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腹股沟疝修补术演变的历史回顾

发表者:张杰 人已读

腹股沟疝修补术演变的历史回顾

自 1887年意大利 Bassini首创经典的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不断获得改进,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有张力修补。主要包括 Bassini手术(1887年)、Halsted手术(1889年)、Furguson手术(1890年)、Mcvay手术(1948年)等。上述术式所存在的缺点主要有:无腹横筋膜修补;将不在正常解剖位置的组织做强行拉拢、缝合,张力很大;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的缝合是两种不同组织间的缝合,不易产生真正的愈合;修补术后留有大量的线结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会。由于上述于缺点,使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第二阶段是低张力修补。1945年加拿大Shouldice, 介绍了把疝修补的重点放在加强腹横筋膜修补的低张力修补术,将腹股沟疝修补术带来了低张力时代,该手术复发率为0.8%-3%,病人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快,但Shouldice,手术只适用于腹横筋膜未破损者,而且技术要求高,是非真正的疝专业医师所能胜任,由于术者专业程度及熟练程度不同使腹横筋膜的叠瓦式缝合的松紧度掌握亦不相同,故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第三阶段是无张力修补。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出现是与现代解剖学和现代材料学密不可分的。1989年美国 Lichtentein 提出了无张力修补的新概念,这种修补是以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用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此法可克服传统手术对正常解剖的干预,而且缝合无张力。随着现代解剖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局部解剖学的精确研究,发现(1)腹横筋膜的缺损和破坏是引起腹股沟疝的根本原因。(2)在绝大多数复发疝患者中,当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时较难找到用于再次修补的组织。(3)由于组织的退变,局部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和分解增加,抗张力强度减弱,易造成修补失败和复发。而现代材料学的发展如早期的聚酯补片、涤纶补片以及目前广泛使用的聚丙烯补片和聚四氟乙烯补片正好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正是由于这些现代人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才发展成为当今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其优点显而易见:1手术适应证广泛,适用于各种初发与继发的腹股沟疝;2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组织分离少,手术损伤小且简化了手术步骤;3术后2-3h即可下床活动;4局部疼痛轻微,术后并发症降低;5术后疝复发率显著降低。可以认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从生物力学和生理学角度来解决外科问题,更加强调功能的恢复,目前已成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

当今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疝修补术未修复腹横筋膜,不符合现代解剖学原理、而且效果差;2经典的疝修补术除Shouldice 术式都有缝合张力高、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和高复发率等缺点,而 Shoudldice手术非疝专业医师所能胜任;3在大多数复发疝病人中,很难找到用于再次修补的组织;$由于腹股沟区组织退变、局部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抗张力强度减弱,易造成修补失败和复发;4不管何种修复术式,均在腹股沟区邻近组织上修复,因此修复后局部组织抗腹压的张力仍差。

本文是张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