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神经上皮肿瘤(胶质瘤)的放射治疗

发表者:王亚明 人已读

神经上皮性肿瘤的放射治疗多数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不同,一般恶性程度越高对放射治疗约敏感。其中具体按放射敏感性依序为髓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及胶质母细胞瘤。

放射治疗在对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报告全脑照射可增加病人的生存期(Walker,1978),照射剂量55-60Gy组比50Gy组生存率明显增加。放疗后肿瘤较放疗前退缩超过50%以上者,生存率明显增加(wood,1988)。既往恶性胶质瘤多采用全脑外照射治疗,近年来,胶质瘤病理学研究发现肿瘤的浸润范围在瘤体以外的4cm,而且复发肿瘤也多位于原发部位或在周围;大宗胶质瘤放射治疗的生存比较调查也未显示出全脑胶质瘤的优越性;而且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对肿瘤的局部定位越来越精确,使对肿瘤灶本身和局部浸润区的小范围放射治疗成为可能,减少了全脑放射治疗的应用,可以降低了放射治疗的并发症。

随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发展,采用伽玛刀、X刀、质子刀、同位素间质内放疗辅助局部或全脑外照射、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神经上皮肿瘤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而且对病人的远期随访调查都显示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复发和手术不能切除的胶质瘤,如脑干胶质瘤,也有人先采用放射治疗照射,待病灶缩小后接着采用局部伽玛刀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Pozza(1989)首先报道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14例低度恶性胶质瘤(1-2级)的结果,在11-48月的随访期,12例显示有病灶的缩小和消失。Steiner等(1998)用伽玛刀治疗了位置深在的11例星形细胞瘤I级和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病人,肿瘤体积平均为3.3cm3,平均最大剂量为32.7Gy,平均周边剂量为13.3Gy,随访9-58月,肿瘤缩小7例,消失1例,增大4例;治疗II级星形细胞瘤14例,肿瘤体积为3.8cm3,平均最大剂量为36.2Gy,平均周边剂量为13.5Gy,随访8-62月,肿瘤缩小6例,消失2例,增大6例。对于高度恶性胶质瘤,利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来治疗也有报道。Coffey(1990)年用伽玛刀治疗33例高度恶性胶质瘤病人,随访1-25月,14例病变缩小,15例停止生长,只有4例病变增大;临床症状改善4例,无变化者20例,恶化4例,有7例病人于治疗后1-39周死亡,死亡与放射治疗本身无关,尸检发现治疗的肿瘤内坏死明显。Alexander(1996)伽玛刀治疗11例高度恶性胶质瘤,随访3-24例,病变缩小3例,稳定2例,增大6例;5例临床情况稳定,6例死亡。Chicago伽玛刀治疗中心报告55例高度恶性胶质瘤的伽玛刀治疗结果,平均生存期为13.1月。于新(2002年)报告伽玛刀治疗57例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随访6-42月。其中低度恶性胶质瘤36例中,临床症状消失好转23例,无变化6例,加重4例,死亡3例,影像学检查有效率为55.6%,微效或无变化31.6%,恶化13.9%。在21例恶性胶质瘤中,2-3月临床症状好转率为71.4%,微效或无变化的9.5%,恶化19.1%;12、24、36月存活率分别为:81%、47.1%、33.3%。影像学复查:显效1例,有效4例,微效1例,无效3例,恶化12例,有效率为23.8%。认为伽玛刀对体积较小,边界相对较清楚的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是有效的,对高级别恶性胶质瘤在短期内可有效的杀死靶区肿瘤细胞并延缓肿瘤的生长,结合手术、外放疗和化疗可提高生存率,但并不能有效控制周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复发,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本文是王亚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