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田_好大夫在线
1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中医外科学

警惕“接触性皮炎”!

发表者:徐庆田 人已读

1、什么是接触性皮炎?有何特点?

答:接触性皮炎是指因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致病物质而引起的皮肤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其特点是发病前有明确的接触某种物质的病史,好发于接触部位,皮疹上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根据接触物质、症状特点的不同,其名称亦有不同,如因漆剌激而引起者,称为漆疮;因贴膏药引起者,称为膏药风;接触花粉引起者,称为花粉疮;接触马桶引起者,称为马桶癣等。现代医学将接触性皮炎分为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两种。

2、什么原因会引起接触性皮炎?

答:由于患者禀赋不耐,皮肤腠理不密,接触某些物质,使毒邪侵入皮肤,蕴郁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

3、接触性皮炎有什么表现?如何寻找接触性皮炎的诱因?

答:本病发生前有明显的接触史,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在4-5天以上,再次接触发病时间缩短,多数在数小时或1天左右。但强酸、强碱等强烈的刺激物,可立即发生皮损而无潜伏期。一般急性发病,常见于暴露部位,如面、颈、四肢。皮损的形态、范围、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物质种类、性质、浓度、接触时间的久暂、接触部位和面积大小以及机体对刺激物的反应程度。皮损边界清楚,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与接触物大抵一致。皮疹一般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或大疱、糜烂、渗出等,一个时期内以某一种皮损为主。若为强酸、强碱或其他强烈化学物质接触,常可引起坏死或溃疡,若发生在组织疏松部位,如眼险、包皮、阴囊处则表现为皮肤局限性水肿,皮肤光亮,表面纹理消失,无明确边缘。若患者反应强烈,则皮疹不仅局限于接触部位,还可播散到其他部位,甚至泛发全身。局部自觉瘙痒,烧灼感,重者疼痛。少数患者伴有怕冷、发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病因去除和恰当处理后可在1-2周内痊愈。但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转变为亚急性或慢性,皮损表现为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

寻找接触性皮炎的诱因,可作皮肤斑贴试验,或作血液过敏原检查,以寻找致敏原。

4、接触性皮炎应该如何治疗?

答:首先应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否则治疗无效。本病治疗原则清热祛湿止痒为主,急性者以清热法湿为主,慢性者以养血润燥为主。

内治:

风热蕴肤证:起病较急,好发于头面部,皮损色红,肿胀轻,其上为红斑或丘疹,自觉瘙痒,灼热,心烦,口干,小便微黄,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疗以疏风清热止痒为主,方药以消风散加减: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紫荆皮(花)、僵蚕等。

湿热毒蕴证:起病急骤,皮损面积较广泛,其色鲜红肿胀,上有水疱或大疱,水疱破后则糜烂渗液,自觉灼热瘙痒,伴发热,口渴,大便干,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疗以清热法湿、凉血解毒为主,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泽泻、当归、车前子、木通、甘草、升麻、石膏、连翘、牛蒡子、人中黄、黄连、知母、玄参等。

血虚风燥证: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皮损肥厚干燥有鳞屑,或呈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有抓痕及结痂,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治疗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主,方药选用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苍术、牛蒡子、石膏、木通等。

外治:皮损以红斑、丘疹为主者,可选用三黄洗剂、青黛散、炉甘石洗剂、1%-2%樟脑、5%薄荷脑粉剂外涂,每天5-6次。若有大量渗出、糜烂,选用绿茶、马齿苋、黄柏、羊蹄草、石韦、蒲公英、桑叶等组方煎水湿敷,或用3%硼酸溶液、10%黄柏溶液湿敷。漆疮可用鬼箭羽、冬桑叶、杉木屑煎水湿敷或洗涤。糜烂、结痂者,选用青黛膏、清凉油乳剂或2%雷锁辛硫黄糊剂等外搽。皮损肥厚粗糙,有鳞屑,或呈苔藓样者,选用软膏或霜剂,如3%黑豆馏油、糠馏油或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软膏。

可适当选用扑尔敏、赛庚定、非那更或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抗组胺药应用。

5、如何预防接触性皮炎?

答:平时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已患本病者,不宜用热水或肥皂水洗澡,避免磨擦搔抓,禁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并多饮水,并给以易消化的饮食,忌食辛辣、油腻、鱼腥等发物;与职业有关者,应改进工序及操作过程,加强防护措施。

本文是徐庆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