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多发性硬化的后遗症怎么办?
王梦阳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23日40
0
1
-
治疗难治性多发性硬化痉挛症状的药物--纳比昔莫
痉挛是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常见的症状。患者常表现为肢体强烈的痉挛,抽搐,发作时疼痛难忍,现有的包括抗惊厥、肌肉松弛剂等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难治性痉挛的患者效果一
吴磊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20日103
0
0
-
《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中国专家共识》
“医生,患有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能打疫苗吗?社区总是催促我接种新冠疫苗,还说不接种影响出行呢!如果不能接种,邱医生您给出个证明吧!”疫情早期,因为循证医学证据不充分,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尽量避免接种疫
邱占东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08日739
0
3
-
就这么出院了?一位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诧异
昨天早晨查房,一位来自东北的一位老师,也是一个MS患者,在住院经过3天的评估和用药后让她下午出院。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她说:就这么出院了?我:是啊,你可以出院了。她:就这么简单?我:你还想要多复杂?她:我得病时我们当地医生说这个病无药可治。好歹肿瘤还有药能治,我这个病咋就没有药能治疗呢?我当时以为人生就没希望了呢!后来在网上找到你,从东北到上海来看病,经过治疗,人好起来了,现在感觉自己就是个正常人,没啥不舒服的了。和当地医生说的以及网上查的不一样啊,有点不相信啊!我:你的病在诊断明确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尽管发病当时有点重,可经过急性期的治疗症状基本缓解。缓解期给你选择了合适的预防复发方案,用药简单,用药间期除了可能使用对症的药物外,不需要使用特殊药物,我们自身免疫病的很多病人都可以达到这样的一个状态啊。她:那我是不是就算“治愈”了呢?我:“治愈”还不能说,免疫系统要陪伴我们终身,所以免疫性疾病是个终身的疾病,但只要早期诊断明确,治疗方案选择得当,自身免疫病的病人疾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大部分病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上学、结婚、生育,该干嘛干嘛!看着她还难以置信的样子,我逗她:难道不想出院?她:想!想!那我就买下午回()东北的机票!我:好!我给你交个任务吧,你把自己的诊疗经历和心得写下来,分享给病友们,这样可以鼓励到更多的患者,增强他们对待疾病的信心。她:我尽量我:不是尽量,是一定!她:好的,赵医生,我们保持联系!
赵桂宪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6日788
3
4
-
仁济科普|她比烟花寂寞,认识多发性硬化
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世界多发性硬化日”,以唤起全世界对该疾病的关注。今年的主题是“连接,我们一起连接”,旨在加强多发性硬化患者之间、患者与社会之间的连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不知道
管阳太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9日326
0
2
-
【述评】重视多发性硬化的分型分治
创 邱伟佘泓达 中华神经科杂志 文章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54(9):871-875作者:邱伟佘泓达摘要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以脱髓鞘和轴突变性为特征。文中主要
陈伟民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07日839
0
1
-
多发性硬化饮食指导
1.控制碳水化合物减少糖(包括果糖)的摄入,不喝甜饮料。到节日才碰甜点、巧克力等。2.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可以增加膳食纤维与饱腹感。全谷富含膳食纤维,消化较慢,延缓饥饿,预防便秘,保持体重。常吃全谷可预防慢性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发胖的危险性较小,患心脏病、糖尿病、肠癌等疾病的风险也会下降。3.蔬菜这样吃五颜六色值得推荐的蔬菜花椰菜、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活化ms肠道免疫细胞的物质。4.蛋白质的要求选植物蛋白丰富的食物(豆腐、坚果等);选择肉类、家禽和瘦肉;一周吃5~6次以上,鱼、肉类控制在2次左右;避免香肠、罐头的肉类等加工肉类。5.低嘌呤、低脂肪控制海鲜、啤酒;减少动物性脂肪如:奶油、炼乳、猪油等摄入,用不粘锅烹饪;选用蒸、煮、炖等方法,减少烹调用油;烹调油选用葵花籽油、亚麻籽油、橄榄油等。
张艳林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03日362
0
0
-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识别及诊疗需知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包括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ADEM,等)、自身免疫性脑炎、感染性脑炎,是神经免疫与感染亚专科医生最常面对的疾病。三者可能共存、先后发生,在某一阶段又有可能以某一种为主。其
张艳林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2月23日453
0
2
-
得了多发性硬化就告别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吗?多发性硬化可以治疗吗?
一些非神经科医生或神经科非免疫专业医生说起多发性硬化时,称其为不死的癌症,闻听此言让笔者心惊。将一种可治可防的病与癌症相提并论,体现出很多医务人员对此病认识不足,医务人员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普通人的认识
邱占东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1月05日3035
2
45
-
多发性硬化进展
1.2017年Mc Donald诊断标准三个变化(与2010比较): 1)不再区分有症状或无症状病灶的价值 2)皮层病灶作为空间多发证据(>3TMR) 3)CSF寡克隆带作为时间多发证据 2.影像孤立
雷革胜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9月12日676
0
0
多发性硬化相关科普号

许雅芳医生的科普号
许雅芳 副主任护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
324粉丝24.1万阅读

李振新医生的科普号
李振新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
505粉丝2.4万阅读

张祥医生的科普号
张祥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
2521粉丝3.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李海峰 主任医师宣武医院 神经内科
重症肌无力 76票
多发性硬化 10票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7票
擅长: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等),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等),炎症性周围神经病,其他神经免疫疾病,头疼,脑血管病 -
推荐热度4.9陈晟 主任医师上海瑞金医院 神经内科
脑炎 15票
多发性硬化 9票
重症肌无力 6票
擅长: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运动神经元疾病,不明原因肌萎缩等神经免疫,疑难疾病的诊治 -
推荐热度4.6周磊 主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内科
急性脊髓炎 27票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24票
多发性硬化 13票
擅长:重症肌无力、肌病、复视、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炎、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颅内多发病变、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