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腮腺多形性腺瘤及其治疗
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Adenoma)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由上皮与间质成分共同构成,故常被称作“混合瘤”。多形性腺瘤生长缓慢,通常呈无痛、可移动且质地较为坚实的肿块。尽管其总体上为良性,但若长期未予治疗,仍存在恶性转化的潜在风险(约2%~5%的概率)。因此,早期发现及恰当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随着肿瘤增大,可能会引起面部轻度变形,但通常不伴有疼痛或面神经功能障碍。若出现面神经症状(如面部麻痹),则需警惕恶变或其他类型肿瘤的可能。腮腺多形性腺瘤在各类唾液腺肿瘤中最为常见,约占所有唾液腺肿瘤的50%~60%。好发于中年成人,女性略多于男性,但整体性别差异不显著。病因尚不明确。通常,患者因腮腺包块前来就诊。一般基层门诊会以最廉价的B超进行诊断。B超可提示实质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边界清晰。如果怀疑是多形性腺瘤,患者术前需要作CT或MRI,以帮助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评估是否存在深叶受累。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好。由于腮腺肿瘤,因为面神经等原因,不宜采取开放手术活检。一般以穿刺活检确定其性质。腮腺多形性腺瘤在组织病理学上呈现出高度多样化的形态特征。其核心特征为由上皮成分与肌上皮成分(myoepithelialcells)共同构成的肿瘤细胞群落,伴随明显的类间质(pseudo-mesenchymal)样基质成分,可呈现纤维、黏液(myxoid)或软骨(chondroid)样结构。这种上皮-间质双相性使其在显微镜下表现为多种不同的生长模式与组织类型,从而得名“多形性”。具体组织学特征详述:腮腺的多形性腺瘤须手术切除。在手术中确保不破坏肿瘤包膜并尽量去除与肿瘤毗邻的一小圈正常腺体组织,有助于降低复发率。囊肿破裂或遗留肿瘤残余将增加复发风险。另外,如果肿瘤较大,可选择腮腺浅叶切除或全叶切除。若肿瘤局限于浅叶,行浅叶切除即可;若累及深叶或位置不明确,可考虑全叶切除。手术目的是完全切除肿瘤及周边少量正常腺体组织,以减少复发可能。腮腺手术中需谨慎识别和保护面神经,以避免术后面瘫、面部表情障碍等并发症。虽然术后5年无复发率相对较高,但仍需定期随访,尤其在术后数年内,每隔6~12个月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MRI)对残余腺体进行评估,确保无新生肿块或异样改变。术后注意事项:伤口护理与肿胀管理:术后初期局部可能出现肿胀、疼痛或麻木感。应严格遵医嘱护理伤口,保持清洁干燥,适度冰敷缓解肿胀,并及时更换敷料。面神经功能观察:术后早期应观察面部表情肌功能,若出现明显面部不对称或麻痹,需及时与医师沟通。多数情况下神经受到手术操作影响后可逐渐恢复。饮食与活动:术后一段时间内应进食软质易嚼食物,并注意抑酸饮食。避免过度咀嚼引起伤口疼痛。适度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伤口牵拉与出血。长期随访:由于多形性腺瘤存在长期恶变风险(2%~5%),即便手术成功,也应定期复诊与随访,确保无复发迹象或恶变征象。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恶性转化(癌变)及相应处理:若多形性腺瘤长期存在未及时切除,约有2%~5%的概率发生恶性转化。恶性转化后称为“癌变的多形性腺瘤”(CarcinomaexPleomorphicAdenoma)。一旦确认恶性转化,治疗策略更趋于激进,可能需要更广泛的手术切除,并结合放射治疗或化疗,以提高局部控制与远期生存率。“癌变的多形性腺瘤”与“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区别:癌变的多形性腺瘤(CarcinomaexPleomorphicAdenoma,CaexPA):这是一个明确的病理学实体,指已有一段时间存在的多形性腺瘤内出现恶性转化。特征是肿瘤中的一部分开始呈现恶性表型,如细胞异型性增加、结构破坏并可侵出原有包膜。CaexPA通常表现为肿瘤中部分区域仍保留良性多形性腺瘤的特征,而另有区域则出现典型的恶性腺癌样结构。此种恶性成分常已突破原有肿瘤包膜,显示出明确的侵袭性生长。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inPleomorphicAdenoma):这一说法并非正式独立的诊断类别,而更像是描述多形性腺瘤中出现局限、早期的恶性转化迹象,但恶性组织尚未明确突破包膜、尚在腺瘤内部(可视为恶性转化的早期阶段或原位改变)。如果恶性部分局限在瘤内而未侵出,可能被视为“腺瘤内的癌变(原位或腺内微小癌变)”。然而在实际病理诊断中,更常使用CarcinomaexPleomorphicAdenoma这一术语来强调已经确实发生了恶性转化的过程,而非仅有潜在恶性倾向。简言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更像是描述性用语,而非严格病理学命名;真正确诊的实体一般会归类为“CarcinomaexPleomorphicAdenoma”并根据其浸润程度和组织学特征加以分级与命名。
曹昊天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2月11日170
0
0
-
医生同行得了泪腺肿瘤怎么治?——泪腺多形性腺瘤(下集)
宋欣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27日175
1
3
-
耳朵附近/腮腺长包要不要处理?
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我门诊面诊,询问耳朵附近、或者腮腺区域长包,要不要处理?答案是:要处理的!家长们因为太担心手术风险,以及留下疤痕,希望通过保守治疗,比如药物,或者观察。但往往延误病情,造成孩子更大的伤害。这些包块有可能是先天性的,比如鳃裂瘘、多形性腺瘤、脉管畸形、各种全身疾病(淋巴瘤、木村病、I型神经纤维瘤,等)首发在腮腺的表现;也有可能是后天性的,比如腮腺炎、淋巴结炎、甚至是结核以及少见菌群的感染。这些包块,有些没有任何症状,有些会破溃,有些会伴有疼痛,严重的还有面瘫表现(眼睛闭不合、口角歪斜、喝水漏水等)。儿童不是“小大人”,其肿瘤特征并非成人的简单缩小版儿童恶性肿瘤中头颈部占比却高达12%,其恶性程度较高,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严重威胁儿童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儿童病例的治疗较成人更加棘手。有不少全身性疾病最早以头颈部肿物的形式表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尤为重要,不应因为担心疤痕或者全麻风险而忌医,耽误了治疗时机。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才是上策!当然也不用过于担心,口腔外科医生的缝合技术是不赖的哦!【常见型】腮腺炎/腮腺肿大,请关注:儿童腮腺炎/腮腺肿大之【常见型】
邬文莉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9月09日1447
0
0
-
眼肿瘤系列科普——泪腺多形性腺瘤有什么症状?怎么治疗?手术可怕吗?复查是什么样子?看患友为您缓缓道来
泪腺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泪腺良性上皮性肿瘤,会引起眼球突出、移位等表现。由于不痛不痒,容易引起患者的忽视,很多患者眼球很凸才来就诊。泪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主要靠完整的手术切除。患者对治疗存在一些疑问,既然是良性肿瘤,是不是一定要手术?不手术有什么危害?手术从哪里做?有没有疤痕?做完手术到底是什么样?为什么都是同一种瘤,有的人手术后还要放疗,有的人不需要?对于这些疑问,我们请做过手术的患者来亲自解答吧!本视频已得到患者授权发布
宋欣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14日309
1
1
-
腮腺多形性腺瘤
李晓光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29日372
0
0
-
腮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
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又名混合瘤,是唾液腺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好发于30~50岁,女性多于男性;2)生长速度缓慢,触诊发现肿物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质地中等硬;3)可囊性变:当肿块出现明显分层,触诊发现其间有较软的结节时,应考虑囊性变的可能;4)有恶变倾向:当肿块突然生长迅速,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甚至出现疼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时,应考虑恶变的可能性。 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因为多形性腺瘤很多没有完整包膜,因此不能作单纯肿瘤切除,可作部分腮腺切除,以减少局部凹陷以及味觉-出汗综合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李晓光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29日1304
0
0
-
腮腺肿瘤
治疗前患者为12岁小男孩患有腮腺肿瘤,家属很焦虑会不会影响患者面容,因此我们团队充分和患者家属沟通后,设计耳前发际切口,刀口隐蔽,术后正面观看不到手术疤痕治疗中术中仔细设计切块,保护好面神经及耳大神经,完整切除肿瘤,转移局部组织填充肿瘤缺损,避免局部凹陷治疗后治疗后365天术后患者顺利恢复,无面瘫,无耳朵麻木,外形无明显影响
头颈肿瘤—外形和功能并重2021年10月31日270
0
0
-
眼肿瘤系列科普:泪腺多形性腺瘤会从良性变成恶性吗?
泪腺多形性腺瘤会从良性变成恶性吗?泪腺多形性腺瘤有可能从良性变成恶性。在泪腺上皮性肿瘤中,泪腺多形性腺瘤最常见。它多见于中青年人。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患者多表现为单侧眼球突出并向内、下方移位,严重者可表现为上睑下垂。在眼眶外上方常可触及肿物,质地较韧、固定,表面多较为光滑。肿瘤体积较大者可压迫眼球变形出现散光,导致视力下降。眼底可见局部脉络膜皱褶。泪腺多形性腺瘤是良性肿瘤,但存在复发和恶变可能。若完整切除,5年复发率约3%,不完整切除复发率约为32%,复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恶变率约10%~20%。恶变之后5年生存率约20%~70%,预后与其中癌细胞的亚型有关。复发因素包括:多灶及多结节生长;包膜不完整或瘤细胞侵及;瘤内大量黏液基质包膜外渗透;手术刺破包膜,瘤细胞溢出等。当突然出现眼睑水肿、复视、快速进展的眼球突出和炎症表现,要警惕泪腺多形性腺瘤恶变可能。因此,泪腺多形性腺瘤需尽早手术治疗,术后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诊,以排除复发或恶变。
宋欣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2月15日647
0
9
-
颌下腺混合瘤手术
孙庆佳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1月29日641
0
0
-
腮腺多形性腺瘤
李晓光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0月24日131
0
0
多形性腺瘤相关科普号

曹昊天医生的科普号
曹昊天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口腔科
2032粉丝12.9万阅读

宋欣医生的科普号
宋欣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眼科
1.7万粉丝50.6万阅读

李劲松医生的科普号
李劲松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外科
5933粉丝4.8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王佃灿 副主任医师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部肿瘤 173票
口腔颌面部囊肿 43票
拔牙 14票
擅长:腮腺肿瘤,舌下腺囊肿,口腔癌,颌骨肿瘤。阻生牙/多生牙拔除(仅限名医挂号) -
推荐热度4.9张雷 主任医师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部肿瘤 158票
口腔颌面部囊肿 80票
舌癌 40票
擅长:各种常见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治,主要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及综合治疗、唾液腺疾病诊治,口腔颌面部及头颈部缺损术后修复,颌面部外伤及畸形修复,面部畸形整复,牙齿导致颌骨疾患(颌骨囊肿,牙源性肿瘤),牙槽外科相关疾病及种植牙,复杂阻生牙埋伏牙拔除,特色: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微创治疗 -
推荐热度4.7韩伟 主任医师南京市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口腔颌面部肿瘤 85票
口腔颌面部囊肿 31票
舌癌 11票
擅长:独立主刀各类颌面部肿瘤手术4000台以上 每年在省内外各单位进行手术演示及疑难手术会诊近百次 临床擅长各类疑难、复杂口腔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专攻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良性肿瘤的精细化手术 在颌面部复杂骨折的手术矫治方面有丰富经验