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兵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恼人的幽门螺旋杆菌

发表者:胡兵 人已读

恼人的幽门螺旋杆菌

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P)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人群中的感染率仍很高,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胃内HP检出率为30%~80%, 有很大差别。

⑴、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

⑵、HP与胃癌发生相关: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P感染增加胃癌发生危险性;② 根除HP可阻断或延缓胃粘膜萎缩和肠化进一步发展;③根除HP可降低早期胃癌术后复发率;④ 单纯HP感染可在蒙古沙土鼠中诱发出胃癌。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宿主白介素-1b等基因多态性与HP感染后的胃酸状态及胃癌发生的危险性相关。

⑶、HP是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重要的致病因素。

⑷、HP是引起顽固性口臭的重要原因。

二、幽门螺旋杆菌是如何传染的

1、我们共用饭碗、筷子和菜盘的习惯,使胃溃疡在家庭成员中极易交叉感染,据检测,人们常用的每双筷子上感染的细菌在16003100个。

2、另外,饮用受污染的水,患有幽门螺杆菌的人与家人密切接触,幼儿园里儿童之间的接触及吃路边摊位上的不洁食品等,也可引起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从而导致胃病的发生。

三、如何判定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⑴、 现症感染的诊断方法:

① 细菌培养:培养周期长,阳性率偏低,但一旦培养处细菌即可确诊,临床较少应用;

② 快速尿素酶试验:受取材和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且需要在胃镜下取材,因此往往在做胃镜时使用;

③ 尿素呼气试验:有C13和C14呼气试验,灵敏度高,无痛苦,应作为首选;

④ 粪便抗原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于C13和C14呼气试验,且留粪便不太方便,适宜于儿童;

⑵、曾经感染的诊断方法:

血清HP抗体检测:阳性仅仅反映曾经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不能反映现在有没有感染,因此,该项检测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意义不大。

四、HP感染的治疗

⑴、哪些情况需要杀灭幽门螺旋杆菌?

① 消化性溃疡;② 胃癌术后、有胃癌家族史;③ 胃MALT淋巴瘤
④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糜烂;⑤ 疣状胃炎或胃疣状隆起、胃息肉患者;⑥ 顽固性口臭者;⑦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⑧ 计划长期使用肠溶阿司匹林的;⑨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⑩ 其他Hp相关胃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Ménétrier)
⑵、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推荐的根除HP治疗方案:见下表

推荐的根除HP治疗方案

药物及剂量

疗程

一线方案

PPI(标准剂量)+ A(1.0 g)+ C (0.5 g)

每天2次×7 d

PPI(标准剂量)+ M(0.4 g)+ C (0.5 g)

每天2次×7 d

PPI(标准剂量)+ A(1.0 g)+ F (0.1 g)/M(0.4 g)

每天2次×7 d

B(标准剂量) + F(0.1 g)/M(0.4g)+ C (0.5 g)

每天2次×7 d

B(标准剂量) + M(0.4 g)+ T (0.75或1.00 g)

每天2次×14 d

B(标准剂量) + M(0.4 g)+ A (0.5 g)

每天2次×14 d

二线方案

PPI(标准剂量)+B(标准剂量)+M(0.4 g每日3次)+T(0.75或1.00 g)

每天2次×7-14 d

PPI(标准剂量)+B(标准剂量)+F(0.1 g)+T(0.75或1.00 g)

每天2次×7-14 d

注:标准剂量及代号说明:药名后面的剂量即为标准剂量。PPI :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埃索美拉唑20mg、雷贝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和奥美拉唑20mg。B:铋剂,包括枸椽酸铋钾220mg或240mg、果胶铋240mg。F:呋喃唑酮;A:阿莫西林;C:克拉霉素;M:甲硝唑;T:四环素。

⑶、幽门螺旋杆菌杀不掉怎么办?

① 延长杀菌疗程;② 改用四联疗法;③ 选择不常使用的抗生素,如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胃内滞留型庆大霉素缓释片等;④ 有条件的单位再次治疗前先做药物敏感试验,避免使用HP耐药的抗菌药。⑤ 杀幽门螺旋杆菌期间尽量避免食用酸甜食品,以免影响胃内PH值,进而影响HP的杀灭效果;⑥ 不断开发治疗HP的新药,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备受关注,研究表明,清热、祛湿、温中等中药、尤其苦寒清热的大黄、黄连,黄芩和行湿化浊的槟榔等杀抑Hp作用明显,由我院研制的清幽除满汤、清幽爽口汤对幽门杆菌的杀灭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五、如何防范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往往有家庭聚集性,为根除彻底和避免再感染,治疗时家庭中的其他人员最好也要同时治疗,并实施分餐制,以免再度感染。提倡家庭内采用公筷制、分餐制,食具消毒,避免接触感染。

本文是胡兵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