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头颅CT平扫与MRI平扫的优劣
头颅CT和MRI检查的出现,是神经科辅助检查的飞跃。患者和家属经常会有疑虑,我想做头颅MRI,但医生建议头颅CT,我想做CT,但是医生又建议MRI,那么,这两者究竟有什么优劣?首先,头颅CT大概5分钟左右就能够完成,而MRI一般需要15-20分钟。如果患者配合度差,或者脑缺血性疾患需要争分夺秒排除颅内出血后进行溶栓治疗,那么首选头颅CT。其次,对于颅内急性出血,头颅CT比MRI更敏感,所以一些因头痛、头外伤就诊的患者,建议完善头颅CT;但是脑梗死、脑炎、颅内肿瘤等其它病变,MRI一般比CT更清晰。第三,MRI因为是磁共振原理成像,所以一些金属会影响检查。比如体内的起搏器、手术钢钉的患者,还有一些重症患者不能离开呼吸机、输液泵的情况下,可能就只能选择CT检查。最后,CT存在一定的辐射,孕妇、儿童可能存在相对风险。
赵海燕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6月08日40
0
1
-
磁共振(MR)检查报告说的脑白质高信号Fazekas分级严重吗?
磁共振成像(MRI)中脑白质高信号是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通常与脑小血管病、缺血性改变或退行性病变相关,也可以是无症状体检被发现。磁共振报告上面经常会写到:脑白质点状高信号或缺血性脑白质病,改良Fazekas分级1、2或3。以前好多医生写小缺血灶或小变性灶,现在说法不一样了,洋气了。啥是Fazekas呀,就是老外一个人名呗,一个奥地利的神经内科医生,大多数西医什么分级呀分型呀都是人家的,就记住是用来评估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的常用方法,主要分为深部白质(DWMH)和脑室周围白质(PVH)两个区域,分别进行分级。说说Fazekas分级标准吧,就是级别越高越严重呗。1.深部白质高信号(DWMH)分级:0级:无病变。1级:点状病灶(单个或少数散在点状高信号)。2级:部分融合的病灶(斑片状高信号,开始融合但未成片)。3级:大面积融合病灶(高信号成片,累及大部分白质区)。以下图片一看就明白。2.脑室周围高信号(PVH)分级:0级:无病变。1级:帽状或铅笔样薄层高信号(局限于脑室周围)。2级:光滑的“晕圈”样高信号(围绕脑室的连续带状病变)。3级:不规则高信号延伸至深部白质(脑室周围病变广泛,伴深部白质受累)。临床意义:轻度(Fazekas1级):常见于正常老化或轻度小血管病变,可能与轻微认知功能下降相关。中度(Fazekas2级):提示小血管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关注血管危险因素。重度(Fazekas3级):与认知障碍、步态异常、脑血管病风险显著增加相关,需密切随访。常见病因:1.小血管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2.缺血性改变(慢性低灌注)。3.炎症或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需结合其他影像特征)。4.遗传性或代谢性疾病(如CADASIL)。注意事项:Fazekas分级是主观视觉评分,不同阅片者可存在差异。需结合临床(如年龄、脑血管危险因素、认知功能)和其他影像特征(如微出血、腔隙性梗死)综合判断。对于年轻患者或非典型表现,需排除其他病因(如免疫、感染、遗传性疾病)。这个病严重吗?需要治疗吗?简单说无症状或轻度病变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严重(比如记忆力明显下降、脑缺血发作等)需要治疗。建议由神经科或影像科医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解读报告,并指导进一步诊疗。
影像诊断、介入和放射治疗2025年06月08日843
0
0
-
做CT还是做磁共振?
很多人面对大夫开的检查都有这个疑问,我这个情况为什么给我开CT,直接做磁共振不行吗?或者为什么直接做磁共振,做CT多快呀还不用预约?了解就会懂,懂了就会通。先说所这两种检查的好处和坏处吧,CT检查快,1-5分钟就完事,所以急诊要做CT的,比如怀疑脑出血,外伤等,你说急不急。CT检查显示骨折清楚,还能三维重建立体看,看肺病有优势,比如肺癌和肺炎。CT增强检查看肿瘤也好,如肝脏肿瘤、胰腺肿瘤等,比普通CT检查也就是CT平扫清楚多了。但是CT检查缺点也不少,第一就是CT检查有辐射,儿童和孕妇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做;第二就是CT看软组织弱,如肌肉、韧带、肌腱和神经等;第三重点说说看头部,CT就是看脑出血好,如果看脑梗死,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能看出来的都是相对陈旧的病灶了,绝大多数情况最早发现也是24小时以后了。再说说磁共振检查,优点是没有辐射,记住没有辐射,就是现在还有人说磁共振有辐射,要改变认知啊;再者就是多序列多参数成像,怎么理解呢,就是兄弟多,一般都是3-4个兄弟一起上阵,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另外有点单独说头部磁共振检查,医生开申请单头部平扫、头部DWI、头部MRA如果都做全了,即能看见脑梗死的面积,还能区分新旧脑梗死,而且能看是哪根血管堵塞了。缺点也有啊,检查时间长,噪音大,赶时间的做不了,有幽闭恐惧症的做不了。价格现在降了很多,不过还是贵,目录定好价了。还一个缺点就是检查的时候注意的事儿多,比如啊,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假牙、体外有胰岛素泵等,都要告诉检查技师和登记员,不是所有带金属的情况都不能做,但是不告诉容易出事。科普一下,说太专业了都看困了也看不太明白,直接上菜吧,说说选择建议吧,看什么病做CT好,看什么病做磁共振好?看部位:头部外伤、胸痛、腹痛急诊、骨关节外伤等,优先选CT;脑卒中后评估脑细胞损伤、脊柱问题、关节软骨/韧带损伤、妇科/前列腺肿瘤分期等,优先选磁共振。看紧急程度:突发外伤、剧烈胸痛、疑似脑出血等紧急情况,选CT;慢性疼痛、肿瘤筛查、术后复查等,选磁共振。看特殊人群:儿童、孕妇等尽量选磁共振,除非急诊必须做CT;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可能只能做CT。看医生建议:若医生开CT后要求“增强扫描”,需注射造影剂进一步观察血管或肿瘤;若磁共振报告建议“结合CT”,可能需排查钙化、出血等CT更擅长的病变。
影像诊断、介入和放射治疗2025年05月25日323
0
0
-
这些检查都是干嘛的,傻傻分不清
到了医院,大夫问了病情后开检查,拿到申请单后除了抽血化验的就是机器检查,每回都不一样,这些影像科检查都是干嘛的?有没有射线呐?咋这么贵呢比药还贵?三联问。解释一下吧,一条一条来。X光:有辐射,基本分为透视和拍片,透视下还能做造影,现在很少做透视了更别提造影了。那就剩拍片了,拍片以前分为普通X光、CR和DR,现在清一色DR,谁家要是还用普通X光,不先进落后了、不清楚漏诊了。DR是干什么的呢?简单说基本检查,最多应用就四样(肺、四肢骨头、腹部和输尿管),肺部看看有没有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四肢骨头看看有没有骨折、骨质增生;腹部主要看游离气体,判断一下是不是胃肠穿孔了;输尿管当然看看有没有结石,肾输尿管膀胱轮廓都可以看见。基本检查,用于初筛病变,如果没拍出来医生还是觉得有问题,那就进一步检查。CT:有辐射,这个大家都了解多一些,医院发展过程中CT检查曾被认为是比X光更高级的检查,30多年前,有的医院只有X光,有的医院开始有了CT。把人放进设备扫描,一片一片看,最薄可以毫米以下,越薄肺结节看的越清楚,64排CT够用,但是看那些动的地方比如心脏,那就是排数越高探测器越宽越好了。主要是头、肺部、腹部、盆腔及四肢关节,也可以看肠道疾病,几乎全身都可以扫一下看看。实在不行还可以增强检查,看的更清楚。MR(磁共振):没有辐射,一句话,软组织显示好,理解了就明白了,常用于脑部、腹部、血管、肌肉、韧带、脊柱等软组织病变的检查,如前列腺与子宫病变、椎间盘突出、膝关节半月板等。除了肺部和骨皮质不可以看,因为肺部都是气体没多少软组织,骨皮质致密也没有软组织,大多数部位看的都比CT好。彩超:没有辐射,是基本检查,价格便宜但是结果对操作医生有要求,水平高结果准。几乎可以全身检查,如腹部检查、颅脑血流图、心脏和大血管检查、外周血管检查、妇科和产科检查等。ECT(骨扫描):有辐射,需要静脉打药后做,如99mTc标记的磷酸盐注入体内后由设备扫描图像。主要应用:看全身骨头有没有转移、骨头本身长的肿瘤、骨代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骨感染性疾病如骨化脓、骨缺血性疾病如骨梗死、骨外伤如骨折。PET-CT和PET-MR:可以理解成PET本身是一个设备,PET和CT或MR组合哪个就是哪个设备,最初只有PET-CT,可是MR软组织看的清,后来PET又和MR结合了,叫PET-MR。这个无论CT有辐射还是MR没辐射,但是给患者做检查,需要打药,一般是F18-FDG,药物有辐射,所以病人有辐射了,做完了隔离一天别见家属啊。两者应用差不多:肿瘤诊断、神经系统疾病(说白了就是大脑和脊髓)、心血管疾病等。不过最突出的还是看原发肿瘤、转移瘤和淋巴瘤。
影像诊断、介入和放射治疗2025年05月22日431
0
0
-
自然辐射与医学检查辐射量
提起辐射,可以说是谈虎色变,但我们日常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来自天然本底辐射的平均年有效剂量约为2.4mSv。吸烟、乘坐飞机,明显增加辐射暴露量。医学检查则更甚,一次胸部常规CT检查的辐射剂量约3-4mSv左右,研究表明,只有遭受100mSv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才会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因此尽可能避免辐射,但也不惧怕辐射。常见医学检查辐射如下,仅供参考。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科普号2025年05月11日31
0
0
-
影像科医生告诉你,磁共振增强那么有用,为什么还要做平扫呢?
影像科医生告诉你,磁共振增强那么有用,为什么还要做平扫呢?增强扫描的优势:增强扫描通过注射对比剂,可以显著提高病变组织的对比度,使病变更加明显。但对于一些与周围组织密度相近的病变(如早期肿瘤、小的炎症等),平扫可能无法清晰显示,此时增强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医生集团-陕西医学影像科科普号2025年04月29日90
0
1
-
JAMA子刊有关CT检查后终身癌症分险最新文献
01近年来,美国接受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人数持续攀升,自2007年以来,每年的CT检查数量增长了30%以上。这项技术无疑在挽救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科学家开始担忧,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增加患癌风险。从个体层面来看,CT扫描引发癌症的理论风险被认为极低,甚至可能微乎其微。如果医生认为CT检查在医学上是必要的,患者不应因担心潜在风险而拒绝接受检查。然而,随着CT扫描使用量的激增,研究人员指出,不必要的检查可能导致人群暴露于额外的辐射之中。一个由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预测,CT扫描中产生的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理论上导致美国约5%的新发癌症病例。根据他们的估算,2023年进行的CT扫描可能在未来引发约103,000例癌症。这一预测基于历史上的高辐射事件数据以及一系列假设。如果这些预测准确,CT扫描对癌症风险的影响将与饮酒等其他重要致癌因素相当,至少在人口水平上如此。02尽管高剂量辐射已被证实会引发癌症,但低剂量辐射是否具有类似风险尚无确凿证据。目前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对原子弹幸存者和核事故受害者的长期观察。例如,在广岛的25,000名幸存者中,他们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当于三次或更多次CT扫描,结果显示其终生癌症风险略有但显著增加。然而,这些结果是否适用于现代CT扫描仍存在争议。科学家们强调,必须权衡CT扫描带来的巨大医疗价值与其潜在的理论风险。如今,CT技术可以在极低辐射剂量下检测出多种隐藏疾病和损伤,这种剂量通常仅相当于一个人三年内从环境中吸收的自然辐射量。“对于一名患病患者来说,CT扫描的风险很可能远低于其潜在疾病的威胁。”CT成像专家、美国医学物理学会前主席辛西娅·麦考洛(CynthiaMcCollough)指出。事实上,CT扫描在某些领域的益处已被广泛验证。例如,一项大规模全国性试验显示,与仅接受胸部X光检查相比,接受低剂量CT扫描的吸烟者和戒烟者肺癌死亡率降低了20%。最新的癌症风险预测不仅参考了历史数据,还结合了更详细的辐射暴露信息。这些数据来自美国143家医院和门诊机构,记录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国际CT剂量登记处。研究人员利用2016年至2022年的统计数据,估算出2023年共进行了9300万次CT检查,涉及约6200万名患者。基于相关辐射风险,团队推测这些检查可能与未来103,000例癌症相关。然而,作者也承认:“要通过实证量化终身风险,需要对极大规模人群进行长达数十年的追踪研究。”因此,目前的风险评估仍是理论性的。研究表明,部分人群可能对低剂量电离辐射更为敏感。虽然成年人占CT扫描的绝大多数,但儿童和青少年的辐射诱发癌症风险似乎更高。此外,婴儿期接受CT扫描的人群可能面临更高的甲状腺癌终生风险,且女性患者的这一风险更为显著。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医学辐射专家普拉迪普·德布(PradipDeb)指出:“澳大利亚的研究也显示,CT辐射剂量相关的总体癌症风险较高。因此,在可以使用无辐射替代方法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CT检查。”澳大利亚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学会主席娜奥米·吉布森(NaomiGibson)对此表示赞同:“尽管研究结果提醒我们需要警惕长期辐射暴露,但这不应阻止在临床必要时使用CT成像。只要选择得当,CT扫描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远远超过其潜在的辐射相关风险。”03CT扫描是一项革命性的医疗技术,为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了强大支持。然而,随着其使用的普及,如何在最大化医疗效益的同时最小化潜在风险,成为科学界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癌症风险的具体影响,并为优化CT扫描的应用提供指导。参考Smith-BindmanR, ChuPW, AzmanFirdausH,etal.ProjectedLifetimeCancerRisksFromCurrentComputedTomographyImaging. JAMAInternMed. PublishedonlineApril14,2025.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5.0505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科普号2025年04月16日52
0
0
-
CT检查有辐射一年到底能做几次CT?
宋贤亮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15日216
0
11
-
做完了头CT为啥还做颅脑磁共振呢?
做完头颅CT后仍需进行颅脑磁共振(MRI)检查,主要因为两种检查方法在成像原理、适用场景和疾病检出能力上存在互补性,具体原因如下:1.CT与MRI的成像优势不同CT通过X射线快速扫描,对急性出血(如脑出血、颅骨骨折)和钙化病变的检出率更高,适合急诊患者快速筛查。而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成像,对软组织(如脑肿瘤、脑梗死、脑炎)和后颅窝病变(如小脑、脑干)的分辨率更优,能发现CT难以显示的细微病灶。2.检查目的的阶段性医生通常先安排CT检查以排除紧急情况(如脑出血),若患者症状持续或存在其他异常(如慢性头痛、神经功能损伤),则需进一步通过MRI明确病因。例如,CT可能漏诊早期脑梗死或脑白质病变,而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可检测超急性期脑梗死。3.适应人群与安全性CT存在辐射,不适合孕妇或需多次检查的患者;MRI无辐射且对软组织显像更清晰,但检查时间较长且禁忌症较多(如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病史、体内金属情况)选择组合检查。综上,CT和MRI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通过联合使用两种检查,可全面评估脑部结构与功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放射、卒中科普号2025年04月13日93
0
3
-
头颅MRI平扫和MRA是同一个检查吗
患者在神经科门诊就诊的时候,医生经常会同时开头颅MRI平扫+MRA检查,或者有些患者之前完善了头颅MRI平扫,医生又给开了一个头颅MRA检查。然后患者和家属就会有困惑,为什么要开两个头颅核磁检查呢?为什么做过核磁检查了还要再做呢?是不是过度检查呀?虽然都是头部检查,虽然也都是核磁检查,但是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检查。MRI中文名称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简称MRI),头颅MRI平扫观察的是脑组织,可以发现脑梗死、肿瘤、脑萎缩等脑实质的病变。而MRA中文名称是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简称MRA),观察的是颅内的动脉血管,可以发现脑动脉狭窄、动脉瘤、畸形等等。所以,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检查,同时或者先后开具这两项检查,目的是了解大脑的不同部位,大家无需有顾虑。
赵海燕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30日622
0
1
放射诊断相关科普号

梁博众医生的科普号
梁博众 副主任医师
长春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862粉丝135.4万阅读

苏凯医生的科普号
苏凯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胸外科
7404粉丝12.3万阅读

葛秋林医生的科普号
葛秋林 主治医师
医生集团-北京
生殖医学科
1716粉丝2.1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李源 副主任医师安徽省胸科医院 医学影像科
放射诊断 31票
肺部结节 5票
擅长:擅长肺结节、肺癌、呼吸道疾病、纵隔占位、肺炎、食管病变、肺结核、冠心病、心脏大血管疾病等胸部疾病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体检报告解读、治疗方案选择、随诊方案制定等方面有专门研究,还从事血管性介入及非血管介入微创手术,对肺穿刺活检、结节定位、消融等相关诊疗颇有造诣。 -
推荐热度4.8蒋磊 副主任医师上海市保健医疗中心 放射科
肺部结节 328票
放射诊断 66票
擅长:肺磨玻璃结节的定性,定分级分期,定安全期。肺癌的影像诊断。 -
推荐热度4.5王祥 主治医师上海长征医院 放射诊断科
放射诊断 21票
肺部结节 2票
擅长:全身各系统常见病及疑难病例的CT和MRI诊断,尤其擅长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与定量分析、早期肺癌浸润性分级与胸部疾病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