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举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发表者:王举 人已读

健康人排便习惯多为一日1-2次或1-2日1次排便,少数健康人的排便次数可达每日3次,或3日1次。正常粪便多为成形或半成形的软便,也可为腊肠样硬便。正常排便需要肠内容物以正常速度通过各段肠管,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门,引起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群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一个环节的故障,均可能引起便秘。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患者常有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在不用通便药时,完全排空粪便的次数显著减少等。

一、流行病学

我国北京、天津和西安地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便秘比率高达15%-20%。而对北京地区18-70岁成年人进行的一项随机、分层、分级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

二、便秘的危害性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已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生活质量;且在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中有重要的作用;在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症时便秘可导致生命意外;部分便秘和肛肠疾病,如痔、肛裂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社会负担。

三、慢性便秘的病因

慢性便秘有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因。器质性病因可以由胃肠道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硬皮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许多药物可以引起便秘,如下:

1. 肠管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

2.直肠、肛门病变:直肠内脱垂、痔病、直肠前膨出、耻骨直肠肌肥厚、耻直分离、盆底病等。

3. 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肠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疾病等。

4.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部疾患、脑卒中、多发硬化、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

5. 肠管平滑肌或神经元性病变

6. 结肠神经肌肉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巨直肠等。

7. 精神及心理障碍

8. 药物性因素:铝抗酸剂、铁剂、阿片类、抗抑郁剂、抗帕金森氏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组胺药等。

四、慢性便秘的检查方法及评估

慢性便秘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体格检查、有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病史:详细了解病史,包括有关便秘的症状及病程、胃肠道症状、伴随症状和疾病,以及用药情况常能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注意(1)、有无报警症状(如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2)、便秘症状特点(便次、便意、是否困难或不畅以及粪便性状),(3)、伴随的胃肠道症状,(4)、和病因有关的病史,如肠道解剖结构异常或系统疾病,及药物因素引起的便秘,(5)、精神及心理状态及社会因素。

一般检查方法:(1)、肛门直肠指检常能帮助了解粪便嵌塞、肛门狭窄、痔病或直肠脱垂、直肠肿块等症,也可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状况。(2)、血常规、便常规、粪便隐血试验是排除结、直肠、肛门器质性病变的重要而又简易的常规。必要时进行有关生化和代谢方面的检查。(3)、对可疑肛门、直肠病变者,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能直视观察肠道或显示影像学资料。

特殊检查方法:对慢性便秘患者,可以酌情选择以下有关检查。

1. 胃肠通过试验(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est, GITT):常用不透X线标志物,早餐时随试验餐吞服含有20个标志物,相隔一定时间后(例如在服标志物后24h、48h、72h)拍摄腹片一张,计算排出率。正常情况下服标志物后48-72h时,大部分标志物已排出。根据腹片上标志物的分布,有助于评估便秘是慢传输型或是出口梗阻型,为一简易、可行的方法。

2.肛门直肠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 ARM):常用灌注式测压,分别检测肛门括约肌静息压、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压和力排时的松弛压、直肠内注气后有无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出现,还可以测定直肠的感知功能和直肠壁的顺应性等。有助于评估肛门括约肌和直肠有无动力和感觉功能障碍。

3.结肠压力监测:将传感器放置到结肠内,在相对生理的情况下连续24-48h监测结肠压力变化。对确定有无结肠无力,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4.气球排出试验(balloon expulsion test BET):在直肠内放置气囊,充气或充水,并令受试者将其排出。可作为有无排出障碍的筛选试验,对阳性的患者,需要作进一步检查。

5.排粪造影(barium defecography BD):将模拟的粪便灌入直肠内,在放射线下动态观察排便过程中肛门和直肠的功能变化,可了解患者有无伴随的解剖异常,如直肠前膨出、肠套叠等。

6.其它:如盆底肌电图,能帮助明确病变是否为肌源性。阴部神经潜伏期测定能显示有无神经传导异常。肛门超声内镜检查可以了解肛门括约肌有无缺损等。

五、慢性便秘的诊断

对慢性便秘患者的诊断应包括:便秘的病因(和诱因)、程度、及便秘类型。

(一)病因诊断:如能了解和便秘有关的累及范围(结肠、肛门直肠、或伴上胃肠道)、受累组织(肌病或神经病变)、有无局部结构异常及其和便秘的因果关系,对制定治疗和预测疗效均非常有用。

(二)慢性便秘的严重程度:可将便秘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

2.重度: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

3.中度:介于轻重度两者之间。

所谓的难治性便秘:常常是重度便秘,可见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结肠无力以及重度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等。

(三)慢性便秘的类型:

分为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IBS的便秘型是一类和腹痛或腹胀有关的便秘,同时,也可能有以下各类型的特点。

1.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 有以下表现:(1)、常有排便次数减少,少便意,粪质坚硬,因而排便困难。(2)、肛直肠指检时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的粪便,而肛门外括约肌的缩肛和力排功能正常。(3)、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延长。(4)、缺乏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证据,如气球排出试验正常,肛门直肠测压显示正常。

2.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 OOC) 可有以下表现:(1)、排便费力、不尽感或下坠感,、排便量少,有便意或缺乏便意。(2)、肛直肠指检时直肠内存有不少泥样粪便,力排时肛门外括约肌呈矛盾性收缩。(3)、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显示正常,多数标志物可潴留在直肠内。(4)、肛门直肠测压时显示力排时肛门外括约肌呈矛盾性收缩等或直肠壁的感觉阈值异常。

3.混合型便秘:具备以上1和2的特点。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的特点是排便次数少,排便常常艰难,排便、排气后腹痛或腹胀缓减,可能有出口功能障碍合并慢通过型便秘,如能结合有关功能检查,则能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类型。

六、慢性便秘的治疗

慢性便秘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便秘轻重、病因和类型,进行综合治疗,恢复正常的排便习惯和排便生理。

1.一般治疗:加强排便的生理教育,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及坚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同时应增加活动。

2.药物治疗:选用适当的通便药物。选择药物应以少有毒、副作用及药物依赖为原则,

(1)膨松剂(如麦麸、欧车前等)和渗透性通便剂(如福松、杜秘克)。应用福松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随机对照观察显示,对增加排便次数和改善粪便性状疗效均称好。

(2)对慢传输型便秘,还可加用促动力剂,如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等。

(3)复方角菜脂酸能对治疗痔源性便秘有效。

(4)开塞露和甘油栓有软化粪便和刺激排便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慢性便秘患者,应避免长期应用或滥用刺激性泻剂。多种中成药具有通便作用,但需注意长期服用中成药治疗慢性便秘时,应注意其内的成分及其副作用。对粪便嵌塞的患者,清洁灌肠一次或结合短期使用刺激性泻剂以解除嵌塞。解除后,再选用膨松剂或渗透性药物,保持排便通畅。

3.心理疗法与生物反馈:中、重度的便秘患者常有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因素或障碍的表现,应予以认知治疗,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生物反馈疗法适用于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4.外科治疗:如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后仍收效不大,且各种特殊检查显示有明确的病理解剖和确凿的功能性异常部位,可考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的适应证包括继发性巨结肠、部分结肠冗长、结肠无力、重度的直肠前膨出症、直肠内套叠、直肠粘膜内脱垂等。但应注意有无严重的心理障碍,有无结肠以外的消化道异常,术前需要进行预测疗效。

本文是王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