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振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关于跟痛症

发表者:展振江 人已读

足跟痛就是长骨刺了吗?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一些足跟痛的病人,特别是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许多人都认为是因为足底长了骨刺,很是担心。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之为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病所致。跟痛症是指足跟部跖侧(即足底一侧)的疼痛,多见于中年以后的肥胖者,严重者不能行走。其最常见的原因有跖腱膜炎、足跟脂肪垫炎及跟骨骨刺、跟骨滑囊炎等。因此,只有找出足跟痛的原因,对因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什么是跖腱膜炎:
跖腱膜是维持足弓的一个纤维结构。疼痛出现的原因是筋膜失去一部分弹性,因为日常活动而受到刺激。临床上发现,在较肥胖的中年妇女和喜爱运动者中,跖腱膜炎发生的情形较多。另外穿软底鞋也可能是跖腱膜炎的原因之一。

跖腱膜炎都有哪些表现:
患者多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足跟下及足心疼痛,足底可有胀裂感跖腱膜于跟骨大结节附着处可有压痛,特别是在它的内侧。

跖腱膜炎的治疗方法:
大部分跖腱膜炎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症状可得到缓解,如理疗、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足垫、跖腱膜及跟腱的牵拉锻炼、夜间支具固定、激素封闭治疗等。而有些病人虽然经过各种非手术治疗症状可能仍持续,有时需要手术部分切断跖腱膜。

治疗跖腱膜炎的新方法-震波治疗
目前临床上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震波治疗引入临床。并取较好的临床效果。震波治疗是利用震波通过传导介质(病人),聚焦到病灶部位。采用聚集的冲击波能量对人体内部组织细胞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震波为什么能治疗跖腱膜炎:
震波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机械应力效应:通过机械应力的作用引起病灶组织细胞的物理变化,加速微循环,增加细胞吸氧功能。
2、压电效应:机械力作用于骨骼后,引起骨表面电位变化,激活骨细胞,促进骨折愈合。
3、空化效应:冲击波可使介质中的微小气泡极度膨胀,借此可打通生理性关闭的微血管,是粘连的软组织得到松解。

足跟脂肪垫炎是怎么回事
足跟部的皮下组织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将皮肤于跟骨表面相连,形成足跟脂肪纤维垫,有吸收振荡的作用。老年人足跟脂肪纤维垫常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变薄,因而在站立或行走时会引起足跟痛。

足跟脂肪垫炎都有哪些表现:
足跟脂肪垫炎常在足跟负重区内侧有压痛点,有时可摸到皮下的脂肪纤维块,压痛明显。

足跟脂肪垫炎该怎么治疗:
可采用局部热敷、理疗、温水浸浴或按摩疗法等方法。还可选用适宜的鞋垫,利用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及弹性的足跟垫,可分散足跟承重压力,增加减震弹性,保护足跟部伤病部位。

足跟脂肪垫炎为什么不能用封闭
对于脂肪垫炎的患者不宜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因为封闭可能会造成脂肪垫的进一步的萎缩,有加重疾病的可能性。

跟骨骨刺能引起疼痛吗:
跟骨骨刺的形成是由于附着于跟骨下面的肌肉长期收缩刺激,引起局部骨质增生。许多老年人都有骨刺,并不是每个人都出现疼痛,它也不是引起跟痛症的常见原因。即使因为骨刺引起疼痛,其疼痛的程度与骨刺的大小也不成正比。切除骨刺后只有少数人足跟痛消失,大部分人仍遗留足跟痛,

跟骨骨刺可以磨掉吗
骨质增生是人体的一种反应方式,它能均匀分布骨骼所承受的力量,并降低受力强度。骨骼受力超出可适应强度越大,骨质增生就越快越严重。所以根据"骨刺"的形成这一机理可知,想通过增加活动强度磨去"骨刺"的想法,必将事与愿违,促进其增大发展,而不会磨去"骨刺"。

跟骨长骨刺了应当怎么治:
目前临床上可采用理疗、局部封闭或穿特殊的鞋垫,到多数都可以治愈。于经久不愈的病人,医生可能会考虑手术切除跟骨骨刺或局部神经切断。或实施跟骨钻孔术以减低骨内压。但有时术后又会重新长出骨刺,因此多采用非手术疗法为主。


什么是跟腱炎
跟腱炎是指跟腱背侧深筋膜和腱组织之间的滑膜层及其结缔组织损伤,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腱围及腱组织的损伤性炎症。

是什么原因造成跟腱炎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不但运动员可发生此类病变,不好运动的中老年人也可发生。一般认为是由于,跟腱受到反复应力作用后发生微小撕裂所致。另外,也有人认为,运动鞋的局部磨损也可能引起此症。还可以由于一些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跟腱炎都有哪些表现
主要表现为足跟后部疼痛。开始在活动多后感到疼痛,以后可转为持续性疼痛。早期于跟腱两侧缘压痛,晚期跟腱部常出现梭形肿大,能摸到跟腱粗大而硬。让病人单足提踵困难或引发疼痛。患有跟踺炎的人,常常会在早上起床后迈第一步时,感觉跟腱特别疼痛。还有些人坐下休息稍长的时间之后,再走路的时候也会出现疼痛。

跟腱炎应当怎么治疗
首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减少活动、理疗、冰敷、跟腱牵拉锻炼。同时可以应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如扶他林。垫高鞋跟部1.5厘米。也可使用局部封闭治疗,但效果一般,只能防止病情的发展,而不能使之治愈。而多次封闭治疗有增加跟腱断裂的可能性。非手术治疗6月以上症状仍不减轻时,可采取手术治疗。可切除止点部炎性组织、滑囊和退变的跟腱及增生的跟骨后上结节。
跟腱的牵拉锻炼方法:
练习1
如图1,身体前倾面对墙壁,双手伸直平推墙壁,有疼痛的下肢膝关节向后绷直,另一个膝关节向前呈弓步。屈肘,增大身体前倾,保持后膝绷直和足跟触地,这时会感到跟腱和足底韧带受到牵拉,保持牵拉感10秒然后放松,重复20次,每天4~5次。如双足都有疼痛,可交换双足位置进行按照相同方法练习。

练习2
如图2,双手扶着桌子,上身前倾,双足前后错立,重心放在位置在靠后的腿上,抓牢前方支撑物,屈双膝下蹲,保持双脚足跟触地,保持牵拉感10秒然后放松,重复20次。如双足都有疼痛,可交换双足位置进行按照相同方法练习。

练习3
如图3,双足前部站在楼梯最下方的台阶上,身体保持直立,面向楼梯,手握护栏保持身体平衡,足跟悬空,逐渐放松小腿肌肉,使足跟尽可能放低。您会感到小腿肌肉、跟腱和足底韧带受到牵拉,保持牵拉感10秒然后放松,重复20次。

跟痛症(跖筋膜炎)为临床常见疾病,绝大部分病例经保守治疗而治愈,对少数顽固性足底筋膜炎(recalcitrant plantar fasciitis)病例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只适用于顽固性足跟痛经过严格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且患者的生活方式或日常活动受影响。
70年代以前手术以单纯切除跟骨骨刺为主,80年代以后多行跖筋膜切断加跟骨骨刺切除,90年代以后出现内窥镜技术及跖筋膜切断术。
松解过多的跖筋膜和展肌筋膜所引起的潜在并发症是逐渐发展而成的扁平足,注意合适的拇展肌筋膜和跖筋膜内侧部分的松解量可限制该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早期应避免负重,两周后即可下地逐步负重,至2月完全负重行走,但完全恢复可能要六月以上。
目前手术趋向于内窥镜下手术跖筋膜松解术。国外把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方式发展成内窥镜下手术,比开放性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可立即负重、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成功率提高等优点。Barrett报道652例由25个骨科医生在内窥镜下完成的跖筋膜炎手术,成功率高达97%。对于镜下足底外侧神经第一分支松解以及内窥镜下手术的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保守治疗的方法有休息、冰敷、牵伸、胶布固定、矫形垫、理疗、非甾体类药物、局封等。局部冰敷特别适用于剧烈运动后,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牵伸疗法方法有两种:其一,将身体向前倾靠于墙上,同时保持足跟触地;其二,夜间用小夹板固定。两者均可使跖筋膜和跟腱得到牵伸。美国足踝部矫形外科学会的统计表明,在治疗的最初8周仅用单纯的跟腱和跖筋膜牵伸锻炼就可使约70%病人的跟痛症状改善。由此可见,方法虽简单但疗效显著。
胶布贴缚固定法(Taping and Strapping)可起到暂时性支持纵弓,控制足跟外翻,维持距下关节于中立位和改变足跟着地部位的作用。一般固定时间为1~2周,对有效的病例尚需进一步用矫形垫控制之。Scherer报道仅用胶布贴缚固定加矫形垫应用就可使89%的病人症状得到80%以上或完全缓解。
配带矫形垫(Orthosis),根据患足不同的生物力学异常状态特制相应的矫形垫各种矫形鞋垫治疗机理是:①通过楔形垫高前足或后足不同部位来控制足的异常旋前,从而避免了跖筋膜及肌肉止点处的过度牵拉。②于矫形鞋垫上相当于跟骨结节内侧突处开槽可减少炎症局部的压力。③足跟处使用海绵材料可增加吸收震荡的能力。Bergmann采取两步治疗法,第一步先让病人使用半硬质的粘弹性材料制成的矫形鞋垫,待局部疼痛减轻后,第二步再让病人使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功能性矫形鞋垫,以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疗效显著。Bergmann特别指出当跖筋膜炎单侧,在使用矫形鞋垫治疗时要注意对侧正常足亦应使用同样高度的矫形垫,以防人为造成下肢不等长,进一步加重患足跖筋膜的牵伸。因为当下肢不等长时,较短的一侧肢其足将被迫旋后以增加肢体长度,而较长的一侧肢体其足将被迫旋前以缩短肢体长度,这样较长的一侧肢体其足(即患足)因被迫进一步旋前其跖筋膜将受到过度的牵张。
理疗如脉冲超声波,音频导入(phonophoresis) ,离子电渗疗法( iontophoresis)疗效有限。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急性病例有效,用药时间一般为2~3周。对慢性顽固性疼痛病例效果不佳。对顽固性病例局部注射皮质激素有时有效,但不宜多次注射,因有引起跟骨脂肪垫萎缩和跖筋膜撕裂的可能性。注射次数一般不超过2-3次。对跑步运动员患者来说,训练错误必须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人调查了40名运动员患者,发现16名有训练错误。最常见的错误有训练距离突然增加和在陡峭的山坡上训练。另有8名运动员其所穿的跑鞋不合脚或破旧,从而造成跖筋膜过度的牵张。对上述病人除常规的保守治疗外,尚应建议缩短训练距离,放慢训练速度,减少或取消速度训练,以及改变训练项目如自行车、游泳。
症状的改善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有的需要一年时间。因此,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都需要有耐心。当症状缓解后应逐渐恢复运动以防症状复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易于取得好的疗效。病程越长,保守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

本文是展振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