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刚_好大夫在线
1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小睑裂

先天性小睑裂宝宝手术攻略

发表者:于刚 人已读

文章来源:北京美和眼科官方网站http://www.mheye.cn/bpes/4648.html

小睑裂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眼睑极小,内外眦距离极短,具有典型的双眼上睑下垂、睑裂窄小、倒向内眦赘皮、内眦间距增宽四联征,部分伴有鼻背低平,并可有睑板发育不良,常合并眼外异常,可见于小眼球或隐眼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的外观、视力发育以及心理健康发育。我们针对各种特殊小睑裂综合征的病例,联合开展小睑裂综合征、内眦赘皮、上睑下垂手术矫正,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很好的改善患儿的面部外观,促进患儿视力及心理的正常发育。

故事一

1.姗姗,女孩,是我科目前最小的小睑裂手术患儿,出生以后眼睛就睁不开,呈细状同时患有弱视,由于患儿严重远视散光,为早期戴镜治疗弱视,于1岁半时在我院成功行双眼小睑裂整形手术,不禁想起当时还有一段小插曲呢:由于当时眼科病房还不是陪护”病房,出院时当家长来接孩子时,看见自己的孩子的眼睛变大,变好看了,居然已经几乎不认识自己的宝宝了,妈妈高兴得搂着自己的宝贝又亲又抱的,激动得不得了。

图片.png

故事二

2.欣欣,女孩,3岁,双眼小睑裂综合征,因为出生以后眼睛小、呈细缝状,每当和小朋友们玩玩具做游戏时,因为眼睛睁不开总是抬着头张着嘴费劲儿地看(术前照片),而且时不时得用双手去把上眼皮抬起来,双手腾不出来结果是抢不到玩具,总是急得直哭,小朋友们也不爱跟她玩,孩子因此变得很孤僻,父母是又着急又无奈。2009年10月我们准备给孩子做整形手术前,每次查房看到孩子这些特别的动作,让人觉得很可爱但又很心酸,给我们留下很深印象。最后欣欣在我院成功进行了小睑裂整形手术,现在数年过去了,孩子的眼睛变大了、变长了,眼皮抬起来了,面貌得到令人惊喜的改观,再也不需要用手去扶眼皮了,我们也戏称“解放了孩子的双手”。术后妈妈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没想到我的宝贝变得这么漂亮啊!真是判若两人!”

图片.png

故事三

3.辰辰,男孩,3岁,当时成功做完小睑裂整形手术后在我们眼科病房里是公认的“小帅哥”,真的是人见人爱,不论是医生护士都特别喜欢他。(图为术后10天左右照片)可是谁又能想到他术前的模样呢?

图片.png

故事四

乐乐,女孩,10岁半,双眼小睑裂综合征合并多种眼部发育异常:上下眼睑外翻、斜视、左眼视网膜脱离,曾行斜视矫正术、左眼多次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复位手术。(术前照片)因为视力差以及特殊的容貌,雯雯因此变得异常敏感自卑,孤僻。图为在我院成功行小睑裂整形手术后一周。外观大为改善,患儿及家长都很满意。爱美的雯雯从此也开始愿意照镜子了!

图片.png

故事五

5.壮壮7岁了,本来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可是自从上学后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了,就是因为患有双眼小睑裂综合征(术前照片),在学校经常被同学们起绰号开玩笑,孩子的心理变得越来越自卑。我们成功为他进行了小睑裂整形手术,术后小男孩胖乎乎的脸蛋上又恢复了往日可爱的笑容。

图片.png

于刚、吴倩主任介绍:

小睑裂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上睑下垂,每个孩子的眼形不一样,我和吴倩主任和家长交待手术效果时,经常会说:”小睑裂分为绿豆,黄豆,大豆,我们通常把手术效果分成三种,就是把绿豆变成黄豆,把黄豆变成大豆,把大豆变成大大豆”。

家长对于小睑裂综合征的孩子的手术效果一定不要期望值太高,因为小睑裂孩子的提上睑肌没有肌力,加上内眦赘皮,睑裂狭窄,手术非常难做,手术效果也和普通的上睑下垂手术效果不同。

我们经过近5年的实践,把美国最新的心血管材料(eptfe材料)应用于小睑裂综合症手术,手术后孩子眼睑闭合、睁开的外观好,眼睑的小双眼皮好看,眼睑闭合时也比老式额肌悬吊手术后外观好。小睑裂综合征手术分为3期:

一期:2岁时做内眦赘皮。

二期:3岁时分为两次(间隔一周)做上睑下垂手术。

三期:睑裂特别狭窄的,一年后做外眦角开大术(并非每个孩子都做三期手术)


更多内容:

小睑裂综合症手术用什么麻醉方法拆线?


小睑裂综合症手术后的护理


小睑裂综合症手术能不能两期同时做?


小睑裂综合症会造成孩子严重心理发育异常


小睑裂综合征手术效果怎么样?


小睑裂综合症开眼角和内眦成形术是一回事吗?


上睑下垂手术照片—精品课(四) (原创)


下颌瞬目综合征手术需知16讲 (原创)


近视讲座 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成功率高吗?


斜视治疗指导—精品课1 (原创)


这些原因,让孩子早早近视


于刚医生个人微信:yugangwuqian05

更多科普文章请点击:www.mheye.cn

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专家门诊、手术更方便

图片.png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