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空军总医院血液科主任及其团队介绍

发表者:薛梅 人已读

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挽救生命,是医者永恒的追求

——访空军总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恒湘及其团队

你听说过急性白血病吗?听说过干细胞移植吗?

目前,白血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十万分之一左右,对于我们这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就意味着每年有上万名新患者的群体,加上恶性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血液病已经成为危及我们生命的大敌,也是医学界全力阻击的一大“恶魔”。

初冬的一天上午,我们走进了空军总医院住院部大楼第十二层血液科病房。在那里,王恒湘主任和她的团队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她们的工作中,填满了各种与血液疾病有关的检查、诊断、化疗,还有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血液科王恒湘主任的交谈,使我们领略了一个常人不了解的医学领域。这位四十岁出头的女主任说起话来条理清晰、干脆利落、铿锵有力。当我们站在挂满锦旗的病区走道,静静听着王恒湘主任向我们介绍血液病的时侯,感到了这种病魔带给人的阵阵寒意,但随着我们对王恒湘主任及她所领导的血液科医疗团队在血液病治疗前沿探索、攻关业绩了解的深入,内心又升起更多希望的暖意。我们很想进一步知道,这个11年前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半相合骨髓移植的血液研究中心,如今又在进行哪些医学探索。

半相合移植:一个医学名词背后的生命超越

“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唯一手段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与患者的白细胞抗原即6个免疫标识(3对)均匹配时称为全相合,HLA配型完全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佳选择,但是,一般全相合的机会在同胞兄弟姐妹之间是四分之一,从骨髓库捐献者中选择无血缘关系供者也是一条途径,机会是十万分之一,所以并非每位患者都有机会配上全相合的骨髓,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要。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相合的同胞供者越来越少, 所以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特别的意义,其供者可以是父母、子女、同胞、甚至堂表亲属,几乎能为全部患者解决骨髓来源问题。”

王恒湘主任对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到这一艰难医学探索的重大意义和无限前景。1999年5月,空军总医院血液科在国内首次对一位历经过几十余次化疗、病情四度复发的白血病男孩成功进行了半相合骨髓移植。设计的方案植入率高、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使穿越人类HLA不相合屏障成为可能,这位国内首例经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孩子至今仍然活着。

作为空军总医院血液科第二代领军人物,王恒湘主任的工作内容绝不轻松,充满了压力:如何在原有半相合移植基础上进行新的突破,如何提高半相合移植治愈率,如何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如何充分发挥每一个下属的工作积极性,这一系列问题均需要她付出努力。尤其在原有半相合移植基础上进行新的突破,是最令她痴迷的一件事情。这位从事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20年的女专家早已将血液疾病诊断治疗当作自己最浓厚的兴趣。最吸引她的,莫过于每一位患者的CT片、每一张化验结果报告单。

谈起自己的本行,王恒湘主任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她说,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我们科室的治疗特色,11年前,我们在全国最早成功开展了这项技术。迄今为止,我们已为数百位全国各地的患者进行了半相合骨髓移植治疗,植入率达98%,重度GVHD发生率在20%以下,5年生存率50%左右,其疗效与全相合移植的疗效基本相当,挽救了不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最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经过移植治疗病愈的患者中,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考上了硕士,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人热恋了,有人结婚了,还有人喜得贵子。现在,半相合骨髓移植技术非常成熟,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每一个成功的病例,总是有王恒湘主任以及她所带领团队的辛苦付出。移植病房曾住一位9岁小姑娘,是接受无关供者干细胞移植患者,由于采集干细胞在西安完成,连续两天干细胞被飞机运送到北京、再送到病房均已是夜晚,王主任与移植病房护士长、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一直坚守在病房,密切观察患者输注造血干细胞中的不良反应,当殷红的干细胞液一滴滴顺利输注完毕,看着患者安静入睡后,王主任才脱下白大衣、带着一脸疲惫回到家中,此时已是深夜。

半相合骨髓移植技术高端,患者病情复杂,技术上需要精益求精、艰苦探索、不懈创新。目前,王主任选择移植后肺部病变作为她当前研究的另一个高点。她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近三分之一患者移植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肺部最为严重,包括各种治病菌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肺炎,以及非感染性肺损伤,这种损伤多与移植后的免疫相关。肺病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她回忆起几年前有一位12岁小男孩,当时移植相当成功,造血恢复很好,在快要出院的时候,小男孩肺部出了问题,发展特别迅速,CT片显示双侧的肺影像几乎变成了灰白色,很快发生了呼吸衰竭,医生不得不使用呼吸机,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这个病例让她和她的造血干细胞团队成员们内心深处感到了强烈震动,移植后肺部病变绝不可以忽视。为克服这一难题,王恒湘主任将眼光放在移植相关肺部病变的研究上,对移植方案进行优化、技术改良,应用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和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现在,移植相关肺部病变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治疗方案,并其研究获得了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并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学术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在各种专业学术会议进行交流。

王恒湘主任告诉我们,空军总医院血液科采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除了治疗各种不同类型白血病外,还可以用于治疗任何其他恶性血液病比如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非恶性疾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免疫性疾病、以及遗传性疾病等的治疗。今年8月,采用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一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症患儿,该疾病发病率为十六万分之一,唯一治疗办法是骨髓移植。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进行了全程跟踪,北京电台等多家主流报社媒体相关报道多达十余次。目前,这个年仅7岁的小女孩已经明显好转出院。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一道别样风景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病治疗的“重头戏” 近年来,另外一种干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同样倍受关注,它存在于骨髓造血微环境里,起支持作用,支持骨髓造血细胞的生长。研究发现,通过抽骨髓或从脐带中这种细胞很容易获得,并且可以在体外经过培养大量增殖,适宜的环境下,它还可以往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肝细胞等方向分化,并且可以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可用于细胞治疗。移植过程中输注充质干细胞可以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减少移植并发症,改善预后。除此之外,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其他疾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比如,神经再生修复是个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注射到患者蛛网膜下腔后,可以进入损伤的部位,分泌多种神经生长因子,从而促进神经的修复。

王恒湘主任以她过人的学术洞察力和旺盛的精力,2年前与军事医学院合作,在空军建立了首家干细胞治疗中心,把实验室研究成果引入临床,进一步拓宽干细胞应用范围,包括神经修复性治疗。目前,空军总医院血液将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神经损伤性疾病主要包括脊髓损伤,小脑萎缩、异染性脑营养不良。这些疾病是目前用任何药物均无法治愈的疾病,采用干细胞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这些临床研究也是当前国内外干细胞治疗研究的热点。

2008年1月,空军总医院开展了这项治疗,第一例接受治疗的是位二十四岁的女子,她从楼上摔了下来,腰椎骨折,导致脊髓损伤,截瘫,大小便失禁,整个的下肢肌力基本上丧失,感觉障碍。这样一个孩子,没有别的办法,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丈夫还要和她离婚,女孩非常绝望,她妈妈抱着一线希望带她来到血液科,当王主任看见这个女子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要让她的病好起来,要让她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我们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并让她进行功能锻炼。三个疗程后,这个病人开始恢复,双下肢肌力逐渐增强,感觉障碍平面逐渐下移,大小便可以控制,借助助行器行走。”王恒湘主任介绍说。另一个成功例子是一个小脑萎缩家庭,70岁的父亲要照料三个患有小脑萎缩的成年儿女。大儿子因病提前退役,二儿子因病孜然一身,全靠年过古稀的老父亲照料生活,老父每月只有千余元的退休金,为了治疗,多次南下北上,花掉大笔的费用,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女儿三十多岁,也开始发病。他们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痛苦、悲哀和绝望,不断四处打听关于治疗家族性小脑共济失调的信息,直到在网上检索到空军总医院血液科将开展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信息,拨打通了负责细胞治疗的刘静副主任医师的电话,刘医生在电话里耐性讲解,坚定了她选择空军总医院进行治疗的决心。随后住院1个月里,她如期完成了一个疗程即每周1次,连续4周的间充质干细胞鞘注治疗,这是血液科第一次采用间充质干细胞鞘注治疗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的病例,由于治疗有效,她的两个兄弟后来也来到我们科室接受治疗。

有人说医生这个职业过于理性,使医生在患者面前常常表现得太漠然。王恒湘主任却告诉我们,空军总医院血液科的医生护士们都有一个柔软的心,医生的表情就是患者病情的晴雨表。每当患者病情恶化,医护人员的心情总是很郁闷,如果患者病情好转,一定会让大家很开心。大家真心希望每个患者都能好起来,他们的病愈就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最好回报。说到这里,王恒湘主任笑了,那份笑意里蕴藏着成功救治后的欣慰。

人性化关怀:医者的最高境界

医学离不开技术,同样也离不开关怀。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是医学人性化境界的实现,是医学的终极目标,医疗技术只有在这样的精神境界下才具有意义和价值,生命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具有尊严,医务工作者只有在这样的精神支撑下才更显崇高,这才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王恒湘主任告诉我们;“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医学不仅是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科学,医学更是人学。病人不仅是疾病的载体,更是拥有精神、有情感活动的鲜活生命。因此, 我们的医疗工作始终伴随着对患者生命的终极关怀。”

血液科是比较特殊的内科专业,患者多为恶性疾病,年轻人居多。为了治疗,几乎每个家庭都付出过巨大的代价,他们的心情非常沉重,情绪极易波动,对医疗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要求血液科医生更加具有耐心、精心和同情心。因此,王主任常常教育她的团队,要学会换位思考、关心病人、视病人如亲人,深刻理解病人的疾苦。血液科护理单元长期开展微笑服务活动,以尊重病人、方便病人为宗旨,使病人在医治过程中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关爱心,在化疗过程中不在孤独无助。一位白血病女患者成功接受移植后在互联网发表她的移植日记:康复之中的我,时常想起在空军总医院层流病室度过的那些痛彻心扉而又刻骨铭心的日子,想起护理我的那些护士们,在我最孤独、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给了我深情的安慰和关爱,给了我精心的护理和照顾,她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从生死线上闯过来的我,永远不会忘记她们。还有一位山东籍女病人,在她患白血病1年里,走马灯似的先后进过数家医院,但病情一直不见缓解,严重感染,高烧不退,在几乎要放弃治疗的时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血液科,针对这一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的棘手病例,医生们多次查阅国内外文献,详细分析病情,制定了一系列个体化治疗方案,病房的护士们鼓励她战胜疾病,经半个多月的努力,她的病情明显控制并出院回老家继续治疗。令大家想不到的是,这位患者在丈夫陪同下,2天后再次回到空总血液科,他们表示:“我们哪里也不去,空军总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是我们所见到的最好、最难忘的人,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 网络著名的白血病患者、山东农业大学四年级学生闫晶波的经历更是催人流泪,这个出生农民家庭的贫困学生,不幸患上绝症,后来终于得到了社会相助和捐款,并在空军总医院血液科顺利接受了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然后,由于母亲积劳成疾,心力交瘁,就在儿子移植后十三天突然撒手人寰,再也无法照料她的儿子了。为了不让接受移植后不久的闫晶波免于心情过度悲伤,血液科的医生护士们轮流帮助他,为他送去三餐。后来,直到中央电视台节目组在普通病房进行采访,由记者将这一不幸的消息告诉他,他才知道自己的妈妈已经不在人间,电视屏幕上的闫晶波泪流满面,他说,他不会忘记空军总医院血液科在移植病房对他的那份关爱。

感恩之心:绽放医德的光彩

对患者心存仁爱,对职业心存诚意,由此,培育起一颗感恩之心,这是医者毕生追求的职业情操和人生的品质。我们与王恒湘主任心灵交流越深,对她所领导的团队了解越多,就越加深化对精神文化指向上的“医”的认识。

“一个没有高品质文化的医院,是一所没有发展空间的医院,一个没有自身特色的科室必将在日趋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这已成为空军医院血液科的立科之本。空军总医院是北京是三甲医院,血液科是医院重点科室,分为普通血液病房、移植病房和血液实验室三个部分。血液病房拥有床位45张,骨髓移植病区层流病房拥有床位16张。硕士、博士、博士后组成了精悍的医疗队伍,年轻的护士们在普通血液病房、移植病房组成两个护理单元,另外,还有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共有40余人。如何提高医护队伍的素质、如何打造科室特色品牌、如何发挥每位人员的优势,王主任一直奉行着这样一个原则:凝聚力就是力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管理科室方面,她强调一个科室在医疗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科室精神在科室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它是科室的底蕴、灵魂、以及核心竞争力。兼顾好医护人员的爱好、志向,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将个人的职业生涯与科室的发展相结合,人尽其才,强调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共同协作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激励大家为科室的共同事业和规划贡献力量,形成人人有紧迫感、个人争优秀的氛围。在日常医疗工作中,王主任不仅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对技术精益求精,同时,常常向下属传授工作的艺术、沟通的艺术和相处的艺术。在空军总医院血液科,无论医生与护士之间、普通病房与移植病房之间、临床与实验室之间,大家工作上互相支持、甘于奉献,彼此配合十分默契。

学术上身兼多职的王恒湘主任,家庭中却是一位有着掩饰不住温柔情怀的妻子和母亲,买菜、做饭、关怀老公、教育儿子则是她最常乐意念叨的家事。

要学会感恩。王主任对我们讲述着自己的肺腑之言:感谢患者,因为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对疾病认识的经验;感谢同事,因为有了大家的共同协作,血液科才得以继续下去;还要感谢家人,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全力支持。正如那首她最喜欢唱的歌: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王恒湘主任站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她身后是宽敞明亮的玻璃窗,肩头有一抹金色的阳光正在闪烁。这位端庄、大方、豪爽而又充满睿智的血液界知名女专家,几年来,带领着空军总医院血液科致力于半相合骨髓移植的临床研究和方案改进,积极开拓干细胞治疗的新领域,用真情温暖患者绝望的心灵,用境界打造科室的特色和品牌,为实现心中的光荣与梦想,她和她的团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里不断探索与追寻。在她的办公室里,我们与王恒湘主任握手道别,那双手温软却又充满了力量,一定有无数患者的生命经由这双手的努力获得了新生。

王恒湘主任学术档案:

王恒湘主任学术档案:

王恒湘现任空军总医院血液科、空军血液病研究中心、全军半相合骨髓移植专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委员,全军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在国内外著名医学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获军队、北京市医疗成果奖多项,承担首发基金资助项目课题、军队重大课题等多项。

本文是薛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