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光动力临床研究

光动力和经皮氩氦系统冷消融联合治疗非小细胞性阻塞性肺癌

发表者:张云杰 人已读

摘要: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光动力疗法和经皮氩氦系统冷消融,对不能切除性非小细胞性阻塞性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41例非小细胞性阻塞性肺癌患者,或者因为肿瘤局部进展(按TNM分期为Ⅲb期),或者因为肺功能差(严重阻塞性肺病),被认为是不能切除性的。先予光动力疗法。静脉注射光敏剂Photofrin 2mg/kg(或血卟啉5mg/kg,华鼎药业),48和72小时分别在支气管镜下输入630nm红色激光照射;再在B超或CT引导下通过氩氦系统进行经皮冷消融。按症状、肿瘤大小和生存期判断疗效。结果:41 例经此种联合疗法治疗后,90.2 %的患者主观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症状积分治疗后明显降低,呼吸困难的改善最为明显;支气管镜复查,发现全部患者支气管内肿瘤均得到不同程度消融,其中41.5%完全消失;CT复查发现肺内肿瘤CR 34.1%,PR 41.4%;X线片上,原有肺塌陷的病例中29.6%的塌陷完全消失,70.4%的肺塌陷减轻;半年和1年生存率分别达44和71%。无论光动力抑或经皮氩氦系统冷消融,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光动力疗法和氩氦系统经皮冷消融,能分别消除支气管内、外的病变,两者相辅相成,因而可提高不能切除性非小细胞性阻塞性肺癌的治疗效果。

发生于气管或主支气管非小细胞性阻塞性肺癌,手术切除的机会极小,大部分在短期内发生肺不张、感染、阻塞性肺炎等并发症,而导致病残和死亡。本院联合应用光动力疗法和经皮氩氦系统冷消融,治疗不能切除性非小细胞性阻塞性肺癌41例,取得良好近期效果。报道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1.1病例
41例均为2002年6月2004年4月入院的患者,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龄36-91岁,中位年龄57岁。诊断主要依赖CT和/或MRI上表现;有26例的诊断得到组织学证实,该26例中,腺癌7例,鳞癌14例,未分化癌5例。几乎所有病人治疗均以气短作为主要症状,12例活动后气促。40例有咳嗽,其中12例睡眠受到影响,7例有喘鸣,9例咯血。27例病人X线片显示至少一肺叶塌陷。这些患者的肿瘤或者因为局部进展(按TNM分期为Ⅲb期),或者因为肺功能差(严重阻塞性肺病),被认为是不能切除性的。在全部患者未发现有肺外转移。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一般先予光动力疗法。静脉注射光敏剂Photofrin 2mg/kg(或血卟啉5mg/kg,华鼎药业),48小时后在支气管镜下导入光导纤维,输入630nm红色激光(激光仪PDT-630,德国产),72小时后重复,必要时96小时再重复。
氩氦系统冷消融系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在CT 或超声定位后,经皮穿入冷冻导管,使其顶端插入肿瘤中心区。根据肿瘤大小可同时插入2-3根导管。如果肿瘤小于2cm,插入一根2.5mm粗导管即可,如果肿瘤达5cm或更大,则可插入3-4根导管。开动氩气,约20秒后导管顶端温度降至-160℃,持续10-15分钟后,停止输入氩气,改输氦气,温度即升至20℃,4-5分钟后再改输氩气,再氦气,如此2个轮回,结束治疗。
1.3 疗效判断
临床评价:从治疗前1周起,逐日进行症状积分:呼吸困难从0—3(按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oea index),0:能急速地爬小山或上楼梯;1:不能急速但能维持正常步度爬山或上楼梯,持续6分钟以上;2:不能维持正常步伐行走6分钟以上,需中途停顿;3:休息时或穿衣脱衣等轻微活动时即气促。咯血:0—4度,0:无咯血,1:痰中带血;2:过去2周内咳血凝块,持续4天或4天以下;3:持续5天或5天以上的咳血块;4:大量咯血,需输血。咳嗽0—2度:0:无咳嗽,1:咳嗽,不干扰睡眠;2:咳嗽,影响睡眠。问病人被询问他的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是好转同样抑或加重。喘鸣:存在抑或不存在,系指用力吸气时听到喘鸣声,并听到呼吸声粗大。
每个月作一次CT或/和MRI,按症状、肿瘤大小和生存期(Kaplan Meier法)判断疗效。
治疗前后症状改变分析采用Student’s t 试验。

2 结果
2.1 症状改变
联合治疗后,37例(90.2 %)主观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症状积分治疗后明显降低(表1)。呼吸困难的改善最为明显。5例喘鸣完全消失,2例喘鸣减轻。6例咯血完全停止,3例咯血积分减少。有24例在第二次光照后,咯出坏死组织。
表1 症状改善
治疗前 治疗后 p
呼吸困难(0—3) 1.8±1.0 1.1±0.9 <0.05
咯 血(0—4) 2.1±0.8 0.5±0.1 <0.01
咳 嗽(0—2) 1.0±0.4 0.4±0.2 <0.05
喘鸣存在 23/41 13/41 <0.05 [next]

2.2 肿瘤大小改变
1个月后支气管镜复查,全部病例的支气管内肿瘤得到不同程度消融,其中完全消失者17例(41.5%),大部分消失者15例(36.6%)。在治疗后1-3个月CT复查,发现肺内肿瘤消失者14例(34.1%),缩小50%以上(PR)者17例(41.4%),缩小25%-50%(NC)者(CR)8例(19.5%),进展者(PD)2例(4.9%)。
X线片上,8例肺塌陷完全消失,19例肺塌陷减轻。
2.3 生存时间
在2-21个月的随访期,36例仍生存,其中已生存12个月以上者11例,6个月25例;有5例在治疗后7-18个月内死亡,死亡原因:肺部感染2例,肺功能衰竭2例,脑转移1例。计算生存率1年44%,半年71%。
2.4 不良反应
光动力治疗后,有7例(17%)在光照后48-72小时发生咳嗽加剧,伴气喘,有1例出现呼吸急促,紧急作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系肿瘤坏死组织阻塞支气管,将坏死组织钳取后,症状很快消失。有3例治疗后1周出现皮肤发红。系由于过早户外活动,接受了日照射所致,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氩氦系统冷消融治疗后,有5例出现同侧气胸,压缩肺30%-80%。经抽气和闭锁引流后全部恢复。
无一例在治疗后发生大咯血或咯血加重,也无一例治疗后需作气管插管或辅助呼吸。

3 讨论
非小细胞性阻塞性肺癌的预后甚差,平均生存时间4个月左右。应用放疗局部控制率仅35%。一系列的方法用来消除支气管内肿瘤,如激光烧灼、支气管内放疗,但前者易引起出血,甚至致命性大出血,后者不能产生肯定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仅能治疗支气管内病变,不能消除支气管外肺内病变。

应用光动力疗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支气管内肿瘤。光动力是一种“器械和药物”相结合的疗法。血卟啉类光敏剂静脉注射后,分布于全身,但进入癌肿的光敏剂排泄慢,以致在48-72小时时在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形成巨大浓度梯度。在特殊波长(630nm)红激光照射下,光敏剂被激活,作为催化剂,将氧气(O2)变成氧离子(O3-)。此种氧离子有毒性作用,能破坏癌细胞及供应癌组织的血管,引起癌细胞凋亡、坏死。

光动力疗法可消除肉眼下能看到的或不能看到的肿瘤,由于激光照射深度一般仅0.5-1.0cm,而支气管最大径仅0.9cm,所以最适合治疗支气管内肿瘤。McCaughan报告175例支气管内肿瘤应用PDT治疗结果。Ⅰ期病例治疗后5年估计生存率达93%;进展型支气管肺癌,治疗一个月后,55%的病例肿瘤缩小,49%的病例肺膨胀不全得到改善。Moghissi等复习24篇有关光动力治疗肺癌的文献,共636例为严重阻塞性支气管内癌,经光动力治疗后,几乎全部病例得到症状改善。Jones等报告10例进展性III/Ⅳ期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接受光动力治疗后,全部气道阻塞减轻,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管径增大。原有咯血病例咯血停止,中位生存期为光动力治疗后5.5个月。

应用氩氦系统冷消融旨在消除支气管外肺内肿瘤。光动力疗法对支气管外肿瘤无作用。冷消融治疗肝癌、前列腺癌等实质性肿瘤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对支气管肺癌的治疗目前仅限于支气管镜下应用。Vergnon 等应用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38例不能切除性非小细胞性肺癌,26例(%)肿瘤缩小50%以上,该26例患者再接受放疗后,有17例支气管内肿瘤完全消失。Maiwand等在9年内对521例进展性阻塞性气管支气管肿瘤患者进行了支气管下冷冻治疗,取得了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2年生存率15.9%。另在15例患者作剖胸直接冷冻,术后中位生存期11.6个月(6.8-68.2)。经皮治疗支气管外肺癌已有初步经验。Dupuy等报告在CT引导下作经皮射频消融,治疗4例肺癌,取得良好效果。Marchand等用类似方法治疗1例转移性肺癌,术后肿瘤形成空洞,1年后仍维持疗效。经皮冷消融治疗肺癌,尚少报道。但在其他实质性肿瘤治疗的经验,提示可将这种局部靶点冷消融技术,用于治疗肺癌,而且由于冷冻范围可较大,不会伤及大的血管,对肺癌的治疗可能更有效和安全。本组病例全部安全地接受了经皮冷冻,虽有5例并发气胸,但均很快被控制。

联合应用光动力和氩氦系统经皮冷消融,能分别消除支气管内、外的病变,两者相辅相成,显然可提高疗效。本组41 例非小细胞性阻塞性肺癌,经此种联合疗法治疗后,90.2 %的患者主观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症状积分治疗后明显降低,呼吸困难的改善最为明显;支气管镜复查,发现全部患者支气管内肿瘤均得到不同程度消融,其中41.5%完全消失;CT复查发现肺内肿瘤CR 34.1%,PR 41.4%;X线片上,原有肺塌陷的病例中29.6%的塌陷完全消失,70.4%的肺塌陷减轻;半年和1年生存率分别达44和71%。无论光动力抑或经皮氩氦系统冷消融,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这一结果超过了文献报道的类似病例应用传统治疗的结果。值得重视的是,本组病例大部分年龄较大,有明显症状,包括咯血、喘鸣、呼吸困难,所有病例均接受过仔细评价被认为不能手术治疗,而且大部分病例均曾接受过放、化疗而失效,如在此背景上进行评价,则对本组病例的治疗结果应是相当满意的。

本文是张云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