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超声检查的小疑惑:为什么不让我“摆正”床上的枕头?
超声检查的小疑惑:为什么不让我“摆正”床上的枕头? 去做超声检查时,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当您进入诊间后,医生一边操作机器,一边会叮嘱你“请躺下来,不要动枕头,头睡在枕头上”。可能您会觉得奇怪:那枕头都在床中间位置了,还不需要摆好?其实,这看似“奇怪”的要求,其实背后藏着科学道理。在超声检查时,枕头的位置与被检查者的体位明显相关,通俗地说,枕头是超声医生的一个“定位”用具,离医生最近的区域就是需要检查的部位。如下图,如果您做的是腹部超声,枕头往往会放在床的最上端;如果做的是乳腺,枕头在床的上1/3;而如果是做甲状腺,枕头可能就在床的1/2处了。所以,进入检查诊室,当您看到枕头的位置与我们平时睡觉时枕头放的位置不同,不要觉得奇怪,也不需要把枕头“放放好”,这其实是医生故意为之。而在检查前后,也不要紧张,积极配合医生的指示,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就行。
上海瑞金医院科普号2025年03月14日106
0
0
-
超声检查时:为什么要“鼓肚子”?
在腹部超声检查中,我们经常会要求被检查者“鼓肚子”,但总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要鼓肚子或者怎么鼓肚子,在这,我们简单来说说。一:为什么要“鼓肚子”?腹部有许多重要器官被肋骨、肠道气体或其他组织遮挡。鼓肚子时,膈肌下降,器官位置会有所移动,部分气体会被推开,优化超声波的传播路径,减少伪影和干扰,确保医生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二、怎么“鼓肚子”?“鼓肚子”,也就是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同时鼓起腹部。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很多人都做的不是很正确,其中关键是:“采用腹式呼吸,把肚子鼓起来”,下面是正确和错误的示范图。三、总结“鼓肚子”是超声检查中的一个小动作,但对检查结果至关重要。它能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器官,减少干扰,提高诊断准确性。因此,在检查时请积极配合医生的指示,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上海瑞金医院超声医学科科普号2025年03月07日462
0
1
-
超声在疼痛科的应用
超声在疼痛科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可视化超声引导技术上,这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生成实时图像的医疗技术,被誉为医生的“第三只眼睛”。以下是对其应用的详细科普:一、工作原理可视化超声技术通过向人体内部发射高频声波,并捕捉返回的声波信号来生成身体内部结构的图像。医生通过呈现在屏幕上的清晰图像,可以准确诊断疾病,并引导进行治疗。二、应用优势 1.非侵入性:超声技术是一种无创的检查和治疗方法,无需侵入身体,避免了手术创伤和感染风险。 2.实时成像:超声能够实时显示身体内部结构的图像,帮助医生在动态下观察病变部位和穿刺针的位置,确保治疗的准确性。 3.安全性高:由于可以实时监控,超声引导下的治疗可以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和脏器等重要结构,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4.应用广泛:超声技术可用于多种疼痛的治疗,如颈肩腰腿痛、神经痛、关节炎等。三、主要治疗方法 1.神经阻滞:通过超声引导,将药物精确地送到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信号传递,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这种方法常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术后疼痛等。 2.关节腔注射:超声技术可用于引导药物注射到关节内,以减轻炎症、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常用于治疗关节炎、滑膜炎等。 3.软组织病变治疗:如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等软组织损伤,超声引导下的针刀技术可以直达病灶核心,进行精准的切割、剥离、松解,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四、案例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患者因超声引导下的疼痛治疗而受益。例如,肩周炎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精准注射消炎镇痛液到病变组织周围,肩部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得到改善。综上所述,超声在疼痛科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马晓龙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1月02日158
0
0
-
三维超声很有用的
张浩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2月03日150
0
2
-
血管彩超检查到底好不好?可靠吗?
冯睿-血管外科国之名医2024年11月12日48
0
1
-
胸部彩超提示两个结节,一个术后改变,另一个增殖灶,什么叫术后改变,什么叫增殖灶
夏雯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0月27日63
0
4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可以线上预约啦!
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就诊体验,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推出手机预约检查服务。以往医生开完检查患者成功缴费后,系统会自动分配检查时间或提示到指定地点进行预约,现在手机在线服务又添了新功能,如觉得已分配的时间不合适,可选择手机线上改约,免于线下排队,大大缩短等待时间。目前已开通线上预约的检查项目有:超声(产科超声除外)、CT平扫、DR,陆续还将增加新的检查项目。操作步骤:1.通过掌上盛京医院APP、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进入预约平台,找到“检查预约”菜单。2.查看已预约项目,选中需要改约的项目,变更预约时间。3.选择改约日期和检查时段,确认预约。供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部计算机中心转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公众号
盛京医院科普号2024年09月14日608
0
1
-
可穿戴超声未来应用方向-从血管成像到神经调控再到运动监测!
医学故事.红蓝融合 中华医学会理事神经外科教授什么是可穿戴超声WearableUltrasound技术:可穿戴超声技术是一种融合了柔性和可拉伸超声换能器、便携数据采集、无线通信和人工智能(AI)技术的创新医疗技术,通过在人体表面贴合的设备实时获取和分析生理数据,提供持续健康监测、成像、治疗和药物递送等功能,从而显著改善医疗保健质量和效率。其核心在于由银纳米线(AgNWs)和复合弹性基底制成的柔性超声换能器,能够在保持高成像质量的同时适应人体复杂曲面。生物粘附和声学友好界面确保了超声源与皮肤间的有效耦合,便携数据采集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实时数据传输,AI技术在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中提高成像精度,提供详细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应用方面,包括肩部双向剪切波弹性成像(DDSWE)和连续膀胱容积监测在内的设备,已被用于健康监测、康复治疗等领域。然而,技术实现面临诸多挑战,如柔性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研发、长期声暴露的生物效应和皮肤健康问题,以及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的高能效要求。总之,可穿戴超声技术代表了医疗技术的前沿,通过多种先进技术的整合,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转化,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可穿戴超声未来应用方向-从血管成像到神经调控再到运动监测关于柔性超声技术的综合图:展示了柔性超声换能器、便携数据采集、无线通信和人工智能集成的各个方面。图中包含以下内容:设备在人体上的应用:标注了持续健康监测、成像、治疗和药物递送功能。核心组件:展示了银纳米线(AgNWs)和复合弹性基底的换能器、生物粘附界面和便携电子设备。技术挑战:包括材料耐久性、长期暴露的生物效应和高效数据处理。可穿戴超声设备因其能够提供持续健康监测、恢复或替代受损的身体或器官功能,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提供超人能力的潜力,而备受关注。近年来,软物质、纳米技术、集成电路、便携电源技术和人工智能(AI)的进步,为可穿戴超声研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使其在连续健康监测、成像、治疗、药物递送等应用中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穿戴超声未来应用方向-从血管成像到神经调控再到运动监测可穿戴超声系统涉及不同的换能器配置,如可变形阵列、多元件贴片和单元件探头;生物信号,如多普勒频谱、心脏收缩和肌肉收缩;以及应用,如应激超声心动图、连续血压监测、假肢控制和肌肉功能监测。主要技术进展可穿戴超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柔性和可拉伸超声换能器、生物粘附和声学友好界面、便携超声数据采集和无线通信、AI驱动的成像和控制等方面。其他创新包括更多的可穿戴主动材料和结构、新型换能器、高效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轻量化电子设备以及智能图像重建。以下是文章中详细介绍的一些关键领域和研究进展。可穿戴超声未来应用方向-从血管成像到神经调控再到运动监测A.新兴的可穿戴超声技术Huang等人提供了关于可穿戴超声设备材料、制造工艺、波束形成和应用的综述,特别是总结了包括主动材料、匹配和背衬材料、可拉伸电极在内的换能器材料及其相关的制造技术。波束形成策略,特别是基于AI的解决方案,被强调为解决柔性和可拉伸阵列中未知阵列元件位置引起的波束形成误差的有效方法。这篇综述还强调了可穿戴超声在连续健康监测、治疗和人机接口等方面的最新应用,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挑战和前景。可穿戴超声未来应用方向-从血管成像到神经调控再到运动监测B.可穿戴超声神经调制神经调制被认为是可穿戴超声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特别是迷走神经调制技术,有望治疗癫痫、抑郁症和自身免疫疾病。VanDamme等人报道了一种由三个8.4MHz压电换能器组成的袖带状设计,展示了实现可穿戴迷走神经刺激技术的新途径。Hacker等人开发了一种可穿戴超声耳迷走神经刺激器,设计成耳机形式,通过8MHz超声换能器刺激耳部的迷走神经,报告了声输出及其安全性因素如温升和声强度。可穿戴超声未来应用方向-从血管成像到神经调控再到运动监测C.可穿戴超声成像可穿戴超声成像及其相关的连续健康监测是可穿戴超声技术的高度预期进展之一。Chen等人提出了一种肩部双向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使用定制的T形超声换能器阵列,能够动态量化肩部肌肉的机械性能,这些信息可能帮助外科医生和物理治疗师未来调整康复强度。Lee等人展示了一种结合深度神经网络的可穿戴膀胱容积监测设备,实现了准确且连续的膀胱容积监测。可穿戴超声未来应用方向-从血管成像到神经调控再到运动监测D.可穿戴超声创新器械柔性和可拉伸超声换能器是大多数可穿戴超声技术的关键组件。Xue等人全面回顾了用于可穿戴超声成像、传感和治疗的柔性超声换能器,包括先进材料、换能器设计和制造技术,并讨论了未来研究的技术障碍和挑战。Chen等人报道了一种皮肤贴合的柔性和可拉伸超声换能器,展示了其在大曲率表面上的适应性和优越的成像质量,使用银纳米线与复合弹性基底,确保了电气和机械连接的稳固性。可穿戴超声设备可能会在家庭环境中使用,因此需要特殊的设计考虑。Barbarevech等人提出了一种整体方法,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紧凑、电池供电的完全可穿戴超声设备,用于家庭护理应用中的慢性伤口治疗。Vostrikov等人提出了一种超低功耗的可穿戴超声设备,用于手势识别,通过分析超声回波数据,实现了96%的准确率,展示了可穿戴超声设备在预测连续手部动作方面的潜力。可穿戴超声未来应用方向-从血管成像到神经调控再到运动监测结论本综述展示了可穿戴超声领域的高度动态性和创新性,柔性超声设备创新、新兴的可穿戴超声应用以及安全性和临床实施的潜力,将为这一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进展。这些进展将确保这种高效多功能技术从实验室到床边的转化,以及在家庭医疗和其他静止环境中的应用。最后惯例一张AI图:可穿戴超声未来应用方向-从血管成像到神经调控再到运动监测参考文献1.H.Huang,R.S.Wu,M.Lin,andS.Xu,“Emergingwearableultrasoundtechnology,”IEEETrans.Ultrason.,Ferroelectr.,Freq.Control,vol.71,no.7,pp.713–729,Jul.2024,doi:10.1109/TUFFC.2023.3327143.2.P.Songetal.,“Clinical,safety,andengineeringperspectivesonwearableultrasoundtechnology:Areview,”IEEETrans.Ultrason.,Ferroelectr.,Freq.Control,vol.71,no.7,pp.730–744,Jul.2024,doi:10.1109/TUFFC.2023.3342150.3.C.vanDamme,G.K.Wardhana,A.I.Velea,V.Giagka,andT.L.Costa,“Feasibilitystudyforahigh-frequencyflexibleultrasoniccuffforhigh-precisionvagusnerveultrasoundneuromodulation,”IEEETrans.Ultrason.,Ferroelectr.,Freq.Control,vol.71,no.7,pp.745–756,Jul.2024,doi:10.1109/TUFFC.2024.3381923.4.J.T.Hacker,A.R.Slegaitis,andS.W.Stephenson,“Developmentofawearableultrasonicauricularvagusnervestimulator,”IEEETrans.Ultrason.,Ferroelectr.,Freq.Control,vol.71,no.7,pp.757–762,Jul.2024,doi:10.1109/TUFFC.2023.3343915.5.H.-J.Chen,H.-C.Chuang,G.-X.Xu,C.Chen,W.-R.Su,andC.-C.Huang,“Wearableultrasoundimagingdevicefordynamicdualdirectionshearwaveelastographyofshouldermuscle,”IEEETrans.Ultrason.,Ferroelectr.,Freq.Control,vol.71,no.7,pp.763–774,Jul.2024,doi:10.1109/TUFFC.2023.3348472.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肝胆胰外科科普号2024年08月10日222
0
140
-
深度综述 | 可穿戴超声Wearable Ultrasound未来应用方向 - 从血管成像到神经调控
什么是可穿戴超声WearableUltrasound技术: 可穿戴超声技术是一种融合了柔性和可拉伸超声换能器、便携数据采集、无线通信和人工智能(AI)技术的创新医疗技术,通过在人体表面贴合的设备实时获取和分析生理数据,提供持续健康监测、成像、治疗和药物递送等功能,从而显著改善医疗保健质量和效率。其核心在于由银纳米线(AgNWs)和复合弹性基底制成的柔性超声换能器,能够在保持高成像质量的同时适应人体复杂曲面。生物粘附和声学友好界面确保了超声源与皮肤间的有效耦合,便携数据采集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实时数据传输,AI技术在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中提高成像精度,提供详细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应用方面,包括肩部双向剪切波弹性成像(DDSWE)和连续膀胱容积监测在内的设备,已被用于健康监测、康复治疗等领域。然而,技术实现面临诸多挑战,如柔性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研发、长期声暴露的生物效应和皮肤健康问题,以及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的高能效要求。总之,可穿戴超声技术代表了医疗技术的前沿,通过多种先进技术的整合,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转化,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关于柔性超声技术的综合图:展示了柔性超声换能器、便携数据采集、无线通信和人工智能集成的各个方面。图中包含以下内容:设备在人体上的应用:标注了持续健康监测、成像、治疗和药物递送功能。核心组件:展示了银纳米线(AgNWs)和复合弹性基底的换能器、生物粘附界面和便携电子设备。技术挑战:包括材料耐久性、长期暴露的生物效应和高效数据处理。 可穿戴超声设备因其能够提供持续健康监测、恢复或替代受损的身体或器官功能,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提供超人能力的潜力,而备受关注。近年来,软物质、纳米技术、集成电路、便携电源技术和人工智能(AI)的进步,为可穿戴超声研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使其在连续健康监测、成像、治疗、药物递送等应用中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穿戴超声系统涉及不同的换能器配置,如可变形阵列、多元件贴片和单元件探头;生物信号,如多普勒频谱、心脏收缩和肌肉收缩;以及应用,如应激超声心动图、连续血压监测、假肢控制和肌肉功能监测。主要技术进展 可穿戴超声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柔性和可拉伸超声换能器、生物粘附和声学友好界面、便携超声数据采集和无线通信、AI驱动的成像和控制等方面。其他创新包括更多的可穿戴主动材料和结构、新型换能器、高效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轻量化电子设备以及智能图像重建。以下是文章中详细介绍的一些关键领域和研究进展。A.新兴的可穿戴超声技术 Huang等人提供了关于可穿戴超声设备材料、制造工艺、波束形成和应用的综述,特别是总结了包括主动材料、匹配和背衬材料、可拉伸电极在内的换能器材料及其相关的制造技术。波束形成策略,特别是基于AI的解决方案,被强调为解决柔性和可拉伸阵列中未知阵列元件位置引起的波束形成误差的有效方法。这篇综述还强调了可穿戴超声在连续健康监测、治疗和人机接口等方面的最新应用,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挑战和前景。B.可穿戴超声神经调制 神经调制被认为是可穿戴超声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特别是迷走神经调制技术,有望治疗癫痫、抑郁症和自身免疫疾病。VanDamme等人报道了一种由三个8.4MHz压电换能器组成的袖带状设计,展示了实现可穿戴迷走神经刺激技术的新途径。Hacker等人开发了一种可穿戴超声耳迷走神经刺激器,设计成耳机形式,通过8MHz超声换能器刺激耳部的迷走神经,报告了声输出及其安全性因素如温升和声强度。C.可穿戴超声成像 可穿戴超声成像及其相关的连续健康监测是可穿戴超声技术的高度预期进展之一。Chen等人提出了一种肩部双向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使用定制的T形超声换能器阵列,能够动态量化肩部肌肉的机械性能,这些信息可能帮助外科医生和物理治疗师未来调整康复强度。Lee等人展示了一种结合深度神经网络的可穿戴膀胱容积监测设备,实现了准确且连续的膀胱容积监测。D.可穿戴超声创新器械 柔性和可拉伸超声换能器是大多数可穿戴超声技术的关键组件。Xue等人全面回顾了用于可穿戴超声成像、传感和治疗的柔性超声换能器,包括先进材料、换能器设计和制造技术,并讨论了未来研究的技术障碍和挑战。Chen等人报道了一种皮肤贴合的柔性和可拉伸超声换能器,展示了其在大曲率表面上的适应性和优越的成像质量,使用银纳米线与复合弹性基底,确保了电气和机械连接的稳固性。 可穿戴超声设备可能会在家庭环境中使用,因此需要特殊的设计考虑。Barbarevech等人提出了一种整体方法,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紧凑、电池供电的完全可穿戴超声设备,用于家庭护理应用中的慢性伤口治疗。Vostrikov等人提出了一种超低功耗的可穿戴超声设备,用于手势识别,通过分析超声回波数据,实现了96%的准确率,展示了可穿戴超声设备在预测连续手部动作方面的潜力。结论 本综述展示了可穿戴超声领域的高度动态性和创新性,柔性超声设备创新、新兴的可穿戴超声应用以及安全性和临床实施的潜力,将为这一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进展。这些进展将确保这种高效多功能技术从实验室到床边的转化,以及在家庭医疗和其他静止环境中的应用。
脑起搏器治疗特发性震颤2024年07月15日1016
0
1
-
超声检查发现4a类结节怎么办?
姚宇锋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30日24
0
1
超声诊断相关科普号

欧华医生的科普号
欧华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妇产科
1278粉丝3.6万阅读

刘健医生的科普号
刘健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心外科
16粉丝1999阅读

陈丽梅医生的科普号
陈丽梅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宫颈疾病/宫腔镜诊疗中心
5509粉丝11.7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任新平 主任医师上海瑞金医院 超声医学科
超声诊断 368票
穿刺活检术 3票
乙肝 1票
擅长:擅长甲状腺、乳腺、腹部、淋巴结、血管等多脏器超声诊疗,包括超声造影、超声弹性及粗针和细针穿刺活检、囊性肿块抽吸硬化治疗等介入性诊疗。 -
推荐热度4.2倪卫星 副主任医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超声影像科
超声诊断 76票
擅长:1,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皮下结节,肝癌。2,子宫肿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息肉。3,胎儿畸形。4,腮腺炎、甲状腺炎、乳腺炎,阑尾炎。5,胆囊肿瘤、胆囊息肉、胰腺肿瘤、肾脏肿瘤。6,腹痛与急腹症,胸痛与心脏病,炎症与肿瘤。7,结构性心脏病。 -
推荐热度3.8黄帅 主治医师重医大附一院 产科
产前检查 86票
羊水穿刺 14票
异常妊娠 8票
擅长:擅长早孕期胎儿畸形筛查、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以及胎儿异常综合征超声诊断,擅于胎儿超声异常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再发畸形的临床干预。拥有近十年的产前诊断工作经验,精于超声引导下自由手绒毛活检术、羊膜腔穿刺术、脐带血穿刺术、浆膜腔积液穿刺引流术、胎儿心脏穿刺术、心脏穿刺氯化钾减胎术、射频消融减胎术以及胎儿镜下胎盘血管交通支激光凝固术等,拥有丰富的双胎超声诊断、规范化门诊管理以及胎儿镜手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