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英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浅谈气血理论在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者:张国英 人已读

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物质。气血理论源于《内经》,《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不居集》又曰:“气即无形之血,血即有形之气。”《内经》论疾病发生之理,是基于阴阳而归结于气血。内科疾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医宗必读》曰:“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人的血随气运行,气顺则血顺,气逆则血逆,气塞则血滞。气血循行于人体之中,无处不到。无论外感内伤,气血的运行也受到影响。在《医林改错》中,王清任从气血立论指出:“治病之要决,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素问·调经论》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疾病之所以发生,其根本原因与气血不和密不可分。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此处之“气”非单指狭义之“气”,而是人体正气,包括气血。
由于当下物质生活改善、盛世多补品、工作压力、学业竞争等而致人们的体质发生变化,其中有相当高比例的中年青年患者有气滞血瘀的表现,而老年患者每多气虚血瘀和气血两虚表现。由于气机不畅,无以鼓动血行则血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劳伤耗气,气虚无以行血,则血必瘀滞,以致气虚血瘀。若久病年老,气血皆虚。以上均为气血失和,是气血的病理状态。所以我在临诊时多于处方中加入补气益气、理气行气、活血化瘀、养血补血之品,每每获效。
认为眩晕中风脑血管病的发病主要责之于风、火、痰、虚、瘀,在上述病因作用下,引起机体气血变乱于内,逆乱于上。上为脑,脑为神脏,一身之统,上下相召为生理之常,下则气血失和而生逆变,脑为之受扰,发生气血逆乱,因逆致变,因变受损,因损致病,所以脑生病,发为眩晕中风。治疗注重调理气血之逆乱,多用黄芪、党参、枳实、枳壳、川芎、地龙、当归、首乌等补气益气、行气理气、活血化瘀、补血养血之品以使失和之气血复原,则眩晕中风的病机消除,患者自然康复。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气血正平,常有天命。”只有把人体的气血调理和顺,才能阴阳平衡,从而身健无疾、安康长寿。

本文是张国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