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

(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障碍、面部肌肉抽搐和声带抽搐综合征)

就诊科室: 小儿神经内科  儿科  中医儿科  小儿精神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康复锻炼
  • 10预后

介绍

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也称面部肌肉抽搐和声带抽搐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不自主多部位抽动、声音(语言)抽动为主要特点。

抽动症的起病年龄多为 5~10 岁,10~12 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一过性抽动就是只发生一次的抽动吗?需要治疗吗?

王立文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抽动症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 羟色胺)传输异常可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危险因素

抽动症似乎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抽动症或其他抽动障碍家族史,可能会增加抽动症的发生风险。此外,其他与抽动症有关的危险因素有:

  • 性别:男孩比女性更易发生抽动症,男孩发病风险是女孩的 3~4 倍
  • 孕妇怀孕前 3 个月发生严重恶心、呕吐,孕期压力过大
  • 孕妇吸烟、饮酒、喝咖啡过多
  • 出生时缺氧
  • 脑损伤
  • 脑室扩大
  • 低出生体重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孩子抽动症突然加重,千万不要忽略这个原因!

王东记 主任医师 北京天使儿童医院 儿童行为发育科

症状表现

抽动症特征表现为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的、重复的、无节律性的多部位、形式多种多样的运动性抽动,伴一种或多种爆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有些患儿在不自主抽动后,逐渐产生语言运动障碍,部分患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

典型症状

  • 运动性抽动:一般头面部先出现,如眨眼、噘嘴、点头、耸鼻等,逐渐发展到颈部、肩部、肢体和躯干,可出现投掷动作、踢腿、腹肌收缩等。眨眼是多发性抽动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抽动形式从简单到复杂,一天可出现抽动十几次至数百次,发作频繁。
  • 发声性抽动:发声抽动通常较运动抽动晚 1~2 年出现,多为简单发声抽动,复杂发声抽动较少,约 15% 患儿存在秽语,多表现为清嗓子、吼叫声、嘿嘿声、犬吠声等爆发性异常喉音,或强迫性地说出一些污言秽语。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 有些患儿在不自主抽动后,逐渐产生语言运动障碍。
  • 部分患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
  • 患儿不自主喉鸣出现较晚,少部分在早期出现,多数在起病后的 6~7 年出现。
  • 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

并发症

虽然抽动症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但抽动症的很多表现会给患儿的行为和社交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患儿形象。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孩子频繁眨眼睛,吸鼻子咧嘴,出现这种症状属于抽动症,这类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李燕春 主任医师 北京博爱医院 儿童康复科

如何预防

在抽动症的预防上,家长应注意:

  • 早期识别孩子神经发育是否正常。如果神经发育缓慢或异常,应及早去医院就诊,采取措施促进神经发育。
  • 要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多给孩子关爱,多和孩子沟通,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孩子长期存在心理压力、情绪不良。
  • 防止孩子头部外伤及药物中毒,预防并及时治疗脑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
  • 督促孩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 避免孩子对任何不良习惯的模仿。
  • 另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以及和谐幸福的家庭,对抽动症、自闭症和多动症等疾病,都有非常积极的预防效果。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抽动症容易反复,我们怎么去预防

朱莉娜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 儿科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电生理及神经影像学检查来排除其他疾病,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量表心理测评
  • 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即一般都表现为正常。
  • 电生理检查:少数病例可见非特异性脑电图异常。
  • 神经影像检查:某些患儿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双侧尾状核、豆状核较正常者小,且双侧基底节不对称。

常见疑问

问:如何判断孩子患有抽动症?

答:

1.观察发病病状

孩子反复出现多发性、无意义的面部、四肢及躯干抽动或清嗓音;孩子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舌边或舌尖红色,苔少或光剥。检查孩子背部是否有颈椎习惯性脱位,在颈椎附近是否可触及压痛点。

2.翻手试验

让孩子坐在桌前,将两手平放在桌面上,做时先将手掌向下,将拇指沿桌边垂下,而两手其他手指靠拢。在反复尽量快速翻手时,出现动作笨拙,甚至乱翻一气;如果翻手时不让摆动肘部,则两小指靠不拢,姿势也更加笨拙。那出现抽动症的概率为57.9%,39.6% 为可疑,12.5% 为正常。

3.点指试验

让抽动症孩子一只手握紧拳头,另一只手用拇指依次触碰其他手指的指端,做完这个动作后,换手,继续重复之前的动作。也可以选择正反两个方向地接触手指,顺序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到小指,也可以是小指、无名指、中指到食指。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如果孩子动作不连贯,不灵活,可诊断为抽动症。

4.指鼻试验

让抽动症孩子先用左手食指,后用右手食指,指自己的鼻尖,睁眼和闭眼各指鼻5 次。此时,观察孩子在指鼻过程中的协调性和速度,抽动症儿童往往动作过重、笨拙、错误次数多,尤其闭眼时,错误更明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孩子频繁眨眼睛,吸鼻子咧嘴,出现这种症状属于抽动症,这类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李燕春 主任医师 北京博爱医院 儿童康复科

治疗方式

抽动症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帮助患儿处理影响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最大的症状。如果抽动症不严重,可能并不需要治疗。但如果症状很严重或导致不良后果,则需要治疗。治疗方法有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可选用支持性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方法,以减轻患儿因心理压力所产生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使患儿掌握对产生心理压力事件的应对方式,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药物治疗

  • 可选择使用的常用药物有:硫必利、氟哌啶醇 、可乐定。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当患儿症状被控制后,应逐渐减量,并维持一段时间( 3 个月或更长),可使许多患儿恢复正常。

  • 另外,在新型抗精神病药中,治疗抽动症疗效比较好的药物主要有:阿立哌唑、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齐拉西酮等。

  • 有些患儿还会出现多动、强迫等共存疾病,这时还需要精神科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
    如果共患强迫症,可选用:氯米帕明、舍曲林、氟伏沙明等。一般需要与治疗抽动症状的药物联合应用。

    如果存在多动症,可选用:托莫西汀’可乐定、胍法辛 。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经颅磁、重复经颅磁刺激、医用和家用经颅磁刺激仪有哪些区别 ?

师建国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线上诊疗科

注意事项

抽动症会使患儿的自尊心受到影响,患儿会为自己的抽动症状感到尴尬,不愿意上学或参加社交活动。因此,除了必要的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家长还应注意:

  • 孩子可能面临被同龄人欺负,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状况,防止孩子被欺辱、嘲笑、歧视。
  • 鼓励孩子大胆与同学及周围人交往,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 抽动和一些不自主行为也会分散孩子完成功课的注意力,家长应与老师讨论该如何调整功课和考试。
  • 鼓励孩子多参加文体活动等放松训练,帮助孩子培养个人兴趣,和同伴建立友谊,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
  • 家长还可以把孩子抽动症发作的表现拍摄下来,就诊时给医生观看,以便于病情辨别。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医生为什么建议抽动症儿童少玩电子产品?

王立文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预后

预后相对良好,大部分患儿至青春期后症状逐渐好转,也有部分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智力和寿命一般不受影响。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儿童抽动症的共病及预后

包祖晓 副主任医师 台州医院 医学心理科

抽动症相关科普号

胡君医生的科普号

胡君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儿内科

1048粉丝4.3万阅读

张钦医生的科普号

张钦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眼科

2949粉丝1.6万阅读

李善玉医生的科普号

李善玉 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

儿科

1416粉丝2.5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康复锻炼
  • 10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