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沈主任 回肠末端炎发展成克的几率大嘛
IBD科普健康号2025年05月19日50
0
1
-
慢性放射性肠炎与高压氧治疗那些事儿。。。
慢性放射性肠炎的一些相关知识当人体接受放射治疗时,肠道可能会受到影响,慢性放射性肠炎便是较为常见的放疗并发症之一。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阐述慢性放射性肠炎在镜下的病理特点以及肠镜下呈现的特征。镜下病理特点肠道黏膜改变在显微镜观察下,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的肠道黏膜会呈现一系列异常表现。黏膜可出现脱落现象,这是由于放疗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使其完整性遭到破坏。黏膜糜烂的发生,源于上皮细胞受损、坏死,导致黏膜表面出现浅表性缺损。而溃疡的形成,则是黏膜损伤进一步加重,病变累及黏膜下层甚至更深层次,与皮肤破损形成溃疡类似。正常的肠道隐窝结构在放疗影响下,发生扭曲变形最终消失,这严重影响了肠道的正常分泌和吸收功能。此外,潘氏细胞化生是指在病理状态下,肠道黏膜细胞向潘氏细胞表型转化,这种细胞表型的改变也是慢性放射性肠炎黏膜病变的特征之一。炎性细胞浸润在肠道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多种炎性细胞浸润。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大量聚集,这些炎性细胞的出现是机体对放疗损伤的免疫反应。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淋巴细胞则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发挥关键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可通过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它们的浸润表明肠道局部正处于炎症状态,持续的炎症反应会进一步损伤肠道组织。血管病变肠道血管在慢性放射性肠炎中也会受到显著影响。黏膜及黏膜下层会出现进行性闭塞性小动脉炎,这是由于放疗导致小动脉内膜增厚、纤维化,管腔逐渐狭窄甚至闭塞,使肠道局部血液供应减少。与此同时,黏膜层毛细血管常出现异常扭曲扩张,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导致血管形态异常,血液灌注也发生改变,这种血管病变在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肠壁间质纤维化肠壁间质纤维化是慢性放射性肠炎的重要病理改变。通过Masson染色技术,可清晰观察到黏膜下层出现粗大且排列紊乱的胶原纤维,这是由于成纤维细胞在放疗刺激下异常活化,合成并分泌大量胶原纤维,导致纤维组织过度沉积。此外,还能观察到散在分布的不典型星形成纤维细胞,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均发生改变,参与了肠壁纤维化的进程。其中,黏膜及黏膜下层进行性闭塞性小动脉炎与间质纤维化,是慢性放射性肠炎区别于其他肠道疾病的典型病理特征。肠镜下特点炎症型在肠镜检查中,若呈现炎症型表现,可观察到肠道黏膜出现明显水肿,黏膜组织间隙内液体增多,外观如同发面般肿胀。同时,黏膜表面可见糜烂区域,黏膜上皮连续性中断,呈现浅表性破损。更为严重的是,黏膜坏死和溃疡形成,坏死的黏膜组织失去正常结构和功能,溃疡则表现为黏膜缺损达一定深度,周围组织伴有炎症反应。出血型出血型慢性放射性肠炎在肠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毛细血管异常扩张充血,血管管径增粗,血液充盈,使得黏膜呈现明显的红色。由于血管壁受损,黏膜可出现自发性出血,肠管的脆性也显著增加,在肠镜操作过程中,轻微触碰即可导致出血,这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混合型混合型慢性放射性肠炎兼具炎症型和出血型的特点,在肠镜下既能观察到黏膜的水肿、糜烂、坏死及溃疡等炎症表现,又能看到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自发性出血和肠管脆性增加等出血表现,其病情相对更为复杂。严重并发症型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出现狭窄时,意味着肠道管腔变窄,这会导致粪便通过受阻,引起排便困难等症状。穿孔是指肠道壁全层破裂,肠内容物进入腹腔或其他组织间隙,可引发严重的腹膜炎等并发症。瘘的形成则是指肠道与其他器官或组织之间出现异常通道,如直肠膀胱瘘、直肠阴道瘘等,这不仅影响肠道正常功能,还会导致其他器官或组织的感染等问题。出现直肠狭窄、穿孔或瘘等情况,即属于严重并发症型,此时病情较为危急,需要及时进行相应治疗。了解慢性放射性肠炎的这些镜下病理特点和肠镜下特征,对于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同时,患者也能通过这些知识,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基于慢性放射性肠炎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注定高压氧将成为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专家共识推荐高压氧用于治疗毛细血管扩张型、溃疡型放射性直肠损伤。重点来了--大家知道高压氧为什么可以治疗放射性肠损伤吗?其机理有哪些呢?以下我们为大家一一讲解。改善组织缺氧状态:放射性肠炎会使肠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导致肠道组织缺血缺氧。高压氧治疗时,患者在高于常压的环境下吸入纯氧,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量大幅增加,能为缺氧的肠道组织提供充足的氧供,改善局部缺氧状况,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抑制细菌生长:在高压氧环境下,氧分压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杀菌能力,同时抑制厌氧菌的生长繁殖。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容易发生细菌感染,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控制肠道内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高压氧能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的释放,这些细胞因子可促进新的血管生成,建立侧支循环。新血管的形成可以改善肠道的血液供应,为受损组织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细胞,加速组织修复。减轻水肿:放射性损伤可导致肠道组织水肿,进一步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高压氧可使血管收缩,减少渗出,从而减轻肠道组织的水肿,有利于肠道黏膜的修复和肠道功能的恢复。增强免疫力:适当的高压氧治疗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放射性损伤的修复能力和抗感染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放射性肠炎带来的身体损害。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肠炎时,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而定。常见的用剂量参考:压力和时间、压力:一般采用2.0-2.5个大气压(ATA)的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每次治疗时间通常为60-120分钟。治疗频率和疗程、频率:每天1次,每周5-7次。疗程:一般为4周,即20-28次治疗。具体案例:A研究:采用2.4个大气压,100%氧气,每次治疗90分钟,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4个疗程。B研究:治疗压力为2-3ATA,每次总治疗时间2小时,每天1次,每周5次,总共4周。写在最后:高压氧治疗的具体用剂量应由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反应等因素综合评估后确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治疗的可能效果和风险,并在专业医疗团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普号2025年03月08日198
0
2
-
慢性肠炎的判断
李博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1月13日59
0
1
-
回肠炎,轻微溃疡,医生说三个月后复查只查肠道彩超就好吗?需要查钙卫蛋白吗?
IBD科普健康号2024年11月19日33
0
0
-
请问沈医生 阿泰宁可以长期吃吗
IBD科普健康号2024年11月19日26
0
0
-
我有时候大便像黄色鼻涕一样带少量血丝,做了肠镜是慢性肠炎,还要继续查小肠ct吗?
IBD科普健康号2024年09月09日14
0
0
-
肠道炎症 益生菌要吃吗
IBD科普健康号2024年09月09日160
0
1
-
伪膜性肠炎可以导致患者的结肠扩张吗?
伪膜性肠炎可以导致患者的结肠扩张具体原因如下:第一,伪膜性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有害菌增多,产生大量的气体聚集在肠腔,引起结肠扩张;第二,伪膜性肠炎患者可能由于腹泻导致低钾性肠麻痹,结肠壁的肌肉张力降低,使得结肠受到压力时无法有效收缩,进一步加剧结肠扩张;第三,伪膜性肠炎患者结肠纤维素渗出性炎症会使患者结肠充血水肿,凝固性坏死,这些变化会导致结肠内压力增高,进而引发结肠扩张。第四,伪膜性肠炎患者结肠内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迅速繁殖会产生大量的毒素,毒素可引起中毒性的结肠扩张。
陈建兵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15日207
0
0
-
放射性肠炎的预防和治疗
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proctitis,RP)是指因盆腔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直肠癌、膀胱癌等患者接受放疗后引起的直肠放射性损伤。有70%~8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晚期损伤的发生率大概为2%~20%。胃肠道黏膜是快速增殖的组织,肠隐窝内的干细胞极易受到辐射损伤。射线先引起黏膜的损伤,随后是晚期惰性结缔组织生长和重塑,最后是组织对持续缺血的反应。根据症状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损伤和晚期损伤。急性放射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便急、疼痛、里急后重、粘液便和轻微出血等。这些症状多为自限性,放疗结束后逐渐恢复,少数患者症状严重,导致放疗中断或者不能完成。慢性放射性肠损伤发生于首次放疗后3个月以上,可由急性反应迁延而来,也可为新出现的症状,可在放疗后数月到数年出现。治疗1.心理治疗:让患者相互了解病情,有助于减轻其紧张、恐惧、抑郁、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2.饮食:建议低纤维素、低脂、高热量以及高蛋白饮食,可限制乳糖摄入。低纤维素饮食可以改善放疗引起的腹泻症状;也可避免坚硬粪便反复摩擦受损直肠黏膜,造成疼痛和出血。低脂饮食会减轻肠道不适症状。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可以逆转营养不良,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限制乳糖摄入,对于RP患者、尤其是合并乳糖不耐受的患者来讲,可以减轻腹泻等症状。营养治疗应首选肠内途径,对于可经口进食者优先选择口服途径。必要时可加用肠外营养补充,可适当加用谷氨酰胺、益生菌和维生素B12。3.药物治疗蒙脱石散,咯哌叮胺止泻,抗生素(甲硝唑、环丙沙星)治疗RP的出血及腹泻症状。推荐益生菌治疗RP的腹泻症状。美沙拉嗪栓局部应用(排空直肠后晚上用药)。4.对于出血性肠炎需要内镜治疗,更严重的肠炎考虑手术治疗。
王静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4月21日582
0
0
-
缺血性肠炎
缺血性肠炎是由于结肠缺血导致的一种疾病,是某一段结肠组织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该肠段供血不足,致使该段肠壁损伤或坏死。其主要症状为腹痛、血便、腹泻。70%~100%的患者有腹痛症状,腹痛的特点为突发性腹部绞痛。70%病例首发症状为血便或腹泻,少数患者首发症状为呕吐、头晕或里急后重。一般患者左上腹痛出现的时间多在饭后,可以自行缓解。但有些患者疼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以后可出现鲜血便,并伴有腹泻。其原因可能是,餐后人体大量血液集中于上消化道,造成原已供血不足的结肠血液更为减少或绝对供血不足,产生结肠黏膜急性缺血性坏死溃疡而出现便血。本病作结肠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和作出诊断。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发生单发、直线型浅且较长的溃疡,溃疡处常有正常黏膜。本病轻的经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严重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一、缺血性肠炎常见的病因有:1、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冠心病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2、使用利尿剂使内脏血流量降低。3、长期便秘或肠管持续痉挛导致肠内压增高。4、服用某些血管活性药导致肠系膜小动脉收缩。5、一些血管性疾病,如血栓性脉管炎、结缔组织病,弥漫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二、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性腹痛、腹泻和便血三联征。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三、检查诊断1、X线钡灌肠检查:在急性期最有意义的征象是指压征及粘膜粗糙,不规则,肠管局限性痉挛,结肠袋消失。2、选择性血管造影:能判断动脉狭窄部位、范围及程度。3、纤维结肠镜出血坏死型不宜施行。四、缺血性肠炎的治疗缺血性肠炎的治疗应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如心功能正常时则尽可能撤去造成肠系膜血管收缩的药物如洋地黄和血管加压素。对于无明确药物使用禁忌的中老年患者可给予复方丹参片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对于已发生严重的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针对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予以解痉止痛、减少肠蠕动、止吐等对症治疗。多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后可以很快好转,但也有少部分患者病情恶化而发生肠坏死,此时应进行急诊手术,及早切除坏死肠断。五、缺血性肠炎的饮食注意事项:1、食物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少吃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和水果。2、慢性结肠炎的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可酌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的食物。3、适当控制脂肪摄入。4、少吃吃产气食物。防止肠内气体充盈而发生急性肠扩张或溃疡穿孔等并发症。5、忌生冷瓜果。6、忌食牛奶、海鲜及润肠通便食物,减少结肠过敏导致的腹泻加重病情。7、可酌情中药调理。根据中医的整体观,进行辨证论治,综合调理。
戢敏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2月31日333
0
0
肠炎相关科普号

潘友珍医生的科普号
潘友珍 主任医师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中医肛肠科
163粉丝1580阅读

李国逊医生的科普号
李国逊 主任医师
天津市人民医院
肛肠疾病诊疗中心
128粉丝26.2万阅读

陈忠杰医生的科普号
陈忠杰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放疗科
3159粉丝11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沈骏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消化科
胃炎 78票
溃疡性结肠炎 31票
肠炎 30票
擅长:擅长胃肠疑难病,尤其是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多年研究胃萎缩、肠化 -
推荐热度4.3乔宇琪 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消化科
溃疡性结肠炎 27票
克罗恩病 26票
肠炎 15票
擅长:擅长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功能性胃肠病、其它胃肠道疑难疾病及相关胃肠镜检查。 -
推荐热度4.3黄玉红 主任医师中国医大一院 消化内科
胃炎 103票
溃疡性结肠炎 73票
胃病 38票
擅长: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胃肠动力性疾病(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便秘、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结石、脂肪肝、各种胃肠道疾病(胃炎、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