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_好大夫在线
8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

发表者:张雷 人已读

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85%左右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是腮腺,偶见于上唇及唇颊部的小唾液腺,舌下腺很少见。

涎石常使唾液排出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反复发作的炎症。

[病因]

涎石形成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某些局部因素有关,如异物(foreign body)、炎症、各种原因造成的涎液滞留(saliva stasis)等,也可能与机体钙磷代谢紊乱(systemic derangement in calcium and phosphorous)有关,部分涎石病患者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结石。

涎石多发于下颌下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下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mixed gland),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mucosin),较腮腺分泌液粘滞,钙的含量也高出2倍,钙盐(calcium salt)容易沉积。②下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upward path),腺体分泌液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程较曲折(tortuous),这些解剖结构均使唾液易于淤滞,导致涎石形成。

[临床表现]

涎石病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见。病期短者数日,长者数年甚至数十年。

小的涎石一般不造成唾液腺导管阻塞(obstruction of duct),无任何症状(asymptomatic)。导管阻塞时则可出现排唾障碍及继发感染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①进食时,腺体肿大,患者自觉胀感及疼痛;有时疼痛剧烈,呈针刺样,称为“涎绞痛”(“salivary colic”),可伴同侧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耳颞部或颈部。停止进食后不久,腺体自行复原,疼痛亦随之消失。但有些阻塞严重的病例,腺体肿胀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不能完全消退。②导管口粘膜红肿,挤压腺体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purulent discharge)。③导管内的涎石,双手触诊常可触及硬块(hardmass),并有压痛(tenderness)。压痛部的口腔粘膜下有炎性浸润。④涎石阻塞引起腺体继发感染,并反复发作。下颌下腺因包膜不完整,组织疏松,炎症扩散到邻近组织,可引起下颌下间隙感染。有的病例导管阻塞症状不明显,一开始即表现为下颌下或舌下区的急性炎症。

慢性下颌下腺炎病人的临床症状较轻,促使病人就医的主要原因是进食时的反复肿胀(repeated swelling),疼痛症状并不重。检查腺体呈硬结性肿块,导管口可有脓性或粘液脓性唾液流出。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进食时下颌下腺肿胀及伴发疼痛的特点,导管口溢脓以及双手触诊可扪及导管内结石等,临床可诊断下颌下腺涎石并发下颌下腺炎。确诊应作X线检查,下颌下腺涎石投照下颌横断片(occlusal radiograph)及下颌下腺侧位片,前者适用于下颌下腺导管较前部的涎石(图9-6),后者适用于下颌下腺导管后部及腺体内的涎石(图9-7)。钙化程度低的涎石,即所谓阴性涎石(radiolucent sialolith),在X线平片(plain film)上难以显示。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可用唾液腺造影(sialography)检查,涎石所在处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 (图9-8)。对于已确诊为涎石病者,不作唾液腺造影,以免将涎石推向导管后部或腺体内。

典型的涎石病诊断不难,有时需和下列疾病鉴别:

1.舌下腺肿瘤(sublingual gland tumor) 应与下颌下腺导管涎石鉴别,绝大多数舌下腺肿瘤无导管阻塞症状,但亦有极少数患者因肿瘤压迫下颌下腺导管出现不全阻塞症状,X线检查无阳性结石。

2.下颌下腺肿瘤(submandibular gland tumor) 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即Küttner瘤,呈硬结性肿块,易与下颌下腺肿瘤相混淆。但肿瘤性肿块呈进行性肿大,患者无进食肿胀或下颌下腺炎症发作史。而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患者可有进食肿胀或排出涎石的病史,其肿块虽硬但一般不大,无进行性增大的表现。

3.下颌下淋巴结炎(adenitis of submandibular lymph node) 反复肿大,但与进食无关,下颌下腺分泌正常。下颌下淋巴结位置较表浅,很容易扪及并常有触痛。

4.下颌下间隙感染(infection of submandibular space) 病人有牙痛史并可查及病源牙,下颌下区肿胀呈硬性浸润,皮肤潮红并可出现可凹性水肿。下颌下腺导管分泌可能减少但唾液正常,无涎石阻塞症状。

[治疗]

下颌下腺涎石病的治疗目的是去除结石,消除阻塞因素,尽最大可能地保留下颌下腺这一功能器官。但当腺体功能丧失或腺体功能不可能逆转时,则应将病灶清除。

1.保守治疗 很小的涎石可用保守治疗,嘱患者口含蘸有柠檬酸的棉签或维生素C片,也可进食酸性水果或其它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有望自行排出。

2.切开取石术 适用于能扪及、相当于下颌第二磨牙以前部位的涎石,无下颌下腺反复感染史,腺体尚未纤维化,99m锝功能测定腺体功能存在者。对于体积较大的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宜行导管再通术,使唾液从正常导管口排出,有利于术后下颌下腺功能的恢复。术后可采用催唾剂(sialagogue),促进唾液分泌及导管系统的通畅,避免导管的再次阻塞。

本文是张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