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新良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表者:解新良 人已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ITP是最为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止血与血栓学组于2012年制定了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现正式更名为Immune thrombocytopenia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需排除继发性ITP。

临床特点是出血严重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成反比。即血小板计数越高,出血越轻;但是部分患者即使血小板严重减少(<20),亦无出血表现或出血轻微。所以不能仅用血小板数评价患者出血程度。老年人出血程度比青年人高。乏力也是ITP患者的主要表现之一,对于这类患者,虽然无明显出血,亦需治疗,可以改善症状。ITP不仅是出血性疾病,也是一种血栓前疾病。所以ITP患者血小板计数控制在50~100*109/L为最佳。持续缓解患者可以抗栓和抗血小板治疗。

《共识》把ITP分为四型,取消了急性ITP,代之为新诊断的ITP,指确诊后3月以内;慢性ITP由6个月延长至12个月治疗后仍未恢复的患者;持续性ITP,指3~12个月;难治性ITP。难治性ITP,同时满足所有3个条件:①脾切除后无效或复发;②仍需治疗以降低出血风险;③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即确诊的ITP。

治疗

首选泼尼松1mg/(kg·d),分次或顿服,病情严重者用等效量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好转后改口服。待血小板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步减量(每周减5mg),维持1~2月。目前国内国际均推荐大剂量地塞米松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地塞米松40mg/d,*4天。无效者可在半月后重复1次,不需要减量或维持治疗。副作用: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糖尿病、急性胃黏膜损伤等。目前仍不知道泼尼松和地塞米松哪个更优。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0.4g/kg,静脉滴注,4~5日为一疗程,可与激素联合使用。1个月后可重复。起效快。但是是暂时的,3~4周后降至治疗前水平。

二线治疗

脾切除:关于脾切除的时机,仍有争论。一般用于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安全药物治疗6个月以后无效者。指南推荐:病程6个月以上;正规激素治疗无效;或有激素禁忌。

药物治疗:二线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环胞素、达那唑、利妥昔单抗等。

本文是解新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