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伟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

发表者:滕伟强 人已读

这些信息提供了一个总体介绍,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和你的家庭医生谈谈,看看这些信息是否适用于你,并获得更多关于这个问题的信息。

th (5).jpg

概述

扁桃体炎是什么?

扁桃体是位于喉咙后部两侧的粉红色组织的椭圆形区域。它们通过对进入鼻腔和口腔的细菌和细菌的反应来对抗感染。

扁桃体炎发生在你的扁桃体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时候。这会导致扁桃体发炎和肿胀。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你喉咙痛或咽炎时,你也有扁桃体炎。

th.jpg

症状

扁桃体炎有什么症状?

扁桃体炎的症状可包括以下任何一种:

•红色或肿胀的扁桃体。

•喉咙痛

•吞咽困难

•颈部淋巴结肿大。

•发热

•发冷

•耳朵疼痛

•头痛

口臭

•声音丧失(被称为喉炎)

•在儿童中,腹痛(通常发生于扁桃体炎由链球菌引起的时候)

如果你的扁桃体变得非常肿胀,你可能还会注意到其他症状。这些可能包括睡眠呼吸暂停(在睡眠中短暂的呼吸暂停),吞咽食物的困难和声音的“嘶哑”。

th (1).jpg

我应该什么时候叫医生?

如果你的孩子喉咙痛,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非常不舒服,或者他或她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请打电话给医生。

如果你是一个有扁桃体炎症状的成年人,你应该联系你的医生,特别是如果你有以下一个或更多的症状:

•喉咙痛持续时间超过两天(有或无腹痛)

•发烧超过38度

•脖子僵硬

•虚弱

一个不能呼吸或开始流口水的成人或儿童,因为他或她不能吞咽,应该立即得到急救护理。

病因和发病危险因素

扁桃体炎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大多数扁桃体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例如,导致单核细胞增多症(称为EB病毒)的病毒会导致扁桃体炎。扁桃体炎仅由细菌引起,约占病例的15%到30%。细菌性扁桃体炎通常是由某种链球菌(或“链球菌”)细菌引起的。在这些病例中,这种疾病可能被称为“链球菌性咽喉炎”。

th (4).jpg

诊断和检查

扁桃体炎是如何诊断的?

你的医生会问你有什么症状。他或她也可以检查你的耳朵、鼻子和喉咙,检查是否有感染的迹象。

你的医生可能会用拭子从你的喉咙后部取样。此样品可用于快速链球菌试验或咽喉培养。快速的链球菌测试可以显示你的感染是在几分钟内由链球菌引起的。咽喉文化可以显示你是否有链球菌感染或其他细菌感染,但是这个测试的结果在24小时或更长时间内都无法得到。

在某些情况下,你的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以找出是什么导致了你的感染。例如,血液检查可以检查单核细胞增多症。

th (6).jpg

治疗

扁桃体炎如何治疗?

如果你的扁桃体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没有用的。但是你可以使用一些家庭疗法来缓解症状。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饮用温暖、舒缓的液体,如汤、汤、蜂蜜和柠檬茶。

•用温水漱口(8盎司温水中加入1/4茶匙盐)

•服用醋氨酚(品牌名称:泰诺)或布洛芬(两个品牌名称:雅维,莫特林)发热和疼痛。记住,孩子们不应该吃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导致18岁以下儿童患上一种叫做雷氏综合症的严重疾病。

服用咽喉含片。

•使用冷却式加湿器来滋润空气。

•休息你的声音

th (7).jpg

抗生素可以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扁桃体炎。如果你的医生开了抗生素,一定要遵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所有的药物。如果你不这样做,你的感染可能会复发。同时,适当服用抗生素有助于降低感染他人的风险。经过24小时的治疗,你是不会传染的。

如果你的扁桃体肿胀到难以呼吸,你的医生会给你开类固醇治疗。

我需要切除扁桃腺吗?

切除扁桃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手术曾经相当普遍。现在扁桃体炎经常发生(称为慢性扁桃体炎)时推荐手术。扁桃体切除术通常是住院手术。如果扁桃体炎未得到治疗,就会在喉咙后部形成一个脓包(称为脓肿),在扁桃体后面。如果你有脓肿,你的医生需要用针把它吸干。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扁桃体切除手术切除脓肿。

th (4).jpg

预防

我怎样才能避免扁桃腺炎呢?

扁桃体炎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传播。勤洗手有助于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不要共用酒杯或餐具。此外,避免与生病的人保持密切接触。

问题

问你的医生的问题。

我的孩子得了扁桃体炎。我们应该切除扁桃腺吗?

我应该服用抗生素吗?

如果他/她做扁桃体切除术,我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问题?

我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更舒服?

•有什么药可以帮助我缓解疼痛和发烧吗?

如果我有链球菌性喉炎,我是否会患上扁桃体炎?

我接受测试后多久能知道我是否有扁桃体炎?

我应该什么时候去看医生?

我晚上经常醒来。这可能与扁桃体炎有关吗?

本文系滕伟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滕伟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