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儒林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胃切除术患者可能不需术前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发表者:苗儒林 人已读

编译 苗儒林 审校季加孚

    日本东京癌症研究基金会Michitaka Honda医生等开展的一项单中心研究表明,无论计划操作如何,胃癌患者术前可能不需要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J Am Coll Surg,2015年4月8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70例患者在胃切除术前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72例患者接受术后根除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年龄均大于20岁,诊断为胃腺癌。术前根除组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方案为兰索拉唑30 mg,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500 mg,所有药物均每12小时口服1次,术前共服药7天。而术后根除组患者在术后第8天开始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

    手术方面,18例患者接受Billroth Ⅰ式消化道重建,70例患者接受Roux-en-Y方式消化道重建,剩余57例患者接受保留幽门的胃切除术。

    在术前根除组中,68.6%患者成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而术后根除组中,根除率为69.4%,两组患者根除率类似。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

    加利福尼亚州杜瓦迪市城市Hope综合癌症中心Joseph Chao表示,基于该项研究和之前的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对于术后能够短期恢复经口进食的患者,他们在术前或术后接受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是没有差异的。该研究结果有些出人意料,由于胃切除术后一系列因素会发生变化,如胃pH值、细菌负荷和胆汁反流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改变残胃内环境,可能降低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的成功率。

    德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David Y. Graham医生则认为,该研究结果是意料之中的,但是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的成功率都很低,这表明研究所选用的治疗方案的耐药性增加导致治疗效果欠佳。患者都是在儿童时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导致治疗结果和研究结果不同的概率很小。因此,这些患者应考虑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Chao博士认为,该研究所获得的关于术前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是否优于术后治疗的前瞻性数据十分重要。临床医生应该会受到这项研究的鼓舞。如果患者在胃癌手术前未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术后接受治疗同样能够获得相同的疗效。

    然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术前根除治疗仍然应该作为首选方案,这是由于该项研究的结果不能被推广到术后进食困难的患者之中。该研究排除了这部分患者,但是术后经口进食的延迟可能导致潜在的术后并发症,可能会影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除治疗。

    术前或术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治疗具有等效性,这是否能相应地降低残胃新发胃癌的发生目前尚不清楚。如果没有更长期的随访和更大的患者样本量,这个问题恐怕仍无法回答。

原载于《全球肿瘤快讯》

信源地址:http://bjcancer.org/Html/News/Articles/2939.html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