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前须知

脑肿瘤初步诊断的影像学检查

发表者:赵天智 人已读

脑肿瘤通常是威胁人体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一旦出现相关症状需要我们积极进行检查、确诊,并接受治疗,手术方式一般是治疗脑肿瘤的最佳方法,脑瘤的症状一般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减退、反应迟钝、生活懒散,也可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激动、精神不安或淡漠,可发生癫痫,甚至昏迷。那么,哪些检查适用于脑瘤这种疾病?

其实脑瘤的诊断并不困难,除了依据详细病史和上述症状表现外,还要做核磁(MRI)检查、CT扫描、X线平片等来做诊断。

脑瘤的影像学检查

1、核磁(MRI):脑瘤的影像学检查宜首选MRI,因其敏感,能更好地显示脑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2、CT扫描:常规CT扫描仅能发现较大的脑瘤病变。高分辨率多层冠状位重建CT,在增强扫描检查时可发现较小的脑瘤。

3、头颅X线平片:头颅X线平片在颅脑疾病诊断上具有一定价值。根据头颅平片上所观察到颅骨的大小、形状、骨质破坏及增生异常等变化来分析颅内疾病。如果肿瘤接近颅骨,X线平片可显示局部颅板骨质吸收、破坏或增生。肿瘤造成颅内压增高时,可显示脑内压增多。有些肿瘤常发生钙化,如颅咽管瘤、少支胶质细胞瘤、脑膜瘤等。X线平片显示病人颅骨的解剖特点,为开颅手术提供必要的信息。故头颅X线平片对脑瘤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脑瘤的MRI和CT检查详情

CT对确定有无肿瘤,并作出定位与定量诊断相当可靠,对定性诊断也有帮助。常见脑瘤多有典型的CT表现,70%~80%的病例可作出定性诊断。例如脑膜瘤多表现为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状病灶,且与颅骨、小脑镰或小脑幕相连。病灶有增强。转移瘤多在脑周边,呈小、低、高或混杂密度病灶,增强检查,低密度病灶周围可出现环状增强,高密度病灶可均匀增强,病灶多发性对诊断意义较大。鞍上有增强的稍高密度灶多为垂体瘤有鞍上延伸。鞍上低的或混杂密度的病灶,多为颅咽管瘤。松果体生殖细胞瘤,病灶出现于松果体区,呈稍高密度并有点状钙化病灶,增强明显。听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区的低或稍高密度病灶有增强,同时可见内耳道扩大与破坏。但仅依CT表现而不考虑肿瘤部位,则诊断困难。由于常见肿瘤有时出现不典型CT表现,而一些少见肿瘤还可出现常见肿瘤的典型表现,致使诊断不够准确。由于CT表现反映的不是肿瘤细胞,因此难于确定其组织学类型。

MRI因无骨骼伪影干扰,且有多维扫描断面和多种参数成像的优点,适宜于鞍区和颅底特别是后颅凹病变的观察;应用血管的流空效应不用造影剂即可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关系和供血情况。Gd-DTPA的应用可早期发现微小听神经瘤、垂体微腺瘤以及肿瘤的脑膜侵犯。MRI对钙化病变的显示不如CT敏感。

本文是赵天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