合。

④克服费力音的训练。费力音是由声带过分内收所致。因此治疗的目的是让患者获得容易的发音方式,可用打哈欠的方式诱导发音。另外咀嚼训练可以使声带放松和产生适当的肌肉张力。

⑤克服气息音的训练。气息音是由于声门闭合不充分引起。可用“推掌”疗法。方法:让患者把两手放在桌面上向下推或把两手掌放桌面下向上推,用力时发“啊”音,可促进声门闭合。

⑥.韵律训练。韵律失常患者言语缺乏抑扬顿挫和重音变化,音调单一,音量单一及节律异常。可利用节拍器设定不同节律和速度,患者随节奏发音纠正节律。

⑦交流辅助系统的应用。适用于言语严重受损各种治疗措施均不能使其发音或虽能发音但清晰度极低的重度构音障碍患者,帮助他们达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目的。

5、运动性构音障碍的预后

取决于神经病学的状态和疾病的进展情况,以及疾病的位置、年龄、性格合并症等。如儿童较成人恢复的好。单纯构音障碍较构音障碍合并其他障碍的患者恢复的好。但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患者都应该及时的进行语言训练 。

(二)功能性构音障碍

1、定义。

功能性构音障碍(机能性构音障碍)是指发音错误表现为固定状态,但找不到明显原因的构音障碍。临床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2、病因。

目前还不清楚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幼儿在学习发音的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学会了错误的构音动作,且形成习惯。特别是2~4岁正处于语言发展时期的孩子,容易造成发音的异常,且此阶段孩子大多数不会注意到自己的发音错误。有些研究资料显示功能性构音障碍主要与儿童语音的听觉接受、辨别、认知因素有关。

3、常见构音错误。

(1)g、k发成d、t,如把“哥哥”说成“的的”或者相反的发音方式。

(2.)zh、chi、sh、发成z、c、s如把“知”发成“滋”,“吃”发成“次”,“是”发成“四”。

(3)把l发成n(除外地方语音的发音特点,比如我国的部分地区n、l不加区分)。

(4)把部分非鼻音发成鼻音。

4.功能性构音障碍的语音训练。

(1)训练原则

①改变固定化的勾引习惯。

a、改变错误的构音动作;

b、正确构音动作的再学习;

②构音训练方法

a、必须训练听辨别音;

b、必须严格训练构音动作;

c.要设法排除错误构音习惯的影响如:为了矫正和巩固正确发音,需要临时挑选一些单词、句子并持续使用。

(2)训练顺序

①训练过程:引导构音动作→自发正确发音→熟练正确发音→向其他音泛化。

②构音运动学习

a、诱导目的音正确动作:从构音动作较相似的音开始,在形成新的构音动作时,让其模仿动作,用语言说明和使用镜子加深理解。

b、用单音节稳定正确音的构音动作

c、在说话时引用正确的发音:①使用为训练特别挑选的词汇。②单词、句子、短文的应用从音节数少,发音组成容易的实用性词语开始。③用录音机再现自己错误的发音和正确音进行比较。④促进实用画。

(3)训练方法选择

在训练过程中选用多种方法相互补充,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①利用听觉的训练方法。

听音辨别训练:适应不能分辨语音或分辨能力较差的儿童,听取训练者发出的正确音,辨别自己的错误发音并让其复述正确发音。也可以先教儿童正确的拼音和文字,并将他们写在纸上,当训练者发音时,让儿童指出相应的拼音和词。

②构音动作训练法

几乎适用于所有构音错误呈固定化、习惯化的儿童。必须使用避开错误构音习惯的构音动作训练方法。

(4)构音训练

训练开始时,要带有游戏性尽量争取使儿童保持对训练有兴趣,尽量不要挫伤他们说话的愿望而能积极配合训练。

① g、k的训练

a. g被d代替时,让儿童发ga或ka,同时用压舌板或勺子炳压舌尖。

b. 利用漱口的方法,逐渐减少口中水量,从“无水漱口”诱导发ga音。

c. 发音时利用舌根和软腭闭锁的方法。

l 闭合双唇发m…

l 微张口发n…

l 张开口唇发eng…

l 让儿童在eng后加上元音“a”构成eng加a的音。一边让儿童持续发eng音,以后移行至a音。

l 发耳语音的ga。

② d、t的训练

a. 让儿童把舌放在上下齿之间,水平伸出。一天做五分钟左右,进行一个月。

b. 在伸舌状态呼气发破裂音。

③ s的训练

a. 让舌松弛,使舌平伸状态夹在两齿间。

b. 从舌正中发出较长时间的气流发“s”,使用吸管等向正中诱导呼气也可以辅助训练。

c. 在s后加元音u进行构音发su,把舌从两齿间向后缩即可发成s音,如果s音泛化,并且保持下来,逐步可以把舌子然地向后移动而发出s音。

(5)选择训练教材。

可以选择画片、图册等,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器质性构音障碍

主要介绍临床上常见的由于腭裂所致的器质性构音障碍。

1、定义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发生率在1%~2%,

2、病因

由于胎儿第6至12周,硬腭、软腭未能正常发育融合,以至出生时遗有长裂缝。

3、分类

根据硬腭和软腭部的骨质、黏膜、肌层的裂开程度和部位,临床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软腭裂:仅软腭裂开,有时只限于腭垂。不分左右,一般不伴唇裂,临床上以女性比较多见。

(2)不完全性腭裂:称部分腭裂。软腭完全裂开伴有部分硬腭裂;有时伴发单侧不完全唇裂,但牙槽突常完整。本型也无左右之分。

(3)单侧完全性腭裂:隙自腭垂至切牙孔完全裂开,并斜向外侧直抵牙槽突,与牙槽缝相连;健侧裂隙缘与鼻中隔相连;牙槽突裂有时裂隙消失仅存裂缝,有时裂缝很宽;常伴有同侧唇裂。

(4)双侧完全性腭裂:双侧唇裂同时发生,裂隙在前颌骨部分,各向两侧斜裂,直达牙槽突;鼻中隔、前颌突及前唇部分孤立于中央。

另外国内也有将腭裂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Ⅰ度裂:只是悬雍垂裂;Ⅱ度裂:部分腭裂,但未裂开至切牙孔;Ⅲ度裂:全腭裂开,由悬雍垂至切牙区,包括牙槽突裂,常与唇裂伴发。

4、腭裂的临床表现

(1)解剖形态的异常;

(2)进食功能障碍:造成婴儿无力吸允母乳,造成喂食时间增长、摄入量减少、呛咳和鼻腔反流、严重的可能出现营养不良以及体重过低等表现;

(3)中耳疾病:腭裂引起的腭部肌肉功能异常造成耳咽管功能障碍;

(4)腭咽闭合功能不全;

(5)构音障碍;

(6)语言发育迟缓;

5、腭裂的语音表现

(1)共鸣异常:表现为开放性鼻音即鼻音过重,闭塞性鼻音即鼻音减少,以及鼻漏气。

(2)构音异常。表现为腭化构音、侧化构音、鼻咽构音声门爆破音、咽喉摩擦音、咽喉爆破音等构音及发音异常。

5、腭裂的构音训练

(1)语言训练开始的时间

腭裂语言训练应该开始于术后2~3个月。一些语音在腭咽闭合手术后可自行得到纠正,但多数构音动作仍存在障碍,因此仍需要进行构音训练。

(2)具体训练方法

①发声异常的训练。对存在发声异常的患者,首先需改善其声带发声异常。此类患者声带结节或声带过度紧张。训练开始时使其放松喉部压力,以无声的“au”向低沉浑厚的“a”音过度。若患者感觉气流不足,大部分气体从鼻腔逸出,可采取堵住鼻孔的方法,逐步向“a”“u”过度。对于存在“喊音”发声类型的儿童,可采用“唱音”方式将音高逐渐下降,诱导儿童跟着模仿。可选择难度低、患儿感兴趣的歌曲、儿歌,伴患儿同“唱”。逐步放低音高,减弱音强,使之成为习惯。

②腭咽闭合功能不全的训练。

a、改善腭部肌肉的知觉及运动功能:采用中指指腹按摩硬腭、软腭。手术3个月后用软毛笔轻触刷软腭部位。

b、 吞咽动作:依靠舌根反射压迫使软腭活动。

c、 发长音“a”,“1”,逐步增强音高及音长,必要时将鼻孔堵住,增强口腔共鸣能力,改变气体向鼻腔漏出的习惯。

构音训练。

a、 裂构音训练应从语音开始,渐渐向口语交流过度。采用韵母、声母、音节、双声词同步进行的方式,声母正常化立即进入音节训练,使患者正确掌握声母向韵母的过度,采用尽可能多的双音节词巩固训练效果。

b、 构音训练注意事项:

l 构音错误的自我认识:构音训练过程中不仅需要让患者模仿训练者的动作,更要使他们了解正确与错误发音在部位、气流,协调运动方面的差别,分辨与正确语音之间的听觉效果。

l 错误构音的自我矫正:逐步增强对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自我修正,尽可能从听觉反馈中辨别自己发音的错误,并尝试自我纠正。

c、 声门破裂音的训练:训练时以放松喉部压力为主,从元音到无意义的音向双唇过渡。如练习声母“b、p”、韵母“u”、长音节“bu、pu”。

d、 腭化构音的训练。腭化构音是由于舌前部或中部向硬腭拱起产生,多影响舌尖音。训练时让患者方平舌体,如使患者将舌体平展于齿、唇外。如练习“d、t”时将舌尖出齿列,上下齿轻咬舌尖,先练习组合开口较小的“i”发音“di”、“ti”;巩固后在逐渐训练“da、ta、du、tu、duo、tuo”等。

(四)小结

构音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沟通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对于构音障碍的诊治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长及照顾者发现孩子存在构音异常时,应尽早就诊,找出发音不清的原因,并尽早开始语言训练进行干预。

本文是蒙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